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信社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的路径探索

2020-12-28朱奇峰

时代经贸 2020年27期
关键词:农信社内部审计

【摘 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机制,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农信社的发展进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此更要注重加强内部控制、有效防控风险、保障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结合F农信社实际,分析了现阶段农信社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实现农信社内部审计全覆盖的策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农信社;内部审计;审计管理系统;审计质效

农信社“小法人、大平台”的二级法人组织架构,是极具特色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点多面广、层次多、专业行业复杂、风险隐患多的特点,要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存在一定困难。能否发挥好内部审计全覆盖的监督作用,成为关系到农信社在金融市场竞争中,能否有效防控风险、保障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

一、农信社审计全覆盖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已经趋于完善,但却仍然具备很大的成长空间。从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情况来看,在实现全覆盖式审计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审计范围有待厘清。“全覆盖”从字面来看很被理解为面面俱到,全面审计,而农信社审计是以审计风险为基础分配审计资源,强调的是突出重点。如果将审计“全覆盖”简单地视为对所有业务的地毯式复核,就会造成审计不分重点,在理论上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不符,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落地执行。

第二,审计资源配备不足。以F农信社为例,经营特点是机构点多面广(全省有1937个网点),业务多元且体量庞大(日均交易达310万笔),每类业务又涉及多个风险环节和控制点,全面检查的压力可想而知。而F农信社行业审计人员共65人,其中属省联社编制的有18人,从各行社抽调稽查大队、中队人员47人,配置人数低于监管部门要求的比例(员工数的2%)。在人力资源配置紧张的条件下,尤其是复合型高端审计人才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实施审计全覆盖的瓶颈。

第三,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农信社审计多采用垂直管理组织模式,省联社负责审计计划的顶层设计,各成员行社参与计划和开展区域项目研究。然而,目前仍存在顶层设计“高大上”,基层传导落实不力的现象。基层审计人员往往仅参与了审计项目全流程工作的现场实施环节,对项目方案、工作底稿设计及报告汇总环节参与不多,对问题的探查停留在业务的合规性及员工操作风险等方面,无法达到项目顶层设计中“发现深层次原因”的目的。

第四,审计手段落后。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但是,在现阶段的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手段落后以及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较为严重,影响内审工作全覆盖开展。

二、探索内部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

以上分析了农信社内部审计全覆盖的不足之处以及问题成因,而F农信社近年来的审计工作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审计机构体系,在促进行社经营转型、强化内控、防控风险、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工作方法值得借鉴。

(一)明确全覆盖审计范围

有限的审计资源决定了全覆盖审计只能做到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审计范围需要有清晰的责任邊界。F农信社内审工作机制对此进行了明确:一是确定重点审计机构。省联社审计对象主要是设区市的农商银行和部分高风险行社,各区域稽审中心负责审计辖内2~3家行社,各行社负责审计辖内3~5个网点。二是确定重点审计业务,主要包括1000万元以上大额授信、银信与银证合作的业务、主要关联体授信业务、重大隐性关联交易、新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大额抵债资产、大额剥离与核销业务、科技外包与迁移风险等,并以计划清单形式明确审计业务范围。三是确定重点审计对象,把包括内外部理(董)事、监事在内的县级行社高管人员以及网点负责人的管理能力以及重要岗位员工的交易情况、操作行为列入重点审计对象范围,重点防范员工参与民间借贷行为,特别关注超能力负债、消费及社会关系复杂员工的操作行为和日常表现。四是确定审计周期边界,标识以前年度的审计记录、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建议整改等情况,认真排查应审未神的审计对象,减少审计项目年度之间的重复、交叉,让审计监督全覆盖动态循环。

(二)提升审计队伍素质

提高审计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是实现农信社内部审计全覆盖和提高内审工作质量的关键。F农信社要求按照不少于辖内员工总数2%的要求配足配强审计人员,并着重加强队伍素质提升。一是落实审计岗位持证上岗,组织系统内审计岗位资格考试,鼓励引导员工参加审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不符合审计岗位条件的及时进行岗位调整,优化审计生力军结构。二是加强审计岗位等级管理,全面落实审计岗位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分类开展审计人员等级评定工作,强化正向激励,引导审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审计人员履职考评,进一步明确行业审计主审员职责,完善主审员履职措施及考评机制,建立审计条线单列考核机制,以利于审计人员有效履行内部监督职能,提高审计独立性。

(三)加强审计项目规划和管理

在实践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基于长远性和规划性眼光看待审计工作,力求提高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F农信社将审计项目分为规定项目、常规项目、自选项目、临时项目、配合项目5大类进行考核管理,由省联社发起,并征询区域稽审中心、行社的意见,通过“三下两上”的征询和审核过程,最后由省联社统筹、研究后确定;临时项目和配合项目在年中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添加。F农信社也加强审计项目效能管理,强化与银保监局、审计厅等监管部门的外部横向联动,以及省联社行业审计与行社内审机构的内部纵向联动审计,定期组织召开审计通报会或审计与业务部门联席例会,通报近期发现的主要风险和问题,并邀请属地监管部门参加,增强内外部监督合力,健全涵盖立项联动、非现场监测联动、现场检查联动、问责处罚联动、问题整改联动的联动监督机制,形成“1+N”立体化联动新模式。

(四)推进审计技术创新

要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努力实现审计业务信息化、审计管理数字化和审计方式现代化。F农信社通过2年的系统研发,建成二代审计系统,实现审计工作从线下作业迁移到线上作业。一方面,通过系统的流程管理,进一步加强现场稽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各级机构检查发现的问题在系统中得到如实反映,对违规事实的定性和责任追究更为准确、规范、严肃,对稽核意见的落实、整改更加到位,稽核部门和稽核人员的考核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疑点筛查和数据查证,进一步提高非现场审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非现场审计工作与现场检查顺利对接,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省联社将进一步优化疑点筛查模型、问题词条等系统功能,进一步提高疑点筛查的准确性和流程管理的严密性,实现对省、市、县三级稽核部门的在线管理、监督,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工作干扰和影响,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流程化和规范化水平。

三、结论

对于农信社内部审计来说,囿于其组织架构、业务特色、点多面广等因素,要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难度较大。F农信社虽然与完全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还存在差距,但审计职能、资源配置、项目规划、技术更新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和方式,是值得借鉴的。在此,本文希望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以共同寻求提升审计管理水平、推进农信社高质量发展之路。

(福建省农信社联合社运营部,福建福州 350003)

参考文献:

[1]乔长委.新形势下关于农信社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3).

[2]乔长委.浅谈农信社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20(02).

[3]罗祥.农信社行业审计体系建设浅谈[J].时代金融,2017(20).

[4]丁时勇.国家审计全覆盖的难点和重点[J].中国领导科学.2018(06).

作者简介:朱奇峰(1982—),男,籍贯:福建仙游,汉,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银行运营会计。

猜你喜欢

农信社内部审计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问题及建议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农信社高管如何看待金融支农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农信社放下“背包”农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