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20-12-28王斐斐

成才之路 2020年36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成长大学生

王斐斐

摘 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源于正确、客观的自我认知。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还要乐于接纳自我,进行合理的个人定位,在自我接纳、自我满意中形成自信,进而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认知;成长;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6-0006-02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而“认识你自己”就是开启天赋的钥匙。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也说过这样的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对待自己,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可见,人认识自己,对其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自我认知的内涵及自我认知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自我认知是指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是人对自己及其与外界关系的认识。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大学时期是人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关乎其人格的完善、学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状况,甚至决定了其对未来职业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目前,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个体差异性较大,存在自我认知过高、自我认知过低和自我认知不稳定等表现。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充分认知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心理学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告诉人们,积极的自我认知会将蕴含强大潜力的未知自我发掘出来,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你的思维(自我认知)改变了,你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而行为会引发结果的出现,最后,你又用这个结果来验证自己的思维。因此,自我认知是大学生成长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认为,人是可以通过调整自我认知而获得积极心理状态的,有积极的自我认知且能自我接纳的人幸福度要更高。针对目前大学生的认知表现,高校思政教育应着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既能看到自己的潜力,也能接纳自己的局限,不会一味自责、一蹶不振或者推卸责任,从而获得成长的机会。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现状、特点和分析

本研究以山东财经大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我认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随机抽样调查,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82份,从自我评价、自我规划、自我控制三方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总体水平较高,内部差异较大,男女生在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方面均不存在差异性。在对专业的满意度和随着年级的升高是否有明确规划方面,一、二、四年级会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但三年级有所回落。

1.大学生自我评价方面

54.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会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37.43%的大学生在感到自己某方面有不足时,会提醒自己大部分人跟自己一样都是不完美的。60.47%的大学生会把失败也看作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必然的部分,58.9%的大学生曾尝试去理解和接纳性格中自己不喜欢的方面。51%的大学生表示会与朋友或家人沟通,看看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以获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72%的大学生认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积极面要多于消极面。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自我评价较为积极,也会通过他人反馈来调整对自己的评价。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会以过高的自我期待来要求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内疚和自责感。

2.大学生自我规划方面

有51.83%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了解,54.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过规划,但并不明确。在具体的学习生活方面,56.0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晨练或者晨读的习惯,64.3%的大学生没有制订过阅读计划,44.5%的大学生表示会阅读,但不能坚持每天阅读。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对自我规划有过考虑,但不明确不具体,没有形成能够指导自己行动的有效规划,缺少实际行动的自我约束力。这一大部分原因是缺乏对自我认知的探索,或者对自我认知非常模糊,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长,常常会受群体中他人的影響,别人考证我也考证,别人考研我也考研,但这样的职业规划是否适合自己却从未有过思考。

3.大学生自我控制方面

有24.0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能力抵御诱惑,38.7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惰性较大,35.34%的大学生承认会做一些给自己带来暂时快乐但从长远看对自己可能有害的事情。37.43%的大学生表示起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51.57%的大学生表示会被有趣的事情干扰而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每天坚持上晚自习的大学生只有5.5%。对于“对我来说改掉坏习惯是困难的”“我能坚持自己的行动计划”“大家都觉得我有很强的自制力”“我很难集中精力”“我可以为了一个较长远的目标而高效学习或工作”这5个问题,选择不能确定的人数比例要明显比有确定答案如“符合”或“不符合”的人数多。部分大学生常把自己称作“拖延症晚期患者”“懒癌患者”,问卷结果也显示他们在自我控制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这源于他们对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不明确以及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

三、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1.认识提升自我认知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ington Ingham提出了自我认知的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同时,他们还提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认识自我。第一,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他人的反馈与评价,以及自身与他人的比较获得自我认知。在这个层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他人”的选择,也就是你在与怎样的人进行比较,比较的标准是否有意义。第二,从自己做事情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即通过自己做事情的成败经验来认识自我,从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和获取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从自己的失败经历中进行反思和学习,避免重蹈覆辙。第三,从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即通过观察自己眼中的我,反省自己的日常表现来总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形成一个自己对自己的客观公正不抱偏见的评价。

2.综合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引导大学生提升自我认知

高校要将提升自我认知的教育引导纳入相关课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并将自我认知作为养成积极心理品质和正确规划学生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涯规划课程为例,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合理职业生涯定位的基础,人只有了解了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选择,入职匹配的岗位,更容易让人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职业稳定性也相对较高。因此,将自我认知部分纳入生涯规划的内容体系,让大学生在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规划之前先进行自我认知,对于大学生准确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大有裨益。

3.利用各类资源进行自我认知的不断探索

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更宽阔的视角下进行自我认知。同时,大学生还可通过阅读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深化。阅读所能带来的体验,具有无限的可能,因为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浓缩了那个年代那个空间的人情世故,每一本优秀的传记都浓缩了作者一生的思考和抉择,能在带给大学生思考的同时,加深其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前广.大学生自我认知状况调查及其教育引导对策[J].校园心理,2011(09).

[2]龚红莲.基于自我认知能力提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

[3]张元.自我认知的实现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13(05).

[4]颜刚威,崔亚娟.大学生群体自我认知偏差研究[J].教书育人,2020(01).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成长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