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系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2020-12-29谷传正贺慧丽薛冉冉高彩凤刘红霞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量表

谷传正 贺慧丽 薛冉冉 高彩凤 刘红霞

(1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精神三科 山东 济宁 272051)

(2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科 山东 济宁 27205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缺陷,并且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出现精神分裂症严重症状前已出现部分认知功能缺损,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疾病康复影响较大,在疾病治疗时不仅要考虑临床阳性、阴性症状改善,还需进行认知功能恢复[1-2]。本研究采用的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时在手册式认知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循序提高患者问题解决和信息处理能力,继而改善患者预后[3]。现以21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CRT 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0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16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107 例)与对照组(109 例)。观察组男74 例,女33 例,年龄27~70岁,平均(45.3±8.6)岁,病程3~8年,平均(4.7±0.6)年,对照组男68 例,女41 例,年龄25 ~63 岁,平均(46.2±7.5)岁,病程3 ~10 年,平均(4.9±0.5)年。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

(1)ICD-10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入组年龄20 ~60 岁;(3)病程≥2 年。

1.3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精神疾病及有严重躯体疾病;(2)严重衰退或冲动兴奋不合作;(3)存在视听感知障碍;(4)处于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1.4 脱落与脱出标准

(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额外治疗;(2)配合度差,终止研究。

1.5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抗精神分裂治疗,对照组采用工娱治疗,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完成各项训练,包括组织家属探视等社会功能训练,并进行歌咏练习、下棋、音乐欣赏等娱乐活动。观察组采用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进行干预:先组织小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经过培训的2 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训练。组织患者掌握简单的电脑操作,循序渐进进行计算机认知作业的练习。本项CCRT 内容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训练及社会认知4 大版块,每个版块有相应的训练内容,治疗师根据阴阳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等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缺损情况,采取适合患者训练的认知矫正难度。治疗师按照上述版块依次进行训练。要求每次操作训练中无错误指令、患者程序性学习等,逐步提高患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处理技能。每周练习3 ~5次,每次30min。共训练12 周。

1.6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治疗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总分33 ~231分,分数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其中SDSS 量表总分0 ~20 分,分数越高表示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NOSIE 量表总分0 ~12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精神状况及日常生活情况越严重。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 分析,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均为计量资料,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下同。

组别 例数 时间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观察组 107 干预前 22.5±5.4 84.5±9.7 18.2±5.2干预后 18.5±6.5* 63.2±7.3* 12.6±3.9*t- 4.896 18.149 8.912 P-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109 干预前 22.7±6.4 83.6±10.5 18.4±4.8干预后 20.3±4.1 74.8±6.4 15.6±3.3 t- 3.266 7.471 5.019 P- 0.013 0.000 0.000

2.2 两组SDSS、NOSIE 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SDSS、NOSIE 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DSS、NOSIE 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SDSS、NOSIE 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SDSS NOSIE观察组 107 干预前 13.5±2.6 105.4±6.5干预后 8.7±1.5* 85.6±7.4*t-16.541 20.795 P-0.000 0.000对照组 109 干预前 13.8±2.3 106.7±8.4干预后 10.6±1.8 96.3±6.8 t-11.336 9.954 P-0.000 0.000

3.讨论

针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患者本身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社会功能表现为一定的缺失,同时病房生活模式单一,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这种情况下[4],单一的药物治疗无法完全缓解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即使采用生物电刺激等疗法,对患者的心理改善并无明显作用,多数患者仍存在明显的社会兴趣缺乏、生活技能明显减退,并伴有行为退缩[5]。因此,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还需加强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的修复。既往研究中多采用工娱治疗,工娱治疗是通过系列工作、劳动、娱乐活动等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防止其精神衰退,以此提高患者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6]。随着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该干预模式有一定的弊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定的认知功能损伤,无法有效识别信息、处理信息,且患者还可能出现夸大妄想、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等较为极端的情绪,为此,在进行工娱治疗时可能误伤他人或言语中伤他人等,如护士组织能力不佳,可能适得其反。基于此,研究者们推出计算机认知矫正系统治疗方案。CCRT 是在手册式CRT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改善认知缺陷的方法,CRT 初期称之为认知增强治疗,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功能缺陷进行系统化教导,循序渐进的完成各种难度不同的认知作用,从而提高患者的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因CRT 治疗周期长、治疗成本在临床中难以普及,因而研发CCRT,该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治疗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逻辑判断及患者既往作业时的信息存储功能判断患者当前认知功能状态及治疗的重点,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动态性,医护工作者还可根据患者练习结果评估其治疗效果,再适当予以临床药物或生物技术辅助治疗,巩固治疗疗效。就本项研究结果,干预后两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SDSS、NOSIE 评分亦明显下降,提示临床,工娱治疗和CCRT 均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辅助治疗,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但CCRT 的治疗效果优于工娱治疗。研究者分析,CCRT 主要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缺陷,即上文提及的认知的灵活性、工作记忆及执行能力等,而人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患者在操控计算同时回忆末次联系场景,强化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系统化的训练修复其认知功能。

终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起效较为缓慢的过程,单纯的药物治疗无法充分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活动能力,借助CCRT 的标准化和治疗过程的系统化能够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助于康复。到但本研究尚未分析其远期疗效,仅观察12 周,且是否适合于特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如中小学生、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老年群体等,且指标多为主观指标,存在一定的偏倚。后期研究中还需评估远期疗效及主要适应人群。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阴性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