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普图书创作问题与突围

2020-12-28罗军兵

出版参考 2020年10期
关键词:突围

罗军兵

摘 要:本文在通过对我国科技部历年科普图书统计的分析及对当当、京东、淘宝等网店的科普图书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得出我国科普图书出版总体态势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指出我国科普图书创作问题是其中关键性与根本性的问题,具体包括科普图书创作水平不高、科普图书定位存在误区、科普图书创作面临互联网的冲击等。进而提出解决科普图书创作上的问题可从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拓宽科普图书的服务市场、创新科普图书创作思路、应对互联网进行创作转型等方面进行创作突围。

关键词:科普图书创作 出版质量 突围

世界各国历来重视科普图书对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作用,重视科普图书的创作出版。近些年,我国科普图书创作出版总体也呈现繁荣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科普图书对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功能的发挥。

一、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出版现状

(一)科普图书出版总体态势较好

基于2009年我国科协科普部与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联合进行的2002-2008年科普图书出版状况调查统计,2008年科普图书出版种数为2192种,比2002年出版的科普图书种数总量增长1.83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1.86%;出版总册数为18439千册,较2002年增长1.02倍。[1]另据2011-2018年我国科技部历年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如图1),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总体呈现繁荣景象,如2012年全国共出版科普图书约0.66亿册,比2011年增长15.79%;2013年全国共出版科普图书0.89亿册,比2012年增长34.85%;特别是2015年科普图书的种数和册数都比2014年翻了一倍。

(二)科普图书出版质量偏低

有资料统计显示,近些年我国科普图书发行量3000册以下的居多,其占科普图书总量的比例为29.44%,而发行量在10万册以上的科普图书仅有2.17%。[2]另据2011—2018年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也显示,我国科普图书发行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科普图书质量不容乐观,单品图书发行量偏低。如2014年科普图书出版种数为8507种,比2013年8423种增加了1%,而出版总册数2014年为0.62亿册,比2013年0.89亿册减少了约30%;再如2017年科普图书出版种数14100种,比2016年的11937种增长了约18%,而2017年出版總册数11200万册比2016年的13500万册则减少了17%。

(三)市场优秀畅销科普图书偏少

科普图书通过广泛地被公众拥有、阅读而发挥着对受众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作用,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改变了整个民族对待环境的态度,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誉为改变了一个国家对奴隶制的态度,[3]我国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曾经风靡全国,可以说影响了几代青年走上科学道路,而如今市场上像这样能够给人印象深刻的优秀畅销科普图书实在太少。据对当当网、京东商城2018-2019年科普图书畅销排行榜前100名进行统计,我国原创科普图书总体上仅占30%左右,而且能够同时在当当网、京东等网站连续畅销的原创科普图书则少之又少,而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卡尔·萨根的《宇宙》等引进版科普图书在两大网站上均连续位于畅销榜前10名。

二、我国科普图书创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出版总量较多,但科普图书质量总体较低,单品科普图书发行量较少,能够称得上品牌的畅销科普图书则是寥寥无几,这可能涉及科普图书装帧、市场宣传等多方面因素,但科普图书的创作是其根本问题。

(一)科普图书创作水平总体不高

首先,表现在科普图书的选题上。科普图书的生命力与其选题密切相关,一个好的主题可以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心理趋近效应。而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往往存在主题陈旧、缺乏时代性和科学性,选题及其表述过于专业化、枯燥单调,主题陈述随意、缺乏凝练,以及选题远离读者生活实际等诸多问题。其次,表现在科普图书的创作风格上。科普图书所要普及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等均产生于科学研究过程,一些科普图书创作者常常受这种科学研究的严谨风格的影响,使科普图书内容的呈现晦涩难懂。科普图书既离不开“科”也离不开“普”,“科”是其内容,“普”为其形式,科普图书创作者要了解研究读者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其现实需求,站在读者的立场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普及科学,而一些创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另外,科普创作者对科普事业的责任心也是影响科普图书创作质量的重要方面。科普图书的创作过程需要深入认真构思、组织与推敲,需要创作者付出艰辛努力、完成大量工作,而一些创作者为了评优、评奖、评职称或项目结题等功利性目的,而不是本着对科普事业的热爱、对科普的责任,在短时间内就速成了科普图书,这些科普图书往往呈现内容粗糙、废话太多、缺乏推敲等问题。[4]

(二)对科普图书定位存在误区

一方面,对科普图书的服务功能认识存在偏颇。科普图书传统上被认为仅仅是用于专业学习、工作之余的阅读,是业余时间的阅读。科普图书服务功能的这种认知理解限制了科普图书的用途,也限制了科普图书创作多维路向,从而影响了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科普图书既可以供业余时间阅读,也可以引入专业学习、工作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提升受众的科学素养。国际上很多国家就充分认识并利用了科普图书的这一服务功能,如Meadow Schroeder & Anne Mckeough等通过在美国北部学校课堂中使用科普图书,让学生检验传播给他们的科学内容的质量来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5]另一方面,对科普图书的内容定位也存在误区。科普图书所普及的“科学”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多方面,而对当当网、京东商城及淘宝网上销售的科普图书调查分析发现,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往往过于关注科学知识,而忽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这些科普图书往往成为科学知识的简单堆积,知识呈现形式非常单调,读者在阅读这些科普图书时,完全是一种旁观者、第三者的身份,不能获得一种过程、情感体验,给读者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

(三)科普图书创作面临互联网的冲击

互联网及与之相伴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我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平台阅读电子文本、获取信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都研究和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如亚马逊中国网站于2019年7月18日全面停售纸质图书,专营电子图书,并且电子图书销售呈现良好的态势。在科普领域,美国的“Scientific American”、英国的“New Scientist”、荷兰的“ScienceDirect”及我国的“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普博览”等一些科普网站都通过刊载科普作品的电子文本进行科学普及。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对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冲击,据我国科技部的科普统计,近几年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量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2018年科普图书出版总册数8606万册,比2017年的11200万册明显减少,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6]

三、我国科普图书创作突围

(一)加强科普创作队伍建设

要提高科普图书创作质量,促进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发展,科普创作队伍不能是一种散兵游勇式的构成,必须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作队伍,使科普创作职业化、专业化。一方面,组建由专职科普作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科学家、自由撰稿人及科技记者等参与的科普图书创作队伍。不同类型的科普创作者有其自身特长与优势,可以从不同视角创新科普图书创作。特别是要多方面吸引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政策上支持科学家参与科学普及,鼓励他们进行科普创作。[7]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可以为儿童提供一种进入潜在世界的方式,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权威性,他们所创作的科普图书往往是他们自己探索的领域,读者能够体验到科学家对某个主题的情感。[8]科普史上的一些经典之作,如普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卡尔·萨根的《宇宙》、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都出自于科学家的创作。另一方面,培育与提升科普创作者的科普创作素养。科普图书创作者不仅要具备对所要呈现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科学素养有全面系统的理解与把握,还要具备科普图书写作的技能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如国外一些国家在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科学家进行实践和技能上的培训。

(二)拓宽科普图书的服务市场

科普图书的创作出版必须要面向其服务市场,当前我国科普图书服务市场主要定位于公众业余时间为提升科学素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除此之外,科普图书还有广阔的市场,可以供人们专业工作、学习过程中使用,以弥补其专业学习用书的不足,如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科普图书,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内容、风格、流派等的阅读材料,可以弥补教科书所受的局限。Rop C. J.&Rop S.认为课堂教学中引入科普图书,可以燃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拓展他们对科学教科书的学习。[9]另外,科普图书还具有娱乐功能,可供人們日常的消遣、娱乐,使人们在日常的快乐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科学素养。科普图书市场的拓展为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提供较大的空间,同时也要求科普图书创作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与目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如针对科普图书引入课堂教学,科普创作者需熟悉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色,认真分析研究科学课程教科书,把握科学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了解科学教科书的局限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科普图书创作既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要能服务于中小学的科学课堂教学,可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参考用书,或作为学生的拓展学习用书。

(三)创新科普图书的创作思路

一方面是主题创新。从科技发展前沿、热点问题中提炼主题,从当前社会生活中与人们密切相关的事件中挖掘主题,可使主题具有“新”“奇”“实用”等特点,对读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另外,主题要立意高远、具有深厚的底蕴,[10]如《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使人看到书名就会产生想进一步知道书中内容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科普图书内容的创新。科普图书对读者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集中体现在其所呈现的内容,科普图书的内容必须既要从整体进行构思设计,也要对其具体呈现语言、情境及活动等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如《时间简史》“膨胀的宇宙”部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如果在一个清澈的、无月的夜晚仰望星空,能看到的最亮的星体最可能是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几颗行星,还有巨大数目的类似太阳但离开我们远得多的恒星……”[11]这样设计安排与简单陈述天上有几颗行星及很多恒星相比,不仅使读者获得了科学知识“天空中最亮的星体是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还有数目巨大的恒星”,还使读者获得了一种过程、情感体验“一个清澈的、无月的夜晚仰望星空”,使其获得一种主体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也获得了培养与提升。

(四)立足于互联网进行科普图书创作转型

互联网的发展给科普图书的出版发行带来了冲击,同时也给科普图书提供了新的市场。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进行电子阅读的平台与便利,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科普图书在提升纸质版创作质量的同时也必须充分开发电子版,充分发展电子版科普图书市场。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电子文本阅读是一种键盘、鼠标或触屏操作阅读方式,具有多维多向互动特点,电子版科普图书创作必须适应这一特点,既要在实质性内容设计安排上保证对读者科学素养培养目的的达成,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及现代化的技术在内容呈现形式进行创新,如利用AR技术、VR技术增强与虚拟现实,增强读者的视觉、听觉及动感体验,提升科普图书的互动性及可参与度。

参考文献:

[1][2]尹霖,张利梅.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现况分析报告[J].出版广角,2012(10).

[3]约翰·维维安.大众传播媒介(第七版)[M].顾宜凡,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赵健.科普创作中的误区[J].出版广角,2014(4).

[5]Meadow Schroeder, Anne Mckeough, Susan Graham,Hayli Stock & Gay Bisanz. The Contribution of Trade Books to Early Science Literacy:In and Out of School[J]. Research Science Education,2009(39):231-250.

[6]刘垠.2018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出炉[N].科技日报,2019-12-25.

[7]杨娟.中英美澳科学传播政策内容及其实施的国际比较[D].重庆:西南大学,2013.

[8]Elia T.Ben-Ar.When scientists write books for the public:The ups and downs, ins and outs,of writing popular science books[J].BioScience,1999,49 (10).

[9]Rop,C.J.,Rop,S..Selecting trade books for elementary science units[J].Science Activities,2001,38(1):19-23.

[10]陈鸣.少儿科普图书选题策划新思路[J].中国出版,2019(18).

[11]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系淮阴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突围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堵车“突围”记
学员团突围战(中)
学员团突围战(上)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看这家医院如何突围
上微突围战
从雾霾中突围
饿了么突围
第二部 资源“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