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与能力探研

2020-12-28陈婷

成才之路 2020年36期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能力数学素养

陈婷

摘 要:估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贯彻估算意识、形成估算框架,关联学生生活、增强估算技能,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估算技能,引进数形结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意识;估算能力;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6-0072-02

所谓估算是指对事物实际数量的大概推算,其本质是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估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特点,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测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继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策略。

一、数学估算教学现状

1.估算的教学地位不明显

估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直作为选学内容,而且也没有贯穿教学内容的始终,仅仅在某个章节中出现。另外,教材在习题中是运用“大约”等词汇提示学生进行估算。正是因为估算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够明显,所以,学生也难以形成估算意识,这直接影响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

2.教师缺乏正确认识

教师没有正确认识估算教学的意义。由于教材中没有具体介绍估算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向学生强调估算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甚至出现为让学生进行估算而开展估算教学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估算训练,而有的题目并不适合做估算训练,如47×32=( )、51×59=( )、260÷9=( )、460÷19=( )等。

3.学生未意识到估算的价值

部分教师在估算教学中淡化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不了解估算学习的价值,或不懂得如何将估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估算13×201=( )时,学生都知道可以把201近似看成200,得出13×200=2 600的结果。现在题目内容发生变化:201个旅游者参观博物馆,票价单价是13元,旅游组织者一共准备2 600元钱,够不够?题目中不涉及“大约”“大概”等词汇,学生往往不知道通过估算得到答案,而选择精算解决问题,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

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策略

1.贯彻估算意识,形成估算框架

在估算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估算框架。以下题为例,一个汽车厂中有262辆小轿车,304辆客车,小轿车与客车一共大约有多少辆?小轿车比客车大约少多少辆?这是一个具有加减数量关系的问题,当学生阅读完题目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化散为整,或一致大化、一致小化,估算262与304的和以及304与262的差。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探索题目中比较确切的约数,有的学生用260替换262,304这个数字不变,得出260+ 304=564、304-260=44的答案。有的学生用260替换262,用300替换304,得出260+300=560、300- 260= 40的答案。通过训练,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估算意识,以估算准确为主寻找约数。

学生运用估算要明确两个目的,第一是简便计算,第二是估算的结果要和准确值接近。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试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估算的方式进行试商,降低学习难度,如32÷5=6……2、47÷9=5……2,第一题的被除数是32,可以把32视作30,就会得到商是6,第二题的被除数是47,可以把47视作45,就会得到商是5。教师可通过不同形式的估算训练帮助学生构建估算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2.关联学生生活,增强估算技能

教师在估算教学中可以把生活元素和估算意识、估算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巩固估算技巧,凸显估算思维的重要作用。例如,红红在书店买书,一本《朝花夕拾》20元,五一期间书店打折,这本书参与8.9折的活动,红红有18.5元钱,可以买下这本书吗?题目材料和学生生活相贴近,估算时,学生可以把8.9折看作是9折,红红最多要花费20×0.9=18(元),所以红红手里的钱可以买下这本书。为了将估算更多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商店购买物品,估算物品打折之后的价钱并加以记录,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信息设计成简单的问题,如“洋娃娃零售价49元,打9.8折之后大约多少钱?一箱酸奶零售价25元,打7.8折之后大约多少钱?”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购物经验,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讨论,评价哪一个小组学生学习更加积极、哪一个小组学生估算的结果更加准确,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肯定和表扬。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估算活动的积极性,针对性地挖掘学生数学潜能,提高学生的估算综合实践能力。

3.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估算技能

估算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数量单位估计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选取正确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最佳的估算方法解決数学问题。如把1.25升葡萄汁平均装在容量是0.2升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这类数学问题是让学生求过剩近似值,否则不能装完饮料,所以要选择进一法。而上面红红买书的例题是求不足近似值,否则手里的钱不足以支付书费,所以要选择去尾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结合常识加以估算,探索精确化的估算方法,轻松处理数学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估算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引进多种估算方法,如凑整法,也就是把数量视作整十、整百或整千,然后再计算。结合位数进行估算,如4 715÷23=25的算式,已知除数是两位数,被除数前两位都比除数要大,那么商应该是三位数,所以结果25是错误的。选择中间数,计算36+38+32+34=( ),可以看出36、38、32、34这四个数均是在35上下波动,因此可以选取四个数的中间数,即35,得出35×4=140。参考运算性质:262+304-224=259,可以看出减掉的数小于加上的数,所以结果一定要大于原数,现在的结果259是不正确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估算学习体验,提高估算技能。

4.引进数形结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重点是将抽象化的数量关系转变为几何图形,让学生更便捷地得到问题答案。在几何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调动学生头脑与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估算技能。如一张长方形纸,长7厘米、宽3厘米,这张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得到的答案有10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23平方厘米等。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纸的面积,结果是21平方厘米,然后提问:这个测量结果准确吗?10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23平方厘米分别是如何计算的?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通过引进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能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估算长方形纸的面积,不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的方法,如贯彻估算意识、形成估算框架,关联学生生活、增强估算技能,指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估算技能,引进数形结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等,激发学生估算思维,调动学生参与估算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估算学习经验,提高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爱民.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估算教学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0(18).

[2]姜吉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实验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

[3]陈建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5).

[4]李军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4).

[5]陈远刚.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现状与对策[J].小学数学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估算意识估算能力数学素养
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初探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