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艺术中考环境下的竖笛教学

2020-12-28张瑞张蕊

艺术评鉴 2020年21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

张瑞 张蕊

摘要:音乐中考政策落地,竖笛是必考项。为了顺利完成竖笛考核的教学任务,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总结:优化教材,构建梯度教学框架,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把竖笛融合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小乐器在音乐素养培育展示的舞台上发挥大作用。以“艺商”为目的,考核为手段,开启任重而道远的艺术中考之路。

关键词:优化教材  提升教师专业功力  融合教学  助力学生素养考核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1-0152-03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中考增加艺术素质测评的评价制度,将初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列入学业水平测试范围。2019年9月《2020年无锡市初中学生艺术学科素养考核意见(试行)》的颁布,指出音乐理论常识、歌曲演唱和竖笛演奏成为艺术素养测评中的必考项。前面两项一直是传统音乐课堂的重要学习内容,而竖笛教学因为某些因素并没有扎实有效的开展,学生以及家长对它的关注尤为突出。作为政策直接执行者的音乐老师,如何完成竖笛素养考核的教学任务,是这阶段我们探索的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和摸索,笔者逐渐总结出符合现实情况且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让竖笛在中学音乐素养培育展示的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教材 细化要求

俗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首先要从教材和教学计划入手,构建梯度教学框架。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并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一轮轮的教学过程中会逐渐发现其中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调整策略,进一步寻求最优的方案,制定最佳的教学计划。

经过不断梳理后发现音乐教材上每单元基本上都有相对应的竖笛曲,从数量上已经能满足学习和练习的要求,而且从题材和体裁上也兼顾了各种风格,但是在难易程度上缺乏有效的安排。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重新对乐曲进行排列组合,由易到难,形成系统化的教材。(见下表)

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按照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阶段性计划,把学习内容和过程细化:初级阶段主要了解竖笛的历史和特色,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和良好的演奏习惯,掌握正确的演奏呼吸方法和基本演奏指法,能演奏简单作品;中级阶段要求学生区分单吐和双吐,掌握吹奏低音、中音、高音不同的口风强弱,学习变化音的演奏,能熟练演奏中级乐曲,并能以独奏、齐奏、轮奏等演奏方式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音乐活动;高级阶段要求可以在小组互助的基础上完整演奏高级乐曲,具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学习内容和计划目标确定下来后,就要进行相应的考核。可以尝试引入“艺术考级”思维,在学期结束时按照以上要求进行“竖笛考级”,并颁发等级证书。学生们对于这种新颖的模式有极大兴趣,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扎扎实实做足功课。

二、提升教师专业功力

教师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人。但在竖笛教学上,音乐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化的竖笛演奏训练,技能水平并不精深。在以往的课堂上,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大都“纸上谈兵”,实际操作能力差,驾驭不了课堂;成熟教师经验丰富,但往往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局限,从而导致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单一。面对新的形势,最根本的解决之路是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空间和层次。一是针对性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如竖笛的历史、特色和形制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提高竖笛演奏技能水平,这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三是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实践,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和教育功力。理论是基础,演奏水平是依托,课堂则是实施一切教学实践的主阵地。学海无涯、勤能补拙,采用自学和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打开学生学习成长的空间,激发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吸取名师的精华,少走弯路,不断开拓思路,做到既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以学习促进教师成长,以教师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两者互为依托,让教师始终站在教学的最前端,经受住各种考验,不被艺术教育改革的洪流所淘汰。

三、运用融合模式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课堂是我们展开竖笛教学的第一选择。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每节音乐课都由很多模块构成,分配到竖笛上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很多教师都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而苦苦寻求解决之道。其实,竖笛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其与其他学习内容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我们可以把它们进行有机的融合,既丰富音乐教学内容,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又利于相关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和系统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现综合效应,更好地迎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融于演唱教学

演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上的首要任务。在演唱教学中,无论什么类型的歌曲,音准都十分重要,它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和改變学生对音乐的美感。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范唱和钢琴的校音固然重要,但是要解决每位同学的音准问题是相当有难度的。竖笛是一件有着固定音高的乐器,每人一把竖笛就可以帮助他们精准找到歌曲的乐音,解决一些实际上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竖笛熟悉歌曲旋律,帮助学生解决视唱问题;用竖笛吹奏声部旋律,帮助变声期男生解决音域问题;用竖笛助力合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声部配合问题、降低合唱难度等等。竖笛和演唱教学相融合,在夯实竖笛演奏的基础上为声乐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扬长避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效提升了学生歌曲学习的积极性,为歌曲的演唱保驾护航。

(二)融于欣赏教学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通常是按照“赏曲”-“赏情”的学习流程进行的。在这两个流程中竖笛都可以参与进去,发挥着带动作用。初中阶段,“赏曲”更强调的是对乐曲主题旋律的感知,巧用竖笛引导学生完成作品主题旋律的识记任务,展现他们自己对作品最原始的情绪体验。到“赏情”阶段,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对作品产生了一定层次的评价,最终又可以通过竖笛演奏的形式抒发出来,使音乐情感得到提炼和升华。以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赏析为例,教材选取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表达浓烈的乡愁之情。其旋律朴实优美,富有歌唱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竖笛模仿英国管含蓄内在的音色,吹奏并背诵主题旋律,让他们对这部作品的精华之处有了初步的体验。随着赏析的深入,学生能够产生深刻的情感认知,再次用竖笛表现时能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和联想能力,把作曲家对祖国的无限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竖笛这件乐器在一些欣赏教学过程中,从以笛入曲到以笛述情,充分发挥了“助学”和“悟学”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融于创作展示

创作展示是促进学生竖笛学习的又一件利器。四十五分钟课堂上短暂的展示活动会有一些收获,但学生还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是学校的常规活动,也是音乐教学成果展示的大好机会。在最受学生欢迎的“独唱、独舞、独奏”三独比赛上,把竖笛演奏专项加入其中。学生可以用独奏、轮奏、重奏、合奏等多种形式参加,展现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演出形式,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每年年末的校园文化文艺汇演中,可以把竖笛作为特色乐器穿插到学校的管弦乐演奏队伍中,给这件小乐器提供了更大、更高的演出层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演奏热情。这些举措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弥补了课堂上内容少、范围小、形式单一的缺点,另一方面提高他们实际演奏水平的同时,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渲染了校园艺术氛围、丰富了校园音乐文化生活,一举多得。

在融合课堂上,竖笛和其他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可以获得更美好的音乐体验,而竖笛成为他们通往美好音乐体验的桥梁,演奏基本功则是桥梁下坚实有力的支座,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做好“支座”的完善和维护工作。以此为契机,不仅有效完成了竖笛学习任务,还帮助学生提高了音乐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达到音乐素养的培育目标。

四、回归考核本身

器乐是音乐艺术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素质、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针对竖笛的素养考核,考核不是为目的,而是手段,督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器乐这项艺术形式。我们不是培养演奏家,允许学生演奏水平有差异存在。素养考核关系到学生报考高中的资格问题,需要我們认真面对。初一、二年级是培养和展示期,进入初三,竖笛教学目标就定位在了素养考核上。在最后一年的冲刺期,一定要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反复的思考和探讨,在毕业班级里推出了以下的举措:针对考核范围里的乐曲,每节课都留出五到八分钟的时间作为竖笛专用时间,用于小组学习和互查。几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少成多,争取利用短暂的时间解决容易被忽略的小问题;按照竖笛的掌握程度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推选出“竖笛吹霸”,实行“吹霸”负责制。为了打破时间紧的局限以及避免持续性无目标的练习,需要把乐曲分割成若干乐句,标出重难点,要求“吹霸”按乐句指导和互查,实行“当堂达标”制。这些学生之间平等的互助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观摩的机会,避免了老师“居高临下”检查的负面效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旁观者,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我们可以对整个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点拨,形成“学”与“查”的最佳结合,为最终考核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音乐中考政策落地,竖笛是必考项。它历史悠久,身材小巧,音色柔和轻盈,具有田园风味,学生们比较容易吹出美妙的乐音。它避免了声乐教学中初中生变声期演唱的尴尬,比音乐理论常识枯燥的学习更加灵动,能在音乐课堂和艺术中考的舞台上大放异彩。音乐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从学生兴趣着手,培养学生音乐素质为目的,考核为手段,开启任重而道远的艺术中考之路,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

参考文献:

[1]蔡梦,苏籍.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邱艳玲.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鸭绿江,2019(14):83-84.

[3]王文莉.竖笛教学——我们在路上!——浅谈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开展竖笛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7):69

[4]娄晓丽,付玉婷.器乐(竖笛)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3(06):89.

[5]韦珍雅.让竖笛教学走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思考[J].乐器,2020(06):32-35.

[6]董倩.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旬,2016(11):3-5.

[7]张慧超.小竖笛,大舞台——浅析竖笛教学优化农村初中音乐课堂[J].中华少年,2017(16).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
例谈未来教室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医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
中职基础英语与国际商务专业融合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美术融合教学模式下画树的情感创作与表现
试论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现代高职教育中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