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2020-12-28周天娇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摘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为其发展营造更好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构想,要着力满足乡村群众品质更高、样式更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保持核心优势和差异化的关键因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约70% 散落在农村,是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一、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普遍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发展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运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着标本式、碎片化、破坏性、伪民俗式保护等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离开了生存空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保护形势也更加严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在地域空间、实施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将赋予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于“活态”传承更丰富的内涵。有利于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保护的模式,建构动态、协调的保护系统,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乡村的沃土上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其蕴含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已经深深融入农村的生活当中,成为乡村文化“活”的灵魂,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为乡村奠定文化自信的根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对农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起着引导和精神支撑的作用,也是农民生存发展的核心动力,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俗节日等更是直接反映和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打造乡村的特色文化,还能够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凝聚乡土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发挥主动性,打造生动鲜活、差异个性的形象品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2.为鄉村文明建设增强凝聚力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村民世代积累和沿袭的生产生活智慧,它使村民拥有了共同的情感体验、生活习俗和价值形态,是维系乡村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的文化纽带。我国广大农村有着大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可供传承借鉴,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俭约自守等具有的教化作用;宗祠、族谱、村谱等维护乡村生活和发展秩序的约束规范作用;各种传统文化活动,能够聚集村民群众,促进村民感情联络,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乡村文化色彩,等等。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可以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3.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发展资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涵盖领域广,具有多重价值,是发展乡村特色经济的核心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许多传统工艺,都具有生产性保护、规模化发展的特点,可以成为旅游开发、商品开发的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形成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近几年我国已形成一批的特色文化小镇和文化产业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的有机结合,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发挥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对策思考

1.强化主体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没有乡村主体对乡村文化的认同,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激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借用现代信息手段、在教育中融入地方非遗的内容等形式,让广大农民了解和学习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来,重塑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要切实保护文化遗产,抓紧抓好农村文化遗产普查、农村文化保护人才培训、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农村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建立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等,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农民的“根”和“魂”。

2.注重以人为本,保护农村非遗

要充分发挥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首先要培养有文化的新农民,要不断加强文化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育和引导,克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约因素,提升农民对农村发展的归属感、获得感、参与感,使他们从根本上加强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致富增收。其次,要对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给予生活、传承的支持和保障,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代传承,不断革新和发展。另外,要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农村的引领、带动作用,号召他们积极参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还要加强农民间的交流互动,有计划的举办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生活,拓宽交流渠道,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3.营造保护非遗的氛围

要营造出浓厚的保护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让广大村民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首先需要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民俗、民族活动、开展技术培训、建设网络宣传窗口等,来宣传和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农民与本土的文化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文化联结。进而探索挖掘村庄的特色文化,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创造条件。

4.推进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合理开发,探索新的文化保护形式和当代表达方式。首先,要坚持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和核心技艺的真实性,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因子稳定存在。其次,在尊重非遗历史形态,在不断阐释、补充、拓展时代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受众偏好,通过科学的方式择取适宜产业形态以及有效的融合方式,将乡村非遗创造性地转化为有文化特色,有文化内涵,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产品,不仅增加农村收入,反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四、结语

以文化的繁荣兴盛推动乡村振兴,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才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周天娇(1969.1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专业及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美术教育、高职教育.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职教育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7GAO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