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为本,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29何月霞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彩虹文本儿童

何月霞

【摘要】对语文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从阅读和写作水平两方面出发,因此,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并在现实生活的沟通和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要从零开始培养阅读兴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在深入剖析儿童文化的艺术性、游戏性和生态性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能显著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儿童本位

低年级的学生处在“幼升小”的过渡时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对阅读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朱白强在《儿童文学概论》中深入剖析了儿童的精神特质,认为儿童拥有属于白己的独特文化,其文化具备艺术性、游戏性和生态性等特质。在把握这种特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课文与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身边的美,在对比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中把握文章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思考阅读材料,体会文章内涵;教师还可以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天真特性,让学生从白己的视角出发剖析故事中的人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以学生为本、以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作为读者在阅读时的重要作用,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参与阅读,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现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虽然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也开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意开展阅读训练,但整个教学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授课内容不成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固定是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无法长时间集中,枯燥的课堂和单一的讲课方式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而学生的不配合也大大降低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效率不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标的完成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目前很多教师不注重授课的逻辑性,甚至不了解低年级语文阅读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随意发挥,毫无体系,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无法学以致用。

二是部分教师思维刻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匹配。由于“提高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才提出的观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的思想与授课方法落后。一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只是进行简单的读文章、识字、读句、辩意,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对其思维的开发。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在被动接受知识时无法形成白己的理解,继而导致遗忘甚至厌学,使教育工作适得其反。

出现这两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性,在教学中未能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没能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

二、“儿童本位”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朱白强在《儿童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中指出,儿童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儿童生命的精神特质分为三个部分——儿童文化的艺术性(艺术性是一种人类本能和天性)、儿童文化的游戏性(游戏在人类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创造力是儿童做游戏的基本特征)、儿童文化的生态性(儿童的天真天性是一种可贵的人性品质,使其看事物和世界的眼光是完整的)。低年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阅读训练,还是白纸一张,有些学生甚至没有阅读的兴趣,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采用“儿童本位”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儿童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活动中慢慢掌握阅读方法,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儿童本位”阅读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

1.立足生活,激活兒童的艺术灵性

艺术性是一种人类本能和天性,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生活中存在着不少美的事物,很多课文都是作者从生活中的“美”出发,通过生动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情感。教师在总结了这一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带学生去生活中观察等活动,架起学生生活与文本间的桥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活学生的艺术灵性。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一文为例,上这一课的时候正是秋季,在开始阅读文章前,笔者先让学生说说白己眼中的秋天。有的学生说,秋天是上学路上黄了的树叶,也有的学生说,秋天是校园里的桂花树开始飘香,这和《田家四季歌》里“谷像黄金粒粒香”的秋天是不一样的。于是,笔者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什么《田家四季歌》的作者描写秋天时描写的是稻谷呢?”学生很快就发现课文是从“田家”的视角来描写四季的,因此叫《田家四季歌》——这就在对比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一下子把握住了文本的主题。

2.游戏引导,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朱白强认为,游戏对于成人来说只是“一时的快乐生活的替代品”,但对儿童来说则是“生活本身”。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在进行阅读教学时牢牢把握这一点,不仅能燃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放飞对文本的想象。

笔者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彩虹》一义时,就通过“画彩虹”的游戏引入阅读学习。课前,笔者已经在黑板上面好了四个彩虹,并把学生分成四组,让每组同学先讨论:“我能在彩虹上做什么?”讨论10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上去画画。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组画了大家站在彩虹上摘星星,有的组把彩虹当成了滑梯,画了在彩虹上玩滑梯的孩子……学生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于是,笔者借机引出了《彩虹》这篇充满想象的课文,问大家:“《彩虹》这篇课文的作者都想象白己在彩虹上做哪些事情?”“帮爸爸浇田”“帮妈妈举镜子”“荡秋千”……有了游戏的铺垫,学生们觉得白己与作者贴得更进了,阅读文章时就格外认真,内容也把握得更为准确。

3.自主探究,立足儿童天真的生态性

儿童的天真天性是一种可贵的人性品质,使其看事物和世界的眼光是完整的。传统的授课模式是由教师先分析文章主旨后带领学生学习,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观理解,很多学生往往一听了之。儿童的天真天性区分了儿童和成人,因此学生对课文有着白己的独到见解,教师利用这种天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课堂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能让学生白觉、主动地思考文本,得出的结论白然深入人心。

笔者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时,就让学生来扮演里面的动物,对课文进行情景再现。有的学生扮演狗熊,就要学着课文里狗熊说话声音响亮、走起路来咚咚有声、动作笨拙等特点进行演绎。有的学生饰演狐狸,就要演出狐狸的狡猾……学生在扮演不同动物角色前,已经对该动物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揣摩和分析,就对课文的人物有了很好的把握。表演后,笔者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并提问:“狗熊来来同同折腾了好几遍,才准确地通知了大家,老虎为什么还要把这个任务交给狗熊?”扮演狗熊的学生立刻说出了答案:“狗熊说话声音响亮,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不轻言放弃,老虎把这个任务交给狗熊放心。”为了让表演惟妙惟肖,学生就要认真揣摩课文,把握人物特点,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无法,贵在得法”。阅读教学要基于课程标准,运用文本资源,搭建合适的阅读平台,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掌握文本内容。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和注意力较差,但好奇心与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教师应当转变授课思维,顺应儿童的特点,联系文本与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游戏、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题、理解课文内容,如此便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宝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彩虹文本儿童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乐于助人的彩虹花
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