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

2020-12-29谢桃红陈体平陈蓉冯小兵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6期
关键词:危型术式宫颈癌

谢桃红 陈体平 陈蓉 冯小兵(通讯作者)

(泸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为子宫颈浸润癌的一组癌前病变[1]。目前针对宫颈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及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或随访困难的CIN Ⅰ级患者多建议以宫颈切除治疗、宫颈病变破坏治疗和全子宫切除等方法进行积极治疗,以达到阻断病程,预防宫颈癌的目的[2]。冷刀锥切术(CKC)为治疗CIN 传统术式,近年来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CIN 诊断治疗中应用广泛,但何种术式更具优势尚存争议[3]。对此,观察CKC 与LEEP 在CIN 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5 年9 月至2018 年9 月我院95 例行手术治疗CIN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KC 组(n=42)和LEEP 组(n=53)。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第8 版)[4]中CIN 诊断分级标准,术前CIN 分级Ⅱ~Ⅲ级者;②年龄>18 岁者;③无宫颈物理、手术治疗史者;④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者;②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妇科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CKC 组年龄21~45 岁,平均(31.75±6.14)岁;阴道镜检查CIN Ⅱ级25 例,CIN Ⅲ级17 例;有生育史31 例,无生育史11 例。LEEP 组年龄22 ~48 岁,平均(32.34±6.85)岁;阴道镜检查CIN Ⅱ级29 例,CIN Ⅲ级24 例;有生育史35 例,无生育史18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经泸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7d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阴道,暴露宫颈,冰醋酸、碘液擦拭宫颈,确定手术范围。CKC 组:行椎管内麻醉,放置窥阴器,碘试验确定宫颈病变切除范围,着色区域外0.3~0.5cm处进行锥切,锥高2.5cm,宽2 ~3cm;缝合创面,填塞碘纺纱布于宫颈、阴道作压迫止血,术后24h 取出。LEEP 组:采用美国Wallach 公司LEEP 刀,宫颈局麻;确定切除范围后据宫颈病变情况选择相应LEEP 刀头,切除病变及其外缘3 ~5mm,根据病变向颈管延伸程度确定切除深度(一般为5 ~25mm,不超过宫颈内口),电凝止血,必要时填塞络合碘棉球,24h 后取出。两组术后定位标记切除的病变组织后送检;术后使用抗生素1d,2 个月内禁房事、盆浴;术后随访1 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情况、术后残留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个月时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差异,HPV 检查采用美国GE 公司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采样工具包,采集宫颈管样本,测定HPV16、18 等高危型HPV病毒感染阳性率,记录术后12 个月时高危型HPV 转阴率;宫颈TCT 检查采用薄层液基细胞技术,采集宫颈分泌物,制作脱落细胞薄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参照TBS 分类标准[5]进行诊断,记录TCT 异常率;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手术情况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残留及复发情况、HPV 和TCT 检测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情况

LEEP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均小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创面愈合时间(d)CKC 组 42 25.47±5.41 29.52±5.24 45.43±8.48 LEEP 组 53 12.28±2.73 12.06±2.45 35.26±7.11 t 15.453 21.494 6.357 P 0.000 0.000 0.000

2.2 术后残留及复发情况

两组术后残留率及术后12 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残留率及术后12 个月复发率比较[n(%)]

2.3 高危型HPV 感染情况和TCT 检测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12 个月时高危型HPV 感染情况和TCT 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12 个月时高危型HPV 感染情况和TCT 异常率比较[n(%)]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LE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宫颈癌多发于40 岁以上女性,40 岁以下少见,但CIN 则多发于25 ~35 岁女性。且有研究显示,CINIII 级患者30 年累积发生宫颈浸润癌的概率在30%以上,而正确治疗CINIII 的患者发展为宫颈癌概率则约为1%[6]。CIN 存在着自愈性,根据其级别的不同可选择保守治疗、宫颈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7]。目前针对宫颈活检诊断为CIN Ⅱ~Ⅲ级患者多建议以宫颈切除治疗、宫颈病变破坏治疗和全子宫切除等方法进行积极治疗,以达到阻断病程,预防宫颈癌的目的[8]。

CKC 是妇科切除子宫颈的常见术式,其由外向内呈圆锥形切除患者宫颈病变组织,切缘清晰,有利于病理检查,并可保留宫颈解剖结构及功能[9],为CIN 治疗的常用术式。LEEP 可通过电外科透热疗法对宫颈病变组织进行电圈切除,不仅治疗准确、操作简便、术后组织愈合快,相较于冷刀锥切、激光锥切等术式还具备对标本边缘的热破坏小、费用低、不影响病理学诊断、并发症少等优势[10]。本次两组术后残留率及术后12 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CKC 与LEEP 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研究显示,大部分CIN 患者常伴HPV 感染,术后持续HPV 检测对CIN 病情转归监测有重要价值[11]。TCT 为宫颈病变细胞学筛查的重要手段,其相对于传统巴氏涂片检查,收集脱落细胞量较多,避免了常规涂片检查的诸多干扰因素,诊断准确率显著提升,对CIN 病情检测意义重大[12]。本文中,两组术前及术后12 个月时高危型HPV 感染情况和TCT 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CKC 与LEEP 对CIN 治疗效果相当,均有一定价值。

结果显示,LEEP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CKC 组,提示LEEP 手术情况优于CKC,于患者恢复有利。相关研究显示,LEEP 使用圈电极直接接触组织,当圈电极接受到高频电波发生器发送的连续正弦波形电流时,将对接触组织细胞进行加热,当需要分离切割时,则加热使细胞温度升至100℃以上,引起细胞“爆炸”,并于圈电极周围形成蒸汽包膜,在电场中的电离作用下产生电弧切割效应,发挥切割作用[13]。杨英等[14]研究发现,LEEP 电弧切割效应还可通过防止组织与圈电极的直接接触避免其遭受透热损伤,调节圈电极温度使组织细胞温度于100℃以内缓慢上升,则仅使组织细胞出现脱水、核蛋白凝结等情况,同时也可收缩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产生止血和封闭分离组织的效果,与本结果一致。此外,该术式微创、操作便捷,可根据CIN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电切圈,一次切除病灶,适用于对该疾病的治疗[15]。

综上所述,LEEP 相较于CKC 在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较CKC 更具优越性,且治疗效果与CKC 相当,为治疗CIN 的理想手段。

猜你喜欢

危型术式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