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镇静管理在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9郑璐李文娟通讯作者巩丹丹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泵入通气标准化

郑璐 李文娟(通讯作者) 巩丹丹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目前,我国的重症监护病房又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英文ICU,作为医院中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心,收治对象主要为所有需要监测或脏器功能支持、随时有可能发生危及生命情况的患者[2]。由于治疗需要,ICU 内常昼夜明亮、医疗仪器密集且采取特殊的管理制度。全封闭式的管理、紧张的气氛、特殊的设备环境、强化治疗和护理会使患者感到一种难以解脱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障碍。国外调查显示,50%以上的ICU患者有焦虑症状,而70%以上的患者在ICU 期间存在焦虑与躁动。焦虑等不良状态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缺氧、耗氧量增加、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并易引起患者呼吸不规则而影响有创辅助通气治疗,甚至产生悲观和失望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在曾接受有创通气的ICU 清醒患者中有96%的患者出现过不适经历,而合适的镇静治疗方案对严重不适经历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通气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呼吸气流受限而诱发的进行性加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指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的程度超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日常症状程度,且症状呈现持续加重趋势,促使患者出现喘息、发热、脓痰、气促等严重症状,而患者的气体交换能力在短暂下降后最终引发呼吸衰竭症状,若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可导致患者死亡[3]。根据我国医学研究表示,AECOPD 患者中机械通气比例高达80%,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对AECOPD 实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标准化镇静管理后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的50 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分成21 例对照组和29例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0 例,女性11 例,年龄52 ~78 岁,平均年龄为(66.7±2.3)岁;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13 例,年龄54 ~81 岁,平均年龄为(67.4±3.4)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已经经过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也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相关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首先根据医嘱使用阿片类镇痛剂维持CPOT 评分0 分;镇静剂选择方面,其中得普利麻作为烷基酚类短效静脉麻醉剂,它的见效快,半衰期短,体内无蓄积,停药后可迅速清醒。但是此种药物镇静会让患者有具依赖性,在给药期间需要合理调节输注速度,才能保持患者的机体内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理想的镇静深度,减少患者对呼吸机的对抗,让患者在手术后能够迅速清洗,提升患者的呼吸质量,从而减少患者的氧耗和氧需,减轻各器官代谢负担。故将其作为镇静剂,1mg/kg 静脉推注后,以1mg/h·kg 静脉泵入,并以RASS 评分-2 ~0 分为目标镇静评分,护理人员在医嘱范围内依靠镇静评分实时调节泵药速度。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标准化镇静管理,内容如下[4]:

(1)首先,医院需要加强护理人员标准化镇静护理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只有护理人员在通过丰富的学习下掌握相应的护理操作,了解护理的目的、意义以及学习国外优质的案例操作形式,明确各项注意事项,将方案有序的实施。及时掌握患者镇静评分,妥善调节泵注速度。

(2)①RASS 评分每小时1 次;②RASS -5 分,得普利麻0.4mg/kg 静脉泵入;RASS -4 分,得普利麻0.6mg/kg 静脉泵入;RASS -3 分,得普利麻0.8mg/kg 静脉泵入;RASS -2 ~0 分,得普利麻维持原剂量静脉泵入;RASS +1 分,得普利麻1.4mg/kg 静脉泵入;RASS +2 分,得普利麻1.8mg/kg 静脉泵入;RASS +3 分,得普利麻2.2mg/kg 静脉泵入;RASS +4 分,得普利麻2.6mg/kg静脉泵入。

(3)医院需要设定监督小组,对患者RASS 评分进行不定期的考察,也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监督,保证患者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标准化镇静管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实时记录两组患者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以及在ICU 的停留时间,然后观察两组在进行不同护理后,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的不良症状出现次数。

1.4 统计学方式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 进行数据统计的处理,计量资料利用均数正负标注值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加入标准化镇静管理护理后,患者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似乎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镇静药物使用剂量对比

2.2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加入标准化镇静管理护理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 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s,h)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s,h)

组别 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 ICU 停留时间观察组 29 89.3±8.7 71.3±32.1对照组 21 101.6±12.7 89.8±41.3 t-0.012 2.567 P-0.000 0.009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加入标准化镇静管理护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似乎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目前,ICU 患者镇静的特点包含镇静时间长、镇静深度要求精准,要保证患者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下,也要保证患者拥有基本的生理防御反射和感觉、运动功能。一旦镇静治疗方式不当,不管是镇静不足还是镇静程度严重都会降低镇静的效果,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损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一,镇静效果不强时,容易引发患者的抑郁、不安心理;那么过度镇静则会导致患者的自我保护反射意识减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两种极端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而引起患者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医药资源浪费等。

标准化镇静管理是需要护理人员依靠镇静评分作为基础,程序化地调节镇静药泵注速度。通过本次研究使用标准化镇静药物管理,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的剂量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也明显减少,提升了评估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在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中加入标准化镇静管理后缩短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停留时间,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几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因此,标准化镇静管理值得在医院AECOPD 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

猜你喜欢

泵入通气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