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和干预策略分析

2020-12-29侯瑶孔楠常开朝吴雄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4期
关键词:父母亲昆明市年龄

侯瑶,孔楠,常开朝,吴雄(通讯作者)

(昆明市儿童医院急诊科 云南 昆明 650034)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肉体或精神上的伤害,是儿童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昆明市儿童意外伤害救治中心隶属于昆明市儿童医院,本研究收集了该中心201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的数据,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年龄、性别、受伤类型、受伤地点、家庭关系、父母亲的年龄、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性分析,提出干预策略。以期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给个人、家庭、社会的带来身体、精神以及经济损失。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收集201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至昆明市儿童意外伤害中心的就诊患儿的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发病类型、发病地点、父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填写《昆明市儿童意外伤害中心监测卡》。

1.2 方法

将获得的信息录入EXCEL 表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项的构成比,根据结果提出相关干预策略。

2.结果

2.1 性别、年龄、城乡分布

2019 年1 月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昆明市儿童意外伤害中心统计到意外伤害患儿3283 例。男童发生意外伤害占比高于女童。其中1 ~3 岁组发生意外伤害占比最高。城区发生意外伤害例数与郊区儿童发生意外伤害例数是4:5。见表1。

表1 昆明市儿童意外伤害构成基本情况

2.2 发生类型、地点

意外伤害儿童所受伤类型前三位为:跌伤、烧烫伤、交通伤。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地点,家中占比最高,其次为公共场所、道路、学校/幼儿园。见表2。

表2.意外伤害发生类型及地点

2.3 父母年龄分布及文化程度

患儿父亲年龄以30 ~40 岁最多,占比52.66%。母亲年龄<30 岁占50.76%,其次为30 ~40 岁,占比42.28%。父母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者占比要高。见表3。

表3 意外伤害患儿父母亲年龄及文化程度

3.讨论

对调查结果研究分析后,我们提出如下干预措施:

3.1 针对性别差异的的干预策略。

本次调查中男童意外伤害占比高于女童。男童在儿童期具有如下生长发育特点:喜欢体育运动、勇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喜欢与同学打闹等。女孩有如下特点:与同学老师相处较好,性格温和,依从性强。应充分尊重不同性别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发展儿童危险识别及自我保护能力[2]。

3.2 针对年龄差异的的干预策略。

本次调查中1 ~3 岁组发生意外伤害比例最高。故1 ~3岁幼儿期儿童应作为意外伤害干预重点群体[3]。这一阶段患儿开始学会走路,具备抓握能力,开始与外在世界发生交流。但此阶段的儿童无完全行为能力,不能分辨危险。容易发生跌倒、头外伤、烧烫伤,以及食道异物及气管异物。在此阶段家长应加强看护,防止患儿攀爬,跌倒。让患儿远离厨房、热水热汤。不要给患儿喂食花生、瓜子、果冻等食物。防止塑料袋等导致的儿童窒息等。

3.3 针对受伤类型的干预策略。

将受伤类型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跌伤、误服、烧烫伤、交通伤、气管异物、中毒、高坠伤、食道异物、利器伤、打架伤、动物伤、溺水、高空坠物。跌伤多发生于儿童攀爬,家长因引起重视,加强看护。儿童交通伤引起造成严重伤害的案例较多,第一: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对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第二:加强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惩处。第三:在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设立醒目标识,安全围栏,防止儿童独自过马路。我省宿有食用野生蕈的习惯,故每年夏季野生蕈中毒事件会增多。宣传野生蕈知识:做到不吃不明菌种的野生菌,正确烹饪、不同时混合食用多种野生蕈。高坠伤往往带来严重意外伤害甚至于死亡,预防关键点在于避免留儿童独自在家,对家中窗子阳台应做防止翻越的处理。加强看护,不留硬币、小件物品在儿童能触及的地方,防止误服[4]。不让儿童单独使用刀、剪子等,游泳应到配备救生系统的游泳馆,避免游野泳。家中宠物应注射狂犬疫苗,教会儿童如何与宠物相处。学校应营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家长应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人际交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 针对发生地点的干预措施

城市郊区发生意外伤害的患儿占比要高于主城区,应加强城市郊区的儿童意外伤害的宣传教育以及安全设施建设。发生地点以家中占比最高,应加强对家长的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教育。

3.5 针对生活背景的干预策略

3.5.1 父母年龄

意外伤害的患儿的父母亲年龄调查中:父亲年龄以30 ~40岁最多,占比52.66%。母亲年龄<30 岁占50.76%,其次为30~40 岁,占比42.28%。可以看出父母年龄以青年居多。母亲年龄多为<30岁。母亲是儿童最重要的监护人,陪伴孩子时间最长。母亲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有重要意义。年轻母亲生活经验相对不足,故普及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儿童的照顾看护,科学合理的养育儿童,可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3.5.2 父母文化程度

调查中,患儿父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占59.10%。母亲文化程度高中以下54.35%。家庭教育水平与儿童意外伤害有密切关系。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者,可能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相对接受儿童意外伤害信息和知识少,重视程度不足。有的父亲在外打工,单独留爷爷奶奶或者母亲照顾儿童,甚至是一名以上儿童,可能更容易忽视儿童的身心成长,养育方式粗放,忽视儿童意外伤害教育。

3.6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营造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网络

儿童意外伤害涉及家庭、学校 、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家庭,主动学习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常识,关注媒体 、学校 、社区所传达的相关信息,做好家中设施的防护,关注儿童的心理生理发育,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进行照料。

学校方面应该把意外伤害的预防作为常规内容融入课程,可以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多媒体等形式,使学生建立防护意识,清楚分辨危险的环境及行为,约束自己,对同学的危险行为也能及时加以制止,互相监督,维护安全。学校应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学生意外伤害防范工作,包括设施的管理、隐患的排除、把意外伤害教育融入到日常行为教育。排除校园安全隐患,比如消防通道、体育设施等。

政府方面应加强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经费投入,另外一方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及宣传教育。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新出生儿童家庭建立档案,以宣传手册、微信群、社区小课堂的形式进行定向宣教。对确实存在困难的家庭,安排社工定向帮扶。交通伤往往给儿童带来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创伤,留有严重后遗症,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建立儿童意外伤害救治管网,让意外伤害患儿及时得到专业的医学指导及救助。严格规范交通管理制度,明确标识,严惩造成儿童创伤的肇事者。提倡“五E 干预”,即教育、经济、强制和工程,第一时间的紧急救护(Education, Economic,Enforcement and Engineering, Emergency care and first aid)五方面的干预措施[5]。

儿童意外伤害给患儿、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身体、精神以及经济损失。干预措施涵盖全民素质的提高,社区服务网络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完善,学校的教育,媒体的宣传,政府的经济投入。从个人、家庭逐步扩大到全社会都具备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及技能,最大程度降低危害性。

猜你喜欢

父母亲昆明市年龄
昆明市延安医院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偶尔
清明祭
新形势下,文联何为?①——以昆明市文联为例
父母亲的新朋友———《意林》
做父母不当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