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

2020-12-28张家鸿

科教新报 2020年35期
关键词:言说班会课惩戒

张家鸿

班主任工作在當下许多地方意味着风险大、难度高,而且享受待遇与实际付出并不相符。郑英老师连续七年担任班主任,从她写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中,能看出她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悲欣交集、有滋有味。

我觉得最可贵的一点是,郑英为班主任繁杂工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给出了许多合情合理的论断,对许多怕当班主任、拒当班主任的教师有不菲的参考价值。

比如关于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她说:“班主任与家长都拥有平等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双方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从属关系,更不是附庸关系,而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如何与家长相处呢?她认为:“班主任在与家长交往时,要摆正自己的姿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一方面虚心听取意见,另一方面冷静审视,过滤其中的消极因素。”

关于教师的言说处境和意义。她说:“如果把德育过程看作一条‘线,那么每一次言说都是其中的一个‘点,德育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点聚集而成的。也就是说,每个‘点的质量都影响着德育这条‘线的整体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艺术。教师语言到底是火把还是利剑,是教师本人必须正视之事。

班会课应该基于怎样的立场与基调?她说:“班会课应该立足于日常生活,从尊重日常生活开始,并小中见大回到个体生活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何为好评语?她说:“好评语本身就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能让学生既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惩戒标准是什么?她说:“惩戒要始终清晰地指向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学生本人;惩戒的是过失,而不是人格尊严;惩戒是品德和行为上的问题,而不是学习方面的错误和能力。”

这些“是”与“不是”的判断,给人茅塞顿开之感,其得益于郑英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更得益于她工作之余的及时记录与反思。读之,大可扪心自问,我们的惩戒矛头是否经常不准?我们是否对写评语无所用心?我们是否让班会课流于形式?

班主任郑英的想法全面周到,做法充满温情又蕴含力量。

比如她表扬家长,认为表扬家长能通过亲情效应,激发学生追求上进“。善于赞美家长,用赞美打开家长心扉,会使家长很乐意与你结为联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教育合力。”

同样,在学生面前赞美他的父母,会让学生觉得倍感荣耀,也会转达给自己的家长,让家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对孩子的共同教育中。

除此之外,郑英在书中还列举了诸多错误做法,不知不觉而犯之的教师恐怕不在少数。就言说来讲,有多少教师终日絮絮叨叨、不着边际,或陈腔滥调、毫无新意,或嘲讽抢白、伤人于无形?郑英一语道破其中症结:“其实,对话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人说了什么,而在于让对方感受到什么。”

猜你喜欢

言说班会课惩戒
忘却歌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秋天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灼见利害,善辨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