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分析:让议论文说理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

2020-12-29福建施仁港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段论据论点

福建 施仁港

功能一般指某种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作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功能分析是对事物或现象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意义、作用、效果(后果)、影响(危害)等后续性因素进行前瞻性的预见。简而言之,即对某个特定对象进行理性分析以揭示其意义或危害。任何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必然会对后续事物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甚至可能兼而有之。写作中只要涉及对事物或现象的正负、利弊评价,就必然要运用功能分析;离开了功能分析,评价无法展开,论证无法深入,问题自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为,功能分析是对策(措施)分析的依据:对策分析要探讨如何催化、促成正面因素产生更好的正面作用,如何遏制、消除负面因素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功能分析是议论文不可或缺的一个层次或一个层次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作为构成文章主体部分的逻辑结构框架。在下文中,笔者将分类例析议论文中功能分析的具体运用。

一、分析论据,揭示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

“事实胜于雄辩”,学生写议论文大多要举例论证。但举例之后,一般要紧扣文章的论点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理性分析,把对论点最有力的证明充分表述出来,以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得到论证,议论深度得以开掘。此即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如果没有这种扣点分析,文章就变成“观点+论据+结论”的形式,油水分离,难以融合,而这正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通病。有了扣点分析,则“例”“析”融合,严密无间,说理透彻。

扣点分析的常见方法有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意义分析、阐释分析、对比分析和归纳分析等。其中意义分析即是对论据进行功能分析,是议论文写作中分析论据的重要方法。它是从效果、价值和影响等方面对作为论据的事实、概念、学说和主张等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如果是正面论据,就分析其闪光点;如果是反面论据,则指出其危害与弊端。

例如下面这个议论性语段:

要正视历史。1971年1月,那是东欧最寒冷的季节。凛冽的寒风中,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虔诚地跪下。这一跪,让所有的人都猝不及防;这一跪,让世界为之动容。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可见,在历史面前来不得半点马虎,每个人都要正视历史。

该语段中“这一跪,让所有……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而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即是对勃兰特虔诚下跪这个事实的高度评价,揭示出下跪的价值所在,将论据与论点“要正视历史”很好地联系起来,揭示了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做到了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使论点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又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甜蜜负担》中的语段:

甜蜜,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负担。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然而现实却要求我们用理智的目光来认知客观事物,背负着亲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理智的人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该语段运用排比,列举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证“甜蜜,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负担”,分别用“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和“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来揭示诸葛孔明、唐明皇和北宋神宗为“情”所困的严重后果。而“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甚至令人昏聩”则是对为“情”所困的危害和弊端的总体分析。这样,文章一方面有力地论证了段首“甜蜜,有时也能成为一种负担”这一论点,同时又引起下文,探究避免为“情”所困的对策分析,让文章开拓到一个全新而高远的境界。

以上两例纯粹是分析价值或分析危害的意义分析,这是比较常用的意义分析法。其实,还可以列举正反两个事例,通过分析意义和危害的对比来支撑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例如上文中的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就可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遭到谴责构成鲜明的对照。因为前者意义重大,后者弊端多多,其利弊自然构成对比,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剖析对象,通过揭示利弊得失来推进论证

功能分析作为论据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作用局限在一个语段或一个层次之内,但这并不是其作用的全部。因为功能分析经常用来剖析事件或现象,以揭示对象造成的危害或产生的积极意义,所以它又是议论文层次拓展、议论深化时必不可少的有力方法。某种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利弊得失往往是它们是否值得褒扬推广或是否需要禁止遏制的直接依据,如此,讨论这种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利弊得失的语段自然就成为这篇议论文主体部分的重要层次。尤其是在评议型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功能分析之后往往是对策分析,让问题得以最终解决。

请看笔者的学生曾诗蕾同学的作文《拒做沉默的大多数》中的语段:

一个公众人物的“生气”,往往能够唤醒国民意识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不久前,柴静以纪录片《穹顶之下》向环保部提出“抗议”。沉寂一年的她,一举引发整个社会对能源体制的反省,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无独有偶,十年前,梁思成之子梁从诫于古稀之年投身环保,在改革开放快速推进之时拍案而起,首次让国人明白了发展的代价。他们的“生气”,让中国人用短短时间便明白西方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得到的教训。难道你能说他们在用“生气”惩罚自己吗?

诚然,公众人物应当勇于挺身而出做出表率,但更重要的是,中华亿万民众应齐头并进,共同拾起孔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拾起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担当,拾起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拒做沉默的大多数,面对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愤然而起,勇担责任,运用生气的权利,为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巍然崛起于东方。

该文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权利生气,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我们的责任,拒做沉默的大多数!”第二段将文中的“生气”与一般意义上的“生气”进行概念辨析。上文语段即是第三、四段,由点到面,从知名的公众人物柴静和中华亿万公民这两个角度论述“生气”的意义和作用。第五段告诫读者生气应当使用正当的方式,第六段从公民权利的高度,呼吁我们要学会“生气”,拒做沉默的大多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述语段论述“生气”的意义和作用,在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对中心论点的主要支撑,是这篇文章的主体论证段。

不过,剖析现象或事件以揭示其利弊的功能分析,最常见的还是在评议型的议论文中。在这类议论文中,对现象或事件意义或危害的分析往往是层次拓展的必需步骤,因此,没有功能分析往往无法成文。

例如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重拾指尖“滑”落的温情》的语段:

这时你是否感到,手机在给了我们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交流的空间,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忽略了许多身边的人和事,不经意间“滑落”了许多最基本的温情呢?2012年10月,“摔碗爷爷”蹿红网络。讲的是一次家庭聚餐上,年迈的祖父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孙辈们人人手中一部手机,聊天、玩游戏、刷微博。不堪冷落的老人扔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碗离席。人与机器的“对话”正在吞噬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一时间,“摔碗爷爷”迅速成为被亲情、被手机所伤的代名词。正如网友所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该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评议型议论文,亦可称之为时评文,评议的是使用手机的影响。上述选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肯定手机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作者自己对过度使用手机的看法,即全文的中心论点“手机……让我们忽略了许多身边的人和事,不经意间‘滑落’了许多最基本的温情”。这表明文章主要是论述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和弊端;二是用“摔碗爷爷”的事实揭示过度依赖手机会在不经意间“滑落”最基本的温情等社会问题,即过度使用手机产生的弊端——这正是对过度使用手机的功能分析。文章接下来遥想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那份留存的诗意,让古今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发出呼吁:重拾在指尖“滑落”的温情。这种呼吁也正是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类评议文写作中,如果功能分析不到位,不充分,不透彻,那么提出的问题是无法得到解决的,或者说对策分析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多少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事物和现象比较复杂,其影响或结果既不是纯粹的利,也不是纯粹的弊,这就需要对之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做到利弊分明,并加以权衡,分别施以对策,以避其弊而用其利。实际上,手机的使用正是如此,只是上文将论述的中心放在过度使用手机的弊端上面罢了。

三、多维分析,构建议论说理的主体部分

功能分析甚至可以构成议论文主体部分的逻辑结构框架。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的功能分析必须是多维的、立体的,可以是不同的侧面,也可以是不同的层面,这些不同的侧面或层面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总之是要分析得充分透彻,使之形成说理的逻辑链。其实,人们之所以对许多事物或现象态度暧昧,褒贬难定,让其自生自灭或泛滥成灾,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尚未认清这种事物或现象带给人们的是利还是弊,或者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从而导致无法决策和实施行动。而功能分析可使对象的价值一目了然,危害昭然若揭,接下来该怎么办自然就一清二楚了,并不需要多费笔墨。如此,通过功能分析以揭示对象的意义或危害自然顺理成章地承担起构建议论说理主体部分的重任。

例如2019年高考优秀作文:

闻千曲而后识一声

上海一考生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概括起来就是:“闻千国之曲而后识中国一声之真味”,此言或许可以启发我们:人可以广泛了解、体验,将诸多同类事物与认识对象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认识对象本身。

广泛了解、体验,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可以在对比中发现认识对象的特点。譬如中国音乐的五音调式,不与异域音调比较,我们很容易习以为常。而将其与东洋精巧凄异之六音调式、西洋饱满丰富之七音调式对比,才突显出中国调式古朴典雅的特性。不仅音乐如此,其他事物也如此。譬如中国古代数学长于建模的特性,不与古希腊几何学之理密滞重、古印度代数学之简捷精巧对比,是不易发现的。

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还可以在类比中发现认识对象与其他同类事物间的共通元素,从而更深入细化地了解认识对象。一处独特的事物未必处处独一无二,也往往是百家之长的有机结合。如对比中国音乐与异域音调,可见中国琵琶与波斯乌德琴之相类,中国唢呐与中亚管乐之相类……然而,这些与异域音调相类的元素,都已成为当代中国音乐“中国味”的有机组成部分。接触异域音调,而后与中国音乐对比,オ能在类比中发现共通之处,对“中国味”的组成元素追根溯源,深化对“中国味”的了解。

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更可以在衡量中正确认识认识对象的价值所在。只熟悉中国音乐者,往往或奉之为唯一“雅乐”,无视异域音调的长处;或听信只言片语的议论,妄自菲薄,以为中国音乐已然落后。将中国音乐与海外音乐对比,分析各自的长处短处,如中国古乐之厚重却少变,西洋巴洛克音乐之繁复却令人不安……オ能认识中国音乐特有的长处、价值与相对而言不可避免的短处,甚至认识到“中国味”对世界音乐乃至文化潜在的影响。不仅对音乐如此,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乃至任何事物之价值的认识,都在与诸多同类事物的对比中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闻千曲而后识一声”的认识方式,是对认识对象与其他事物都有了解之后,两相倚重,在无偏袒的比较分析中深化认识对象。这不仅需要开阔的眼界与在比较后进一步理性分析的能力,更需海纳百川的胸怀,在比较认识中克制偏见。

“闻千曲而后识一声,操千剑而后识一器”,广览与比较,可以使我们对具体认识对象乃至世间万物的认知更深刻。

该文章开头部分概括材料后,高屋建瓴地提出中心论点:“人可以广泛了解、体验,将诸多同类事物与认识对象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认识对象本身。”文章主体部分运用功能分析,从三个层面来论述“广泛了解、体验,将诸多同类事物与认识对象进行对比”的价值与意义:“在对比中发现认识对象的特点”“在类比中发现认识对象与其他同类事物间的共同元素”“在衡量中正确认识认识对象的价值所在”。由点到线再到面,思维全面而严谨。紧接着文章又补充指出“比较分析”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值得注意的地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辩证而周密。全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如果说上文主要是通过“析利”来搭建起文章主体部分的逻辑结构框架,从而论证中心论点的话,那么,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优秀作文《分数背后的隐忧》则是通过“析弊”来达成这一目的的。请看该文章的逻辑结构框架:

漫画生动地反映出中国教育值得深思的现状,即家庭和学校都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杆。对分数的过分重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

过度强调分数,加重了孩子心理压力。现实生活里,许多孩子焦虑、易怒,甚至因此而厌学、辍学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

过度强调分数,影响了孩子个性发展。孩子之间存在着个性、兴趣、爱好的差异,教育本应因材施教。当下学校片面追求分数,甚至不惜为此砍掉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课程的做法与之背道而驰……

过度重视分数,损害了孩子道德修养。国家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基本内涵,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核心价值观不敌考试分数,造成许多青少年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道德观念缺失,法制意识淡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极端的应试教育,以分数论优劣的错误做法,流水线式的超级学校试题训练模式,可以休矣!

显然,该文章准确把握住了漫画的寓意,认识到家长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的错误,并由此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文章主体部分是典型的功能分析中的“析弊”,从“加重孩子心理压力”“影响孩子个性发展”和“损害孩子道德修养”这三个层面分析“分数背后的隐忧”,揭示过度重视分数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层次清晰,思想深刻。

功能分析是因果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功能分析外,因果分析尚包括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和对策分析。功能分析的关键在于分析出某一对象产生的利弊结果,这直接决定人们对该对象的价值判断和对该对象所采取的对策措施。人们做出某项决策,总是需要充分的理由支撑的,而功能分析恰恰可以提供这种支撑的理由。这就是议论说理尤其是评议文写作离不开功能分析的原因所在。从教学实际来看,时下许多学生对功能分析所知甚少,无法灵活运用,其议论文也普遍存在说理不深入、论证难拓展等问题。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审辨思维和辩证思维训练,而因果思维正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补上思维这一课。

猜你喜欢

语段论据论点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基于语段加标推导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区分条件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