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风险的多因素分析与预后研究

2020-12-29王玮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低血压低氧呼吸衰竭

王玮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12)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指的是多种病状积聚,引发肺泡气体出现系统性障碍,导致患者突发严重的低氧血症,这种病症对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极具威胁性[1]。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是急救此类重症患者常用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大多数重症患者都存在重要器官病变的情况,患者在插管以后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对其他普通患者会有所增多。临床上气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误吸、心脏骤停、低氧血症以及低血压等,而本次研究中的低血压情况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插管后并发症。相关报道表明,在急症室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2 小时内有28.6%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收缩压<80mmHg)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现目前,针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氧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来看,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本次研究探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后发生低血压风险的多种因素分析以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理2016 年2 月—2020 年4 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 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变化情况将其分为实验组(患者均为低血压)和对照组(患者均为非低血压)。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28 例,年龄46 ~78 岁,平均年龄(64.14±10.57)岁,体质量为46 ~75kg,平均体质量为(60.47±7.14),其中COPD 患者有24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有15 例、高血压患者10 例、左心衰竭患者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②接受气管插管介入治疗;③无精神方面疾病、认知等正常。

排除标准:①气管插管1h 内出现SBP ≤90mmHg,MAP ≤65mmHg 或是比气管插管前血压降低≥20%;②插管后30min内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③气管插管前曾使用过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1.2 方法

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操作的是资质等级较高的重症医师,其中需要的诱导用药主要是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57)、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6)、肌松药。根据患者实际出现气管插管后低血压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患者均为低血压)和对照组(患者均为非低血压)。气管插管后对患者低血压的评估标准为:气管插管1h 内出现SBP ≤90mmHg,MAP ≤65mmHg或是比气管插管前血压降低≥20%,保证患者在气管插管期间没有服用其余任何血管升压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插管前生命体征和SI(休克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应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风险。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实验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收缩压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95、χ2=0.001,P<0.05);实验组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舒张压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χ2=0.151、χ2=0.093、χ2=0.135,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前SI(休克指数)、COP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相较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2、χ2=0.000、χ2=0.000,P<0.05)。

2.2 两组患者应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

在应用Logistic 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风险后发现,SI(休克指数)、COP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在进行气管插管前应用肌松药与气管插管后低血压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应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

3.讨论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属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常见的一种疾病之一[2-3],针对该病症要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实施难度较高,并且操作较为复杂的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是当前最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因为很大部分重症患者均有重要气管病变的情况,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插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并发率对比普通患者,会有所提高。气管插管后出现频率较多的并发症有心脏骤停、低氧血症以及低血压等,其中低血压发病率当属众多并发症的首位。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如果能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胰腺炎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等,这一系列病因都会使患者出现血容量异常的情况,患者的血管伸张能力减弱会导致其收缩压达不到正常的标准[4-5]。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发病时会有低氧血症的表现,这个表现促使交感神经兴奋,由于插管后交感神经兴奋度会被明显削弱,造成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有气道通气对胸腔造成的压力,导致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国外相关研究显示,气管插管前收缩压是导致患者气管插管后出现低血压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6]。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实验组(低血压)患者的呼吸频率、收缩压均要低于对照组(非低血压),但是在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却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关联。我们将其进行推测,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均为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而国外研究中所选的患者中有部分是气道保护,对于这一推测还有待研究。

重症患者本身就有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本次研究中有探讨患者本次的慢性疾病与气管插管后出现低血压情况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相较明显,说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也是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出现低血压情况的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其左心室舒张功能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行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增加了心脏前后的符合,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气管插管后会对患者感官带来一定的刺激性,意识尚且清楚的患者会出现难以忍受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配合插管,从而影响进行插管的正常操作流程。并且这种刺激性会使患者交感神经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血压会急剧上升,心率也会加快,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原发病情加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予以适当的镇静、镇痛以及肌松药物等。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在插管前实验组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却没有明显相关。

综上所述,患者气管插管前的休克指数偏高的、同时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在进行气管插管前应用肌松药与患者气管插管后低血压有一定的关系。并且患者气管插管后发生低血压的情况会将患者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28d 内死亡率提高。所以针对风险较高的患者在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前需要早期识别,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成效。。

猜你喜欢

低血压低氧呼吸衰竭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裸鼹鼠不同组织中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