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0-12-28李秀娟蒲鹤月校露露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陕西

李秀娟 蒲鹤月 校露露

摘 要:创意农业是运用创意的理念将诸多元素融合,进行农业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产业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该文在阐述创意农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基础上,分析了陕西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形式,梳理了当前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陕西省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意农业;产业链条;产业融合;陕西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2-0013-03

Abstract: Creative agriculture refers to the integration of many elements with creative ideas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agriculture and form a new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ode featuring gree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sor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Key words: Creative agriculture;Industry chain;Industry convergence;Shaanxi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为出发点,运用新颖的方式将诸多元素进行融合,进行农业的升级和转型,形成富有创意、绿色、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根本之路就是走现代农业之路。当前是陕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城市发展为依托,借助创意、科技等手段,采用专业化、新颖化、市场化的形式转化农业发展模式,从而延伸农业的外延和内涵,给陕西省创意农业带来新的活力。

1 陕西创意农业发展分析

《关于突出重点提档升级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意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为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内各市的相关有效措施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其中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期间全省乡村旅游共接待旅游者超过4.7亿人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规划期内,旅游业带动全省农村脱贫人口超过60万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意农业项目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梁家河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典型,袁家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陕西省全省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30家、省级旅游示范县17个。“十二五”之后陕西旅游业继续迅速发展,全省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通过旅游业受益农户收入来源分析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创办农家乐仍然是农户吸引游客的主要形式,民俗表演也占有一席之地。全部旅游收入中,农家乐收入占44.69%,出售农副产品占19.74%,民俗表演占2.76%,提供旅游服务占6.41%,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收入占26.4%。

创意农业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打造创意农业品牌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带动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陕西省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优势为创意农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形式。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地势总体南北高、中部低,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三大区域风俗、民俗风格迥异。

1.1 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区 陕北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是黄土高原的中心,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十分充足但水资源缺乏,拥有“陕北江南”的南泥湾以及众多农业科技园区。陕北民俗文化多种多样,有信天游、秧歌、腰鼓、民歌等,这些民俗文化与原汁原味的田间地头耕种完美结合,农民本色出演,游客参与度高,能切身体验陕北特色。同时,陕北地区也是革命老区,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小杂粮是当地代表性的作物,品种多样,抗逆性、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在各村大力推行“一村一品”模式,着力打造小杂粮的品牌效应。

1.2 关中风情民俗农业区 关中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5市。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氛围浓郁。2007年陕西省在华清池推出了《長恨歌》历史歌舞剧,演出收入突破1.5亿元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楚汉之争、鸿门宴、平定匈奴等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曲江所遗留下来的唐代文化瑰宝——唐诗,都可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依托,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交叉互补的发展新模式,让人们在旅游中学习历史、学习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西安周边的市区,将以泾阳伏茶为代表的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融为一体,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文化和品牌效应。关中农作物、经济作物种类异常丰富,如关中小麦、临潼石榴、户县葡萄、眉县猕猴桃、富平柿饼等,因此可建立采摘园区,采摘的同时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使其感受农业的文化气息。

1.3 陕南秦巴生态农业区 陕南包括商洛、安康、汉中3个地区。由于被秦岭山脉与关中陕北隔开,陕南形成了北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南方地区特征,水资源丰富。秦巴山区民俗资源丰富多样,极具特色,有陕南号子、民间婚俗、洋县木偶、镇巴唢呐、灯火社火(跑旱船、舞狮子、跑竹马、龙灯舞、社火)等,陕南民歌与陕北民歌也风格迥异,受蜀汉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这些都可与农业进行整合,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催化剂,推出“农业+”发展模式,“农业+文化+历史+歌舞表演”相互融合,相互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市场定位模糊 品牌是创意农业发展的根本,陕西创意农业市场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农业、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却没有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之前一直主打陕北特色,但仅使人们对陕西的印象停留在黄土高原和红色革命圣地,却不知陕北的民风以及当地特色的农作物(红枣、小米等)。近年来主打盛唐文化,“大唐不夜城”的成功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但真正有内涵的关中民俗、文化等却被忽视了。对于陕南,大众的印象仅停留在汉中的油菜花,却不知陕南文化是关中和巴蜀文化的融合。

2.2 管理机构不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 大多数的创意农业项目缺乏政府规范化的管理,景区配套的公共设施不到位,如部分景区附近缺少明确指示牌,场内停车混乱,住宿、餐饮卫生不达标,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多数农民各自分散经营,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缺乏专业化的带领和规划,导致经营场所混乱,游客体验感不强,“回头客”减少,最终使得创意农业项目无法可持续发展。

2.3 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利用乡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当地民俗发展起来的旅游观光项目,如: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白鹿仓景区、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等,景点内容相似,都是主打关中民俗文化,除了重复的小吃就是同样的娱乐设施,游客体验感受相似,重游率低。草莓采摘园除了摘草莓项目,周边也没有其他游玩项目,农业项目单一,非节假日时间段游客量稀少。

3 解决措施

3.1 明确产品市场定位,开发代表性的创意产品 品牌是陕西省的代表和象征,只有打造出自有品牌,推出代表性产品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站住脚跟,创意农业更应如此。合理利用陕北、关中、陕南不同的优势和特色,如:陕北红色革命路线、民歌腰鼓,关中秦腔、花馍、皮影戏,别具一格的陕南民歌及陕南独特的历史文化等,针对性地打造景区依托型、休闲观光型、古镇古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等创意农业产品。打造多样化的农业创意产品,推动“农业+文化+表演+历史”进程,推动创意农业向独特化、个性化、多样化、主体化方向发展。例如:陕南油菜花田、采茶园在游客体验时加入陕南民歌表演,不仅能增加经济收益,同时还能宣扬陕南民歌;陕北作家路遥自小在陕北农村长大,游客参观完路遥故居后可增加农村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农村的织布机、锅灶等,体验路遥当年的生活环境,让游客了解陕北更多的人文情怀。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及基础设施 利用政府机构职能,加强监管力度,引进先进人才统一管理创意农业项目,并且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解决停车、厕所、饮食、住宿问题。指定统一卫生标准,并进行不定期检查;指定合理收费标准,严厉打击漫天要价;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创意农业现代化、品质化水平,促进创意农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创意农业成为带动旅游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動能。

3.3 科学规划,促进创意创新 陕北、关中、陕南等地应把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风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地的特色农作物进行有机融合,科学规划发展,整合改善同质化的创意农业项目,突出各自的新颖点。对于关中的不同民俗文化村,应寻找各自特点,而不是单纯的小吃售卖和文化体验,如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就可与黄山宫、杨贵妃墓这些景点进行整合,突出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区别于袁家村等类似民俗村的特色。陕西省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可在大枣基地融合农民原汁原味表演,讲解红色历史,宣扬民俗文化,打响红枣品牌。

4 结语

以国家制度为保障,用创意、文化、科技去寻求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是当今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点。农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应跳出困境,用创新创意的新理念去挖掘和探索传统农业中的新颖点,实现传统农业向创意农业的飞跃式突破。陕西省应针对陕北、陕南、关中不同地区,分区域、有特色、有体系地进行创意农业探索;同时,建立完善全省创意农业的联动机制,推动产业链条的形成,实现协同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林强.创意农业旅游规划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

[2]常伟.全球化背景下的西部创意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陕西渭南的调研数据为例[A].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协调组.第十二届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产业集群研究协调组,2013:7.

[3]吴书音.国外创意农业发展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3):24-28.

[4]张红娟,杨振华.“田园综合体”模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借鉴与思考——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31-34.

[5]曹福存,娄景俏,姜新茹.辽宁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园艺,2019(9):60-61,130.

[6]文心田.现代农业——创意农业与财富[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1):3-6.

[7]唐萌.陕西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9.

[8]崔瑜琴,马芬芬.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陕北红枣营销优化策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9,29(5):49-53.

[9]李静,刘燕威.基于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8):23-24.

[10]袁立新,史书强,齐鑫,等.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20(1):76-78.

[11]粟孟林.基于乡村振兴的创意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R].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9:10.

[12]郗瑞.基于乡村旅游视角下关中地区村庄规划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陕西
A different kind of pet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走近你,我的陕西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