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读命题意旨,把握补写方向
——高考语句补写题备考指导

2020-12-29浙江潘海霞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意语段连贯

浙江 潘海霞

语句补写是高考语用题中的高频考点。就全国卷来看,从2012年至2019年这八年间,除2018年,都考查了这一点,分值一般为5~6分。语句补写不仅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考查了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道着重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两大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考题。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意把握不准、逻辑不够严密、表达脱离话题、内容有失贴切等问题。对此,复习备考时,教师可结合试题的题干表述,引导学生研究命题人的出题意旨,帮助学生建构此类题型的思维图式,把握补写的方向。

语句补写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个字。从题干来看,所补写的句子要满足三个不同维度:

一、语意:完整连贯

这是命题者从语意角度提出来的要求。此处用的是“语意”,而不是“语句”,这就启示我们在补写句子时,要关注三个层面的语意。

1.所在句子的语意。即要求补写出来的句子与其前后句的表意要完整、连贯。

常见的考查形式是给出语句的前半句,要求补写后半句。由于本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有些学生会囿于命题者对字数的要求,而刻意精简某些字词,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句子“缺胳膊少腿”,使句子成为病句,甚至会造成语意断裂。

【例】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2016年全国卷Ⅰ)

有些学生在此处补入的句子是“一天中不同时期有不同颜色”。姑且不论这个句子的内容是否精准,其表达的语意似乎是完整的,但如果放入句子后,“更令人称奇的是一天中不同时期有不同颜色”明显缺失了主语,导致语意断裂。

【例】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②________。(2016年全国卷Ⅲ)

此处,有学生补入的是“太空垃圾的威胁”或“太空垃圾的影响”。从内容上看,补写的句子是符合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的。然而,将其回归材料中,这就是缺失了谓语的病句。这时,还需要在补入的句子前面加上“受到”一词,使整个句子结构完整、语意连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复习备考时,教师要着重向学生强调将拟写好的句子(尤其是要求补写的是不完整的语句)代入材料进行审读,以确保整个句子语意通顺。

2.所在语意层次的语意。即要求补写的语句吻合所在语意层次的语意。

常见的考查形式是给出前半部分内容,补写后文展开说明或论述的语意较为完整的句子。对于这类句子,补写时需要认真研读所在语意层次的语流走向,才能确保补写的句子与前文的句子语意连贯。

【例】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2014年全国卷Ⅰ)

这道题第三空的参考答案是“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但部分学生填写的是“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低”“陆地被淹没”“植物失去生产氧气的能力”“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等等。究其原因,是补写时没有仔细揣摩已给出部分的语意。此处补写处在一个假设句中,与之相对的表述是“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紧接着是“如果土壤被污染”,按照这样的语流走向,接下来自然应填与植物死亡相关的句子,指向的当是植物本身而非植物的生存环境或其他对象。

3.所给语段的语意。即要求补写的语句要服务于整个语段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补写的是某一句话,但补写时应紧扣语段的中心话题,并勾连上下文语意,让所有句子都指向中心话题,否则将会导致语意的中断或转移。

【例】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②。因此,③,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016年全国卷Ⅲ)

相较而言,这道语句补写题较为容易。然而,仍有部分同学不能准确补写第③句,填入“如何避免太空垃圾产生”“如何回收飞行器”“如何清理航天垃圾”等不恰当的答案。细读材料,不难看出整段文字都在谈被遗弃在太空中的太空垃圾对人类的威胁。“因此”一词暗示我们应该填写对全段内容进行总结的句子。总结什么呢?自然是全段的中心话题——太空垃圾。由材料可知既然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应该是清理太空垃圾。以上学生答案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用其他词语替代了中心话题的核心关键词,从而造成语意的偏离。这一点在复习备考时要引起重视,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当然,我们在关注语段的中心话题时,也要警惕文段在对中心话题展开说明或论述的过程中角度的变化,切不可“一棍子打死”,造成学生唯中心是论。

【例】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2016年全国卷Ⅰ)

本题的第②空有部分答案是这样的:“花青素的变色特性与植物变色相关”“花青素的颜色能发生改变”“不同时间段花青素的颜色会变化”“花青素的颜色会随环境之变而变”“花青素呈现的颜色与时间有关”。这些答案的主语是“花青素”或“花青素的颜色”。虽然材料的中心话题是“花青素”,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句子都是对“花青素”的直接说明。材料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是对花青素的解释,第二句是说明花青素造成花的颜色差别的原因。如果从前文来看,②之后的例子让学生误以为仍然是在谈花青素。但从后文来看,说明的角度已经发生了变化。语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对第三句话表现出来的现象的追因分析,“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是原因分析的结果性句子。由此倒推,第三句话谈论的应该是“花的颜色”而不是“花青素”或“花青素的颜色”。

二、内容:贴切自然

贴切指的是措辞等恰当、确切。在语句补写题里,学生答题不贴切的典型表现是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脱离文段的语意指向,硬性填入自我的认知。

以2014年全国卷Ⅰ(试题见前文)的第①空为例。此空是失分的“重灾区”,为便于论述,现将错误的答案列举如下:

对人类生活造成破坏/给人类带来消极影响/带来许多的不利影响/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污染土地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减少人类的生存空间/使人类居住面积减少

上述答案或笼统地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或是将着眼点放在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居住情况,可以说都把握住了语句的语意倾向,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答案都淡化了“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的灾难性后果。这样的后果远非“消极影响”“不利影响”“负面影响”“破坏”等词语能准确传达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惯性认知。

鉴于此,要落实语句补写题对“内容贴切”的要求,在复习备考时,我们首先应引导学生转变思考方式,以与材料的作者“同心”的状态阅读材料,变“读文段,补句子”为“假如这个文段是我写的,我接下去要传达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立足语段的措词,用心品读,仔细推敲,把准语句的情感倾向,做到补写时有的放矢。

三、表达:逻辑严密

语句补写题虽属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专题,但与该专题内其他考题类型不同的是,这一考点与逻辑思维结合得尤为紧密。它不仅注重贴切表达,而且还考查表达出来的句子逻辑是否严密。这一点在复习时要强调,否则学生会将思考重心放在“语意完整连贯”和“内容贴切”两个较多倾向于内容层面的要求,而忽视这一考点在表达上的独特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如下较为典型的错误类型:

第一类:不合常理。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试题见前文)第②空:过多二氧化碳也有益处。这一答案显然不符合常理,况且材料中已经明确说明了二氧化碳过多的灾难性后果。

第二类:以偏概全。如:2016年全国卷Ⅰ(试题见前文)第②空:花的颜色在一天之内有多种变化。一日数变不可能是所有花的特性,而“花的颜色”扩大范围,将部分花会出现的情况笼统地强加在所有的花身上,显然不合逻辑。

第三类:表意不明。此类问题往往是在补写时使用指示代词造成的。比如2016年全国卷Ⅰ的第②空,有学生填“这种变化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其中“这种变化”就指代不明:是指“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还是“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还是“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呢?语意不明确。

综上所述,语句补写看似常常只要求补写三句话,并且每句的字数不多,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极高。虽然笔者为便于论述,将语句补写题的题干要点切分为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点实际上是综合发挥作用的。语意完整连贯需要逻辑严密作为支撑,它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否严密。内容上要做到贴切,也需要严密的逻辑作为内在的思维支架。同样,内容贴切自然,语意也能做到完整连贯。因而,三者不可或缺,相互作用,统整为一。备考指导时,笔者建议引导学生从这三个维度分析自己解题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误训练,但要注意的是,解题是这三者的综合运用。

猜你喜欢

语意语段连贯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语篇隐性连贯及其识解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语段加标推导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区分条件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浅析分享时代标志设计的数字化特征
论装饰语汇在油画艺术中的语意表达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