APP下载

修枝去叶,化繁为简
——浅谈压缩语段题的答题策略

2020-12-30新疆曾艳青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1期

新疆 曾艳青

“压缩语段”自从在《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中首次被列为考点后,在近五年的全国卷中一直处于“潜水”状态;地方卷中,也仅仅出现于2017年的山东卷、天津卷和2018年的江苏卷、浙江卷。而在2019年的全国卷中,压缩语段题强势复出,占据了语言表达阵地中的重要位置。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社会需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有着多元化、复杂化、真伪性、稳定性和流动性等特点,这都要求我们有压缩能力,即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信息进行筛选,获得有效信息,具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能力,从而提高判断力和认知力。

2.素养需求

语文学习是为了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与优化思维品质,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压缩语段”是语言表达中最具综合性的一个考点,它能体现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准确表达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通过对信息的辨析形成逻辑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品质得以培养。在压缩语段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特点,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字来准确概括。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推敲文字、斟酌语法、理解句意,最后会升华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鉴赏和对美的感悟与享受。

3.能力需求

压缩语段题主要考查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①理解材料的能力;②筛选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能力;③整合信息、概括语言与表达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语文学习中最灵活、最实用、最综合的能力。并且,这也与《考试大纲》中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等考点相呼应。

正因为压缩语段题的考查形式比较灵活,试题的选材新颖,能够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其关注度不断提高。那么我们在二轮复习阶段,应该如何有效复习压缩语段这一题型呢?

一、关注内容:明对象、抓主干、陈事理

压缩语段题在选材上大多是记叙类压缩(含新闻类)、说明类压缩(含下定义类)。近几年高考中,新闻报道类选材居多,如2017年天津卷、2018年浙江卷、2019年三套全国卷。

1.记叙性语段压缩时要抓住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有什么结果”。要揣摩语段有没有情节,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词语,哪些是附带的东西。最后根据字数要求,对这些信息做适当调整。

以2019年全国卷Ⅱ为例: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本语段是记叙类语段,考生作答前应先通读并找出最主要的信息。时间:2019年3月13日;人物:隐性信息;事件起因: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经过: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结果: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参考“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等附加信息,然后按照事理将这些信息组合成完整的意思。

2.说明性语段常常具有说明文的特征,层次比较清晰,内部结构分明。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不遗漏信息,首先要明确被说明事物的要点,即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压缩时应重点观照。其次,要适当注意原文段说明方法的使用。最后,确定所给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并将次要信息排除,取主舍次。

以2017年山东卷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本题属于说明性的材料。①句先说作用,后说“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概括得出“台基高、出檐较大”的特点;②句和③句先说特点“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排除干扰信息后为:“内部可通可隔”“构件艺术美观”;④句递进式说明“涂上油漆”以“防腐”。由此可以看出,压缩语段题的说明性材料层次更分明。

通过明对象、确主体,抓主干、明思路,陈事理、显题旨的方法,使语段压缩的内容涵盖了整体,避免了片面化。

二、关注分层:定核心、概层意、表明意

压缩语段题的选材虽然只是一个片段,但是有中心内容。首先要确认语段的核心内容,然后将其分成若干层次,概括层意,再删繁就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

以2019年全国卷Ⅲ为例: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本则新闻首句是导语,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第二句介绍了中国选手取得的成绩;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这是在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写男单马龙的成绩是为了强调关键信息——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

由此可知,核心是“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将材料内容分类筛选概括为:时间+主体(核心)+事件+结果,即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三、关注方法:解题规、析特征、得要点

压缩语段题选材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分析材料时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而应该根据材料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方法。

压缩语段题命题时一般都伴随着解题规定。规定不同,解题的方法就会有所区别。如果是概括语段内容,就要注意要点的完备;如果是拟定题目,就要侧重对中心内容的把握;如果是下定义,就要注重下定义的要求——必须是单句,不能用否定句,不能用修辞手法;如果是一句话新闻(包括新闻导语),那就要侧重提取新闻要素。当我们对解题规定有明确的认知的时候,压缩语段题就有了正确的作答方法。

以2019年全国卷Ⅰ为例: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本语段根据题目要求来看,是概括内容类,那就要注意要点的完整性。可先分析出中心为“中英联合考古研究”,然后确定由“英国杜伦大学证实”的观点就是文段所要体现的内容。“证明了”的就是结果。最后将这些关键信息连缀为: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四、关注关键词:识有效、辨高频、融会通

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提取有效的信息。在不同类型的材料中,有效信息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类材料中的事实陈述,说明类材料中被说明的事物的主要特征,描写类材料中的描述要素和对象等都是有效信息。

如:2015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发表了重要讲话。下面是讲话的部分内容及解读,请你阅读这部分内容,从中提炼出四个关键词。

“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不是限制经济发展,而要促使经济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凝聚全球力量,鼓励广泛参与。”这种广泛参与,不只限于各国政府,更应调动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全社会资源。“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加大投入,强化行动保障。”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支持和相关技术转让,应该是这种投入和保障的重要内容。“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照顾各国国情,讲求务实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务实有效”是目标,各国国情是基础。

本语段属于记叙性材料,那么事实材料就是有效信息,也就是关键词。关键词常常是语段中的高频词,这点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从本段文字的高频词中就可以寻出答案:绿色发展、广泛参与、行动保障、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