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阳虚质和气郁质的调查及体质干预效果分析

2020-12-29苏巴丽欧庆连蔡晓钟秋杰刘燕明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气郁质阳虚情志

苏巴丽 欧庆连 蔡晓 钟秋杰 刘燕明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 广东 肇庆 526020)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也是最主要的癌症死因[1]。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导,2018 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近209 万,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4%[2-3]。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还快,乳腺癌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为女性癌症死因第6 位,预计到2030 年,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数将至23.4 万人,死亡7.0 万人[4]。西医治疗乳腺癌手术为首选,放化疗也是重要手段,但在目前的治疗体系下,即便系统治疗的患者仍有40%出现复发转移[5],复发和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均可耗伤气血,损伤脏腑,加快机体机能衰退,脏器虚损导致正气亏虚,为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中医治未病可用于疾病预防,体质学说就是其中之一。中医认为,阳气亏虚,患者抑郁寡欢,容易气机不畅而“郁”,阳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为“痰”,血脉阻滞,运行不畅而成“淤”,痰淤郁结于乳房易形成乳腺癌[6]。可见阳虚和气郁在乳腺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乳腺癌患者的阳虚质和气郁质进行调查并观察干预效果,希望能为预防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提供体质调养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乳腺癌组120 人来自2018—2019 年度在我院住院的的乳腺癌患者,年龄29 ~68 岁,平均年龄46.96±9.05 岁。非乳腺癌组为同期我院体检者120 例,年龄25 ~72 岁,平均年龄(44.21±12.39)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 例乳腺癌患者分组后,体质组和常规组的年龄和疾病分型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诊断标准:符合2011 年卫生部制定的《乳腺癌诊疗规范》中的诊断标准[7]。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未开始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经过知情同意和伦理审核;预计生存期大于6 个月。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精神疾病患者;④有全身转移或合并其他部位肿瘤的患者;⑤不能完成问卷调查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体质调查 体质分型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认定的《中国体质分类与判断(ZYYXH/T157-2009)》[8]相关内容设计的问卷,调查对象在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的协助下,自己填写问卷或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填写,调查员收集问卷并进行打分和转化,确认中医体质的诊断。阳虚质和气郁质各有7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程度不同分为没有、偶然、有时、经常、总是5 个级别,依次为1 ~5 分,然后相加为原始分,经转化后得出转化分,转化分≥40 分为主要体质,≥30 分为倾向体质。因主要体质与倾向体质之间的评分差别甚微,且人体的生理特点和对不同致病因素的易感趋势是由倾向体质和主要体质共同作用的[9],故在统计分析中把倾向体质也计算在内。

1.2.2 体质干预 对体质组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体质干预,包括:①饮食调养:根据患者体质偏颇情况进行膳食结构和品种的调整,着重针对阳虚质和气郁质的膳食调养,多选择温阳补肾和疏肝解郁的食物,回避寒凉和酸涩收敛、寒凝气郁的食物;②生活调养:对生活起居进行相应的引导,包括环境、保暖、空调使用、空气流通、睡眠等进行指导;③体育锻炼:引导在阳光明媚的环境下运动,推荐运动的项目和时间,包括慢跑步、快走、回春操、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④情志调养:特别是气郁质,引导其与人与社会的积极沟通和交流,多听激昂、高亢、豪迈的音乐,防止悲忧与惊恐,学会消除和疏导不良情绪等;⑤中药调养:对症状明显的阳虚质给予金贵肾气丸、核桃虾仁汤、海马汤等药膳,气郁质主要是逍遥散、三花茶、佛手陈皮茶等予以调养。

1.2.3 不良事件 追踪患者从调查日起1 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无法耐受而不能完成肿瘤综合治疗、感染或其他并发生、生活质量下降(失眠、焦虑、营养不良)、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

1.3 统计分析

数据通过Excel2007 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PSS23.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阳虚质、气郁质发生情况的比较

乳腺癌组阳虚质发生率30%,平均转化分(27.17±16.83),非乳腺癌组阳虚质发生率17.50%,平均转化分(22.21±13.30),乳腺癌组气郁质发生率25.83%,平均转化分(26.22±15.80),非乳腺癌组气郁质发生率13.33%,平均转化分(21.97±12.29),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与非乳腺癌组阳虚质、气郁质发生率的比较

2.2 乳腺癌分组干预前后情况分析

干预前体质组和常规组的阳虚质、气郁质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干预后体质组阳虚质发生率由30%降至20%,气郁质从25.00%降至15.00%,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171)。常规组干预后阳虚质从30%增至38.33%,气郁质从26.67%增至33.33%,干预后体质组与常规组阳虚质、气郁质发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体质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33%)显著比常规组(21.67%)低(χ2=4.183,P=0.041)。

3.讨论

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体质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是先天与后天形成的固有体质。《内经》认为,体质决定是否发病,并决定发病倾向。对疾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偏颇进行干预,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0]。王琦创立的中医体质辨识法被纳入卫生部2009 年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11],明确了体质调养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地位。

乳腺癌在中医层面属于“乳岩”“石乳”“乳石痈”等病证范畴。乳腺相对于机体而言相当于末端,即“乳末”,凸出于机体之外,阳气难以通达[6]。《疮疡经验全书》曰“乳岩乃阴极阳衰,虚阳积而与,血无阳安能散……即生此疾”,指出乳腺癌是因阴气极盛而阳气衰微而致血流不畅,积聚而成[9]。乳腺癌患者多有紧张、不安、焦虑、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12],研究显示,阳虚体弱,气机不能正常运行,情志郁怒、肝失疏泄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原因。故若本身机体正气虚亏,兼之外界因素刺激,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无法正常推动食物精微运营和气血正常周流,导致经络痞涩,积聚的痰结无法化散,促进了乳岩的发生或发展。本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比常人有更高比例的阳虚质和气郁质的发病率,应针对这些偏颇体质进行调养,保存阳气,疏导郁结,化瘀散结,有利于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体质不但与先天禀赋有关,同时也受到营养、情志、体育锻炼、疾病等后天因素影响,具有可调节性[13]。后天因素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都可以影响表观遗传信息的表达,调节体质预防乳腺癌多是通过改变表观遗传信息来实现的[14]。本研究显示,患者调养前后体质有变化,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调养后两组之间阳虚质气郁质的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可见体质调养可阻断偏颇体质的上升态势。乳腺癌患者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阳虚质和气郁质更趋明显,体质调养有助于抑制或者延缓这种体质偏颇,对改善不良结局有一定效果。

阳虚质、气郁质的调养以饮食调养、情志调养、起居养生、体育锻炼、中药调养五套马车并驾齐驱,具体包括:①饮食调养:饮食是基础调养,分清食物寒热温平性能,推荐合适的食物类型,必要时辅以食疗;②情志调养:对于乳腺癌患者情志疏导非常重要。寻找不良情志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并通过社交、音乐等进行良性情志培养;③起居养生:包括居住环境、作息、睡眠的调养;④体育锻炼:推荐具有温阳调息作用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强调和煦温阳的锻炼环境;⑤中药调养:中药调理是我国延续至今且广泛使用的传统治疗,针对阳虚质和气郁质进行调理可以平衡机体功能,起标本兼治的作用。

表2 常规组和体质组干预前后阳虚质、气郁质的变化情况[n(%)]

综上所述,体质是人先天形成,后天补充的一种特质,与疾病发生的敏感性有一定相关。乳腺癌患者多见于阳虚质和气郁质,并随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加重。体质调养有利于减缓这种上升趋势。

猜你喜欢

气郁质阳虚情志
心衰协定方联合西药治疗心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阳虚了会有这些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