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活血调脂茶饮方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临床观察

2020-12-29单雅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三酰调脂甘油

高 琳,王 卉,单雅蒙,苏 美,刘 琪,刘 坤,王 洋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也逐年提升[1-2]。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并最终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既往大量研究证实,通过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但亦有研究结果提示,在接受充分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即便低密度指蛋白胆固醇已达标,心血管事件仍时有发生,且不良反应较大,于是以血清三酰甘油(TG)为首的心血管疾病残留风险的主要因素逐渐引起重视[3]。一项探讨三酰甘油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生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显示:随着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ASCVD 发生风险呈明显上升趋势,三酰甘油水平与 ASCVD 发生风险呈正相关[4]。

化痰活血调脂茶饮方基于徐贵成主任医师常用有效方剂,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凝练而成,主要药物包括:荷叶、决明子、生山楂、绞股蓝、红花,既具有调脂作用,又易于日常饮用,病人易于接受,适合长期应用。本研究观察化痰活血调脂茶饮方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在广安门医院综合科门诊及住院的高三酰甘油血症病人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46.77±12.02)岁;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5.90±12.94)岁。两组年龄、性别、治疗前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知情同意自愿受试。

1.2 诊断标准

1.2.1 高三酰甘油血症诊断标准 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2次检测禁食12~14h后血脂水平,血清三酰甘油≥2.26 mmol/L,即可诊断;或原有高脂血症病史,此次血脂达到上述标准者。

1.2.2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学》制定。①痰浊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腻,脉滑。②血瘀证:胸痛,刺痛或痛有定处,唇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粗张(舌下脉络弯曲、怒张或分支多,或伴有青紫色等),脉涩。③痰浊血瘀证:符合痰浊证1项+血瘀证1项即可。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0岁;②符合西医高三酰甘油血症诊断标准;③符合中医辨证痰浊血瘀证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物成分过敏者;②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者;③有糖尿病、痛风、肾

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病史者;④由药物(噻嗪类、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等)引起的高脂血症;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和其他可能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病人以及近2周曾使用其他降脂措施的病人;⑥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病人;⑦近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⑧三酰甘油≥5.65 mmol/L的重度高三酰甘油血症病人;⑨肝、肾功能异常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5倍正常值上限,血尿素氮(BUN)>1.5倍正常值上限,肌酐(Cr)>正常值上限]。

1.5 脱落标准 因以下原因未完成临床方案的入组病例应视为脱落:①病人自行退出(自觉疗效太差、不良反应等);②失访;③研究者劝其退出(依从性差;出现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严重不良事件)。

1.6 分组及给药方法 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病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TLC)2周后复查血脂,仍符合高三酰甘油血症及辨证分型规定者,进入药物治疗期,采用随机信封法将病人按1∶1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化痰活血调脂方,代茶饮,每日1剂,共4周。化痰活血调脂方组方:荷叶10 g,决明子15 g,生山楂10 g,绞股蓝10 g,红花6 g。对照组给予多烯酸乙酯胶丸,每次0.5 g,每日3次,共4周。

1.7 观察指标

1.7.1 安全性指标 一般体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心电图,不良反应。

1.7.2 疗效性指标 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医证候学指标:症状、舌苔、脉象等。

2 结 果

2.1 两组三酰甘油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 给药前,治疗组及对照组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4周后,相对于给药前,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三酰甘油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P<0.01);用药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三酰甘油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M(QR)] 单位: mmol/L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给药前,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较给药前显著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较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M(QR)] 单位:分

2.3 安全性评价 给药前,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人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人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4。

表3 两组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M(QR)] 单位: U/L

表4 两组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M(QR)]

3 讨 论

相关研究证实,血浆三酰甘油升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5-6]。三酰甘油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乳糜微粒(chylomicrons,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中,这两种颗粒统称为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升高主要反映了TRLs水平增高[7-8]。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TRLs具有致动脉硬化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血浆TRLs水平每升高1 mmol /L,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即增加2.8倍[9]。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经分解代谢后可生成残粒脂蛋白,后者不仅可以穿过动脉内皮,还可滞留于血管内皮下层组织基质中,这些残粒可被动脉壁巨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而摄取,形成泡沫细胞,故此类脂蛋白被认为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关,并可直接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发展[10]。

现代医学的“血脂”与中医学“膏脂”有诸多相似之处。清代医家张志聪曾对膏脂有过详尽论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认为其由水谷所化生,随津液流行输布,注骨、益髓、泽肤、填充体腔,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若膏脂的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并进而与气血、寒热、虚实等因素形成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就可以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又如清代医家赵延儒所述:“夫痰者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故脾肾一虚,其痰必多。”膏脂代谢紊乱主要与脾运失健、肾失气化、肝失疏泄等密切相关[11]:脾气亏虚,脾运不健,水谷精微不归正化,酿生水湿痰浊,浸淫脉内,日久而致高脂血症;肾气亏虚则气化失司,阴阳燮理失调,开阖失度则水液输布不均,日积月累终至痰浊内生,膏脂内滞;肝失疏泄,则肝气失于调达,气机阻滞,津液转枢失职,藏腑功能皆受其制,膏脂、痰浊胶着内生。痰浊形成与脾胃功能失衡、水谷精微无法转化相关,同时和气血具有密切关系。张景岳提出“水谷精液若化得其正则成津血,化失其正则为痰浊”,说明痰和血之间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痰浊致病必然造成血瘀[12]。本课题组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亦认为血瘀证在高脂血症病人中广泛存在,基于此,纳入痰浊血瘀证型的病人,进行化痰活血降脂方干预研究。化痰活血调脂方组成:荷叶、决明子、生山楂、绞股蓝、红花等。方中荷叶利湿升阳散瘀,决明子清肝泄热降脂,生山楂消食化积祛脂,绞股蓝健脾化痰调脂,红花活血化瘀降浊,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活血、降浊祛瘀之功。既往相关研究证实,山楂、决明子、荷叶、绞股蓝、红花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相关[13-17]。

本研究以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最为常见的痰浊血瘀证病人为治疗人群,采用病人易于接受、简便易行的“茶饮方”作为治疗用药,通过与西药多烯酸乙酯胶丸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了化痰活血调脂代茶饮方在改善病人三酰甘油水平方面与对照西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且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代茶饮方较西药作用更明确。

猜你喜欢

三酰调脂甘油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追踪指纹的“证词”
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疗效观察
帕罗西汀对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纵向观察研究
Auto—focus Eyeglasses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
聚合甘油的开发研究进展
当甘油遇见高锰酸钾,火星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