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凑人数”“被志愿”,规范化为何变了味

2020-12-28颜昌武

新传奇 2020年48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过度规范化

在“过度规范化”的形成过程中,“一刀切”“一锅煮”“拍脑袋”比较明显。“一刀切”就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忽视了各地不同的基礎条件和发展特色;“一锅煮”就是不顾实际,将各地各部门都放在一个盘子来比较;“拍脑袋”则是搞“一言堂”。

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加强科学管理、推进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最近一段时间,规范化在部分地方执行时却走了形、变了味:有的地方要求在农村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不顾在家人口实际数量少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现实,僵硬地要求“志愿者注册人数要达到户籍人口的10%以上”。基层干部只能“凑人数”,造成“被志愿”的现象……这些“规范化”措施,表面看是落实上级有关工作精神,实际上是“有其形无其神”,效果不佳。规范化为何会变成“过度规范化”?

基层治理为何需要规范化

基层治理需要规范化,是基层工作特性的必然要求。基层工作人员身处一线,直接与民众打交道,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品质。那么,如何确保基层工作人员的行为既能对上级负责也能对民众负责呢?规范化正是这一难题的良药。

首先,基层治理的规范化,不仅有利于明晰部门权责,减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更有利于防止不作为、乱作为、侵害基层民众权益等现象发生。

其次,管理者依据规范进行管理,能够提高立足本职、纵览全局的管理水平。

最后,基层民众到政府部门办事,有时出现跑错路、多跑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有的地方基层政务不公开不规范所致。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化标准化、规范化,就是要着力消除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随意性与模糊性,促使基层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办事,更好地满足民众诉求。

“过度规范化”是如何出现的

规范化管理是为了以规范来指引、规定和约束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效,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少数地方对规范的理解过于生硬和僵化,忽视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标准化”“简单划一”和“一刀切”;少数地方规定过细、过多、过滥,导致少数基层干部不得不为了达到某个规范化指标要求而弄虚作假。凡此种种,都是“过度规范化”的表现。

“过度规范化”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捆住了基层手脚,影响了少数基层工作人员干实事的积极性,也破坏了少数基层工作人员务实担当的良好形象;二是使基层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描眉画眼”等务虚行为上,既浪费了有限且宝贵的行政资源,也加重了基层负担;三是可能会使少数基层干部“削足适履”,最终可能与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背道而驰。

为何会出现“过度规范化”?一是源于少数领导干部简单化的决策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刀切”“一锅煮”“拍脑袋”。“一刀切”就是为了达成某种政策效果而采用相对单一的执行标准,即“一把尺子量到底”,忽视了各地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特色;“一锅煮”就是不顾各地各部门实际,将各地各部门都放在一个盘子来比较;“拍脑袋”则是在出台规范之前,缺乏民主决策程序甚至搞“一言堂”。

二是源于少数地方不健全的考核体系。少数地方领导干部在制定考核指标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注重文件、台账、表格等形式上的东西,忽视了干事创业的过程,忽视了办成事情、解决问题的成效。

三是少数基层公职人员策略性选择的结果。这种偏好性选择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基层干部更愿意去完成那些具有显示度的工作。“过度规范化”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强显示度且工作量相对较小的工作;另一方面,“过度规范化”是少数地方基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消极地规避责任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如何治理

由此可见,是时候对“过度规范化”加以必要的规范。首先,要明确基层的权责清单。要进一步细化职能部门事务下沉的准入机制,厘清基层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要明确清单之外的事项不得纳入基层工作职责之内,不得作为基层的考核项目,防止上级以问责为由,借属地管理之便,不加拆解、事无巨细进行工作下沉。

其次,要倡导“目光向下”的政绩观。

最后,要完善针对基层的考核机制。一是要杜绝“千篇一律”“统一僵化”的考核要求,进一步提高“个性分”“创新分”的比值;二是要在考核中明确结果导向,融合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考核评价的落脚点应该在基层治理效果的评价上、在观察问题的解决程度与民众的切身感受上,而非在考核机制上“唯规范唯标准是举”;三是要在考核中引入服务对象评价。当这种自下而上的评价压力足够大时,基层政府就有更多动力将为民便民措施落到实处。

(《人民论坛》颜昌武/文)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过度规范化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要严管更要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