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

2020-12-29郭金石瑾颖彭顺行

工业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氛围公共空间营造

郭金 石瑾颖 彭顺行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更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空间的设计要求也颁布了新的任务书,现代空间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关注功能与形式,做到实用与美感相结合,更多的是开始注重人文关怀、精神需求,重视室内环境对人们心理活动的影响,营造出具有教育意义、文化熏陶、艺术氛围的空间。因此,文章以校园公共空间为例,阐述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意义及方法,并以华南农业大学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公共空间为例,阐述其文化氛围是如何营造的。希望对今后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氛围;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11-0104-03

校园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仅仅只在实际功能上给大学生们提供上课的场地,学习相关专业文化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在视觉上、心理上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了解生活的艺术。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塑造、道德的熏陶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校园文化氛围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与人文景观上,室内设计往往成为大家忽略的地方。因此从室内空间设计的角度上考究文化氛围。

1相关概念解析

1.1校园公共空间

所谓校园公共空间,一般是指校园内具有公共形式的建筑室内空间。在进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时,一般是围绕校园公共建筑空间形式,以“人”为中心,依据师生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再度创造,赋予空间个性与灵性。

1.2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的概念是指在某一主题设计项目中,其物质设施、无形服务、以及给消费者心理或精神上带来的体验这三种信息的综合。在一个主题设计项目中,其主题立意、构成形式、视觉营造,以及对某种文化的继承或呼应正是代表这种文化氛围的载体。反向同理,文化氛围在艺术设计的体现上其实就是充分挖掘某一文化主题的内涵,参考艺术审美通过一些艺术营造手法展示其文化特色的过程。文化氛围具体分为有形、无形两种形式。有形上,比如建筑的结构与形式、内部的装饰与材料运用、景观的平面规划与植物品种以及室内的功能布置、灯光效果、陈设艺术等等一些具象的设计方法;无形上,比如建筑空间的具体用途、所提供的服务、所举办的文化活动等等,这些没有定数或者说抽象的形式则可为观众带来心理上的感受。

2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意义

目前,一个空间是否具有精神文化是该空间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显得尤为必要。在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中,文化氛围、人文精神是师生对校园产生归属感的核心,是学校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核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体现人文精神的意义就在于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培养学生的校园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和精神文化追求,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精神生活条件,建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3校园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方法

在校园公共空间中营造文化氛围,一般按照探究地域文化、转化艺术符号、设计视觉效果的步骤进行,以校园文化为主、地域文化为辅的形式分析文化氛围的营造方法。

第一,在建筑与景观布置上,可以从标志性建筑物、代表性艺术装置、建筑布局以及景观小品来营造文化氛围。这些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实际地理环境考虑,可以结合校风、校训以及学校硬件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園文化氛围的外在美观性与内涵深厚性相统一。例如以校训为主题,校内的建筑可以以校训命名。在学校的文化长廊中,可以在雕塑装置上刻有相关拓展内容以此呼应校训。此外,在景观规划上,校园绿化中可以种植具有当地特点的花草树木,在保障学生学习之余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感受校园的美,这便达到了整体文化氛围与校园主题统一的目的。

第二,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从空间布局形式、文化符号运用以及色彩氛围等几个方面来营造文化氛围。在空间布局的设计考量上,常将本土文化中传统、经典布局方式巧妙的运用在室内空间中。而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简化载体,起着传递、保存信息的作用。通过对文化符号的研究与提取,以图案、纹样的形式体现文化氛围,能够形成简约而又具有文化寓意的新形式。关于色彩氛围的建立,则一定要考虑本土的传统色彩与自然环境色彩的结合,研究不同地区的色彩喜好及所代表的不同意义,结合巧妙的设计手法,提升人们对空间的认同感。

4华南农业大学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公共空间的文化氛围营造

华南农业大学于2007年正式建立了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将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农学院、艺术学院、工程学院等11门类教学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校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其现有建筑面积15386平方米,实验用房178间,年均承担全校公共基础类实验课程89门,共计120万人时数的实验教学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校训为“修德、博学、求实、创新”,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因此实验教学中心从建筑形式上观察,建筑形式采用“四进式”(如图1),四栋建筑处在一个约45度坡度的斜面上,师生们每走进一栋教学楼就需要登上一层楼(约3米)的高度,暗示了“华农博学、求实”的校训,同时增强了空间体验上的仪式感与秩序感。建筑外立面的色彩选择了视觉明亮的天蓝色和鹅黄色,整体风格偏轻快活泼、充满生机,给师生们创造了青春气息满满的校园文化氛围。

4.1建筑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上,首先采取屋顶花园的形式用做绿化空间,中空的景观平面结合了地域文化,参考岭南园林中“以水居中、环水建园”的造园手法,以植物配景与景观小品代替水景,搭配四周环绕式的教学实验室;其次在植物配景的选择上,华南农业大学一直致力于将“紫荆校园”打造为学校的精美名片,紫荆桥便是打造“紫荆校园”的标志性景点,可以在此中庭景观中选择宫粉紫荆作为主题树种,它具有岭南园林树种特色,从校园绿化提炼出大学精神,这本身就是在发展校园文化;最后,在每个环形教学楼的中庭景观平面布置上进行改进,例如将紫荆花花瓣的外轮廓作为区域划分或动线引导,或者添置一座与华南农业大学校风、校训相关的代表性艺术装置,加强校园文化氛围感。

4.2入口设计

在实验教学中心的入口设计上,其门头整体氛围庄严肃穆,运用了石雕、石鼓、造型门檐等一些岭南建筑中常用到的一些装饰元素。石鼓作为岭南建筑工艺的精粹之一,历代都为功名与权力的标志,其一般分为三部分组成,下部雕为须弥座,中间为鼓形,饰以花纹浮雕,上部为透雕狮子,与“事”谐音,寓意“事事平安”“万事如意”,具有吉祥与祈福之意。此外,门厅内部电子屏的横幅采取了紫荆花瓣的颜色,形成了校园文化与岭南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气氛。

4.3光域与色彩设计

根据色彩心理学原理以及人们的切身体验表明,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和情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对视觉影响最大的是色彩。以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络教室为例分析色彩氛围,其室内中的色彩系统为大面积的白色墙面、小面积的米黄色桌子、窗帘以及灰橘色的椅子,整个空间呈现出轻快、明亮、阳光、积极向上的氛围,是个适宜学习的佳地。但在学生精神需求的体现上却显得略为不足,没有利用空间渲染情境给予学生一些良好的心理暗示。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种是将空间的色彩搭配直接调和,在小面积界面上添加一些使人幽静的颜色,例如天空蓝、绿色等象征自然的颜色,这样既能彰显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园面貌特色,又能加强视觉上的生动性以及放松身心;第二种则是植根于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文化的色彩系统,可以参考华南农业大学校史馆室内空间的色彩搭配,深色配饱和度低的颜色,这样怀旧的色彩效果体现了华南农业大学作为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烘托出浓浓的书香氛围与文化气息(如图2)。

光域设计上,此教学空间采用了非常安全、传统的设计,即全部灯光颜色均选用白色。白色灯光营造的是一种安静的氛围,且白光更加明亮,会使人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但要论文化氛围以及心理体验的话则显得较为理智、冷漠。

在徐磊青《环境心理学》这本书中Chaikin的工作中提到“柔性空间”的概念,即“你透露了更多的心事”。我们可以理解为柔性空间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亲近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体验,达到人文关怀的目的。而制造柔性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降低光线亮度与使用暖色光。结合此空间以学习功能为主、交流功能为辅的特性,可采取多档位亮度与多色彩效果设计,即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提供更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加强人们对此空间的认同感。

4.4室内材料设计

营造室内空间文化氛围的主要手段除了外观、色彩的设计,还有材料这个可见的设计符号,它同样可以带来视觉、触觉的直观感受。据环境心理学的原理,不同的材质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砖石材料给人以安全感,织物给人柔软舒适的感觉,玻璃让人心情通透明亮,木材则朴实温馨等。

一般来讲,办公环境和学校环境应是较为安静的空间,材质应单纯、简洁、明快,给人空旷、安祥、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物理实验室、云资料室以及各类学科的实验室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天、地、墙都是清一色的各类烤漆,剩下的则是不锈钢或铝合金的工作台以及瓷砖地板,鲜少有暖色家具,给人较为冰冷、严肃的气氛,在体现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上均有所欠缺。实验室作为教学空间,出于在防火、防潮等安全性方面的考量,大量采用象征温暖、舒适的木材料并不合适,但可以从最表层的饰面材料上的颜色以及肌理上考虑。例如在地面材料上,我们可以采用木纹瓷砖进行铺贴,在集中式交流空间中则用暖色木纹砖铺贴,给空间上一种紧凑感、亲密感,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

天花的材料选择上,为保证空间的开阔性以及必要的学习环境,可以保留白色乳胶漆,但在操作台、椅子这类家具选择上可以统一基调,选择岭南建筑常用的青砖元素,提取青色降低纯度用于家具饰面,同时淡化青砖的肌理,以浮雕的形式呈现于踢脚线造型或者天花的石膏线条,烘托出简化的岭南文化氛围。但总体来说,在材料选择上体现校园文化会较难,更多的时候在视觉形象上着手效果会更加显著。

4.5室内陈设设计

室内陈设设计,又称室内软装饰,主要是在不改变建筑物结构和室内功能空间的基础上对室内环境的功能和意境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的功能决定了其在室内文化氛围营造中的作用。

首先,从功能性陈设品上看,例如家具,在此空间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其會议室的桌椅,据了解当时这一组办公桌椅是特意挑选的,意从自然界中提取元素,将大自然的生气、蓬勃引入室内,这非常好的呼应了“华农公园”的称呼,打破了传统办公家具的单一简约的形象,通过空间搭配艺术体现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学习氛围;其次从装饰性陈设品上看,例如生物实验室墙上的挂画,其为植物实验标本,标本非常精美漂亮,展现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教学特色与成果,但是呈现形式单一,其美感与珍贵性并未明显体现,这在画室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学生们精心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因无指定的地点存放,随意的堆在黑板底座上。所谓陈之有意,设之有境,若将这些作品的展示手法进行简单处理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例如在生物实验室室内空间中,在墙上将这些精美标本的陈设艺术做一些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即在视觉方面安排某一元素(此元素可以是标本外框)多次出现,例如运用反复、重叠、交错的手法达到一种节奏感。在画室中,则可以利用色彩、光线强调艺术氛围带来的视觉冲击,在墙面做一个专栏用于艺术作品的展示,再添置一些储物柜用于作品的存放,加强艺术气息。

5结语

校园公共空间通常给予我们单调、呆板、冰冷的印象,对于功能的认识也停留在学习、办公、实验等行为活动,既缺乏人文关怀,又忽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感受,但很多时候其实只需要我们在艺术形式上稍微做一些调整、结合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艺术与文化二者之间本就有着密切关系,随着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品位以及对空间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就要满足现代公共空间设计的功能需求,营造文化氛围、强调人文情感关怀、关注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文化氛围公共空间营造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弘扬民族音乐促使民乐走进学生心灵探究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