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的实现路径

2020-12-28高媛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合力内部审计协同

高媛

[摘要]本文概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协同效应形成的必要性,结合本组织内审协同机制建设情况,探讨内部审计构建内外部协同机制的方式和途徑。

[关键词]内部审计    协同    监督    合力

一、审计协同效应形成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促进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重要监督部门,亦能合理运用协同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增值效果。内部审计部门与公司内部的纪检、法务、财务、人力等监督部门,及公司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审计机构,共同组成审计协同系统。各单位通过协同的思路、方式、角度共享资源,协同联动,共同提升监督效果,使监督体系创造的整体价值实现增值。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皆具有一定的监督职能,各有所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各有所限,若能共享监督资源、协同监督职能,互通有无、相互协作,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自监督形式下资源利用率较低、链条开口甚至断裂的问题,合力实现问题的全面、深入、有效整改。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信)一贯注重风险防控和规范经营,设置纪检监察、内部审计、财务、人力资源等专业监督部门的同时,内部审计部门着力牵头搭建监督联席会等大监督平台,努力探索发挥监督合力,提升监控成效,更好地发挥监督服务公司治理和目标实现的功效与价值。东信内审部门开展的审计协同从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个方向同步推进。

二、内部审计协同的主要做法

公司内部按照职能分设监督机构,实现监督专业化的同时,由于风险与舞弊等事件本身具有的系统性属性,常常同时涉及法规法纪、内控规范、财经政策、考核规则等一系列内容,涉及纪检监察、财务、人事等多部门职权范围。在单兵独斗管理模式下,重复监督与旁观性监督、割裂监督甚至监督漠视现象同步存在。内部审计牵头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协同,主要是基于破解上述困局,协同联动,实现全面监督、系统监督和高效监督。结合公司业务经营、资产分布等特点,东信审计内部协同主要从纪检监察、财务、人事、IT及各产业单位展开。

(一)搭建监督联席会平台,实现多部门协调联动

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与纪检监察、监事会、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法务等部门协作,制定监督联席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监督联席会。一方面,交流各部门监督工作计划及重点,互通有无,协同各部门监督计划安排,避免重复监督和监督遗漏;另一方面,介绍本部门监督事项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共同沟通、交流、探讨,必要时开展跨部门协作。公司党政负责人出席联席年度会议,对监督工作与重点进行整体要求、指导,统一方向。通过监督联席会实现了监督方向一致、目标清晰、分工协作,有效避免了重复监督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监督对象的监督疲劳,监督工作效率与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与纪检监察协同,防惩并进,构建严密“警戒线”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在监督程序和方法上有很多相似点,在监督对象与内容上存在交叉,但在介入时间、处理方法、专业擅长等方面又有所差别,两者间的共通性与互补性决定了协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内部审计能够在日常审计中发现问题线索,但因其职能权限有限无法或无力进行查处;纪检监察部门虽有权查处问题,但目前不少企业的纪检部门更多地将精力集中于事前预防和宣传。若两者形成共同监督则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审计结果的质量及纪检部门处理案件的效率。比如,内部审计部门联合纪检部门围绕公司重要风险领域,共同开展“三重一大”专项检查、小金库专项检查等效能监察。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效能监察及时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上的缺陷,提升企业建章立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降低违纪腐败的可能,构筑反腐倡廉防线。而纪检部门可以应用审计结果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的严重性确定调查方式,制订处理方案。

同时,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日常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能够获取大量资料,能将具有“苗头性”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纪检部门,为发现问题提供支持,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纪检部门在收到信访线索后,在资料获取方面可以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资料及成果,避免资料的重复获取,提高办案效率;在人员派出方面,若全部由纪检人员开展调查易打草惊蛇,若将相关线索调查融入某项内部审计项目,由纪检人员与审计人员协同作战,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被调查人员的防备性,提高案件处理的保密性。

(三)与财务部协同,强化两金管控,提升企业资产质量及运营水平

两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是公司经营运作中的重要资产,是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运营资金具有重要影响。两金包含公司的未实现利润,良好的两金管理既能有效防控损失风险,还能够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资金流转。内部审计部通过定期开展两金管理审计,可有效推动公司各责任单位提升对两金风险的认识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推动精益化管理,进而促进、协助财务部对公司两金的全面有效管理;而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中也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财务部对各单位两金跟踪、分析等管理过程中的资料,有效提高审计分析与测试工作效率,甚至会对内部审计分析、测试、评价的维度与深度方面有所借鉴,提高审计成效。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与提出的管理建议,亦可结合财务部的管理计划而协同、借力,协作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问题整改,并从财务部的两金日常管理内控制度方面进行定向管理与风险防控,真正实现审计发现两金管理问题与风险的彻底改善。

同时,在存货盘点、疑难往来款项处理等方面,财务部、内部审计部门、法务、业务部门等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合作推进,取得更好的工作效率与成效。融入日常管控的监督是内审监督更为高效的形式,也是内审监督的重点,结合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内审与财务协同监督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广。

(四)与人力资源部协同,建立内审结果与绩效评价相互利用机制

“审计整改落地难”是审计领域共同面对的顽疾,也是内审同仁们广泛研讨的课题,努力避免陷入“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的怪圈。东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与人力资源部KPI考核系统协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审计建议落实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一方面,把内控管理规范和审计建议整改率纳入公司各单位KPI考核,按照考核标准进行扣分,将各单位年度考核得分与年终奖挂钩,促成各单位对内控管理的关注及对审计建议整改的推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从审计建议与整改举措合理性、考核结果扎实性前后两端进行强化,提高被审计单位对问题改进建议的共识程度、整改举措的有效可执行,把好前端。对问题整改举措采取专人专项跟踪,对整改结果进行前后对应的数据化统计,对举措落实、取得成效、存在不足进行评价,出具审计整改专项跟踪书,并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内部审计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夯实考核结果。

此外,在重要干部任中或任期届满时,由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人力资源部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奖惩、提拔的考核依据。凡离必审、凡审必严、凡审必纠,有效促进了各单位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提高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与认可度,有效优化了内部审计环境。

(五)与IT部门协同,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与成效

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和高覆盖性,内部审计方式手段也必须随之创新、调整,逐步向信息化审计发展延伸,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与成效,内部审计与IT部门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以数据分析为抓手,与信息部门协同,开发建立两金日常监测与异常预警系统,把审计事后监督、抽查测试转变为全过程实施监测,并根据预警系统的预警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审计测试,有效推动审计关口前移,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与各产业单位过程协同,促进审计成果有效转化

各产业单位是内部审计的重点监督评鉴对象,内部审计与各产业单位的过程有效协同是促进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审计成果有效转化的催化剂、转化酶,有助于加强产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对审计建议的认同和管理改进工作的落实。东信内部审计部门与产业单位的过程协同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尝试:一是日常协同。通过列席产业的周/月例会、生产经营会等途径加深对各产业单位的了解与情感交流,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把常规审计咨询服务融于日常。二是项目协同。对于非舞弊性业务审计项目,在审计外勤结束、初稿撰写前,编制审计底稿确认书(见表1),并与产业单位以面对面沟通会的形式就审计结果进行沟通确认,使其尽早了解审计结果,发现存在的不足,讨论存在问题的改进举措,提高工作改善优化时效性。

在审计报告出具后,内部审计部门发出审计建议跟踪表,产业单位根据存在问题、审计建议填写具体的整改计划与方案(见表2),过程中内部审计部可进行咨询指导和有效性审核把关。

三、外部审计协同的主要做法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尽管存在很多不同,但社会审计因服务对象广泛,执业经验更丰富,程序更加规范,方法更为系统,人力资源也更为充沛。作为上市公司,东信每年都会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开展审计业务,内部审计部门是公司与社会审计单位的接口部门。东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协同体现在以下方面:

人力资源协同——在公司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等项目,聘请社会审计人力资源协助开展部分工作;审计成果协同——在接口社会审计项目过程中,对公司重要资产、项目等审计过程底稿进行分享协同,为内部审计相关审计项目提供參考、借鉴和补充;审计质量协同——在委托社会审计为公司开展工程结算决算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参与现场审计过程,召开过程碰头、小结会议,共同规范、优化现场审计测试程序和质量;审计经验协同——鉴于内部审计在接口工作中与社会审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内部审计新人培养、新项目开展等方面,会邀请或参与社会审计培训指导,提高内审团队执业能力。

四、结语

审计协同有助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成效,有助于化解内部审计人力不足难题,促进内部审计环境优化,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整体监督管理效果与风险管理成效。内部审计部门有必要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的建立,积极主动牵头探索、优化协同渠道与举措,理顺与各监督部门的内在联系,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与制度,加强沟通和协调,共享信息、协同监督,形成1+1>2的协同合力,为企业经营发展建立更为有效、科学的监督、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10053,电子邮箱:gygaoyuan@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白亮.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协同效应问题与建议[J].中国经贸, 2016(18):284-284

吕京华.浅谈协同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提升[J].时代金融, 2018(6):130

猜你喜欢

合力内部审计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合力套纸杯
合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人类的咬合力不及蟑螂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