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2020-12-29李花香许冬霞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机采献血者血小板

李花香 许冬霞

(珠海市中心血站 广东 珠海 519000)

目前,机采血小板是无偿献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血小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机采血小板技术因为其自身具有的采血纯度高、不良反应事件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1]。但机采血小板技术也存在操作时间长、步骤繁多等劣势,特别是首次捐献血小板人员由于缺乏献血体验,对献血流程、等献血知识不了解,看见针头穿刺害怕疼痛等原因,精神紧张,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若不加强护理,甚至会导致献血者出现休克、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既影响献血者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再次招募[2]。因此,本文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献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间到我站进行献血的100 例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 例。其中常规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3 ~56 岁,平均(38.46±2.14)岁。干预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2 ~55 岁,平均(37.89±2.26)岁。所有捐血者均知晓本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常规组和干预组捐血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捐血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捐血者给予护理干预。

常规组:护理人员对捐血者进行相关献血知识讲解,并在献血前对其做好宣传教育和心理护理,防止献血者出现心理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捐血者行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捐血者的各项健康指标,包括捐血者最近的睡眠、饮食等情况[3]。其次护理人员在操作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献血者到来后,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采用因人而异,灵活应用、注重尊重关心的宣教技巧,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主动向献血者介绍采血环境,建立良好的氛围。并详细讲解血液生理知识,特别是机采血小板采集流程、血细胞分离机的功能及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安全可靠性,安排捐献过多次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义工到机采现场现身说法,告知其护理人员优质的服务态度及高超的业务水平,对于过于紧张的献血者,让其坐在一旁观看其他献血者的献血过程可消除紧张恐惧感等,使其树立自信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并告知捐血者捐血过程属于无菌环境,具有高安全性,不易发生不良反应事件[4]。在捐血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捐血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还要做到时刻与其交流,尽量使其保持放松的状态[5]。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常规组和干预组SAS 评分情况;②比较常规组和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情况;③比较常规组和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判断标准

①SAS 评分:满分100 分,共20 题,评分与焦虑程度互为正相关关系;②护理满意度:主要从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态度以及护理环境等多方面去评估,满分100 分,<60 分未不满意,60 ~80 分为比较满意,>80 分为非常满意;③不良反应:分轻、中、重3 度等级对捐血者进行评估。轻度:面色苍白、口唇麻木,有恶心、头晕征兆,休息一会后症状消失;中度:在轻度上,休息未见症状消失,甚至出现心悸胸闷等恶化状况;重度:在中度基础上出现休克、意识不清等危及生命的事件。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对捐血者SAS 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捐血者SA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捐血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常规组和干预组SAS 评分情况的比较

如表1 所示,干预前,两组SAS 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常规组和干预组SAS 评分情况的比较(±s,分)

表1 常规组和干预组SAS 评分情况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 50 39.48±7.18 28.06±4.67常规组 50 38.74±6.75 34.12±5.06 t 0.531 6.223 P 0.597 0.000

2.2 常规组和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如表2 所示,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0%,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常规组和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例)

2.3 常规组和干预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如表3 所示,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为14%,干预组为2%,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常规组和干预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n(%)]

3.讨论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机釆血小板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临床输血反应,在挽救患者的生命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上,它所采集的制品拥有浓度非常高的血小板,同时机采血小板可准确控制血小板输注的剂量,临床上优势明显。但有研究表明[6],机采血小板与全血采集相比,操作过程多、采集时间长,技术要求高,采集仪器更为复杂,另外对献血者的心理压力更大,容易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相关文献[7-9]指出,症状轻度:献血者面色发白,自述浑身发冷、焦虑不安、恶心,稍微休息后能自行缓解。中度:除了轻度症状以外,稍微休息后,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缓解,而是加重了病情,这时便需要立刻结束采血。重度:除去中度症状以外,还会发生意识模糊、偶见抽搐、口吐白沫等情况,最为严重者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消除相关因素影响,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认为对献血者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常规组和干预组护理人员干预前,两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0%,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为14.0%,干预组为2.0%,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捐血者的不良反应率,缓解捐血者的焦虑状况,使捐血者拥有一个较为轻松的护理环境[10]。

综上所述,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献血者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的发生,献血者的SA S 评分也明显降低,献血者总体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机采献血者血小板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