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生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研究

2020-12-28李必忠周冬冬张永进张军刘忠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生产力高产

李必忠 周冬冬  张永进 张军 刘忠红

摘要 探索淮安市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稻茬晚播小麦不同品种、播种期、播量的生育进程与产量的试验,研究小麦茎蘖动态、生育性状、产量构成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淮安市淮北地区10月28日―11月18日播种基本苗在300万~375万/hm2,11月8—18日播种基本苗宜选择375万~450万/hm2,11月18日以后播种基本苗宜选择450万~525万/hm2,在此条件下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稻茬晚播麦;生育进程;生产力; 高产

中图分类号 S 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23-005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3.012

Study on the Growth Process and Yield Formation of Late Sowing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Huaibei Area of Huaian City

LI Bi-zhong,ZHOU Dong-dong,ZHANG Yong-jin et al

(Huai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search high-yield culture technique of the late sowing wheat following rice in Huaibei area of Huaian City, a test of the growth process and productiv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different sowing date, different sowing amou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ate sowing wheat following r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field conditions of this trial, the optimal basic seedlings of rice and wheat for sowing dates in from October 28th to November 8th in Huaibei area of Huaian City was between 300×104-375×104/hm2; the optimal basic seedlings of rice and wheat for sowing dates from November 8th to November 18th in Huaibei area of Huaian City was between 375×104-450×104/hm2; the optimal basic seedlings on the snowing dates after November 18th was between 450×104-525 ×104/hm2. Under these condition, wheat could obtain high yield.

Key words Late sowing wheat following rice;Growth process; Productivity; High yield

淮安市作為江苏省粮食主产市之一,属于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典型种植区域,该市粮食生产对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hm2左右,其中稻茬麦面积23万hm2左右,淮北地区为13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水稻品种生育期延长和种植方式改变(机插秧、直播稻),加之种田大户缺乏晒场场地或烘干设备、秸秆还田耗时费力及逆境频发,水稻收获推迟,致使小麦的播期相应后推,稻麦茬口衔接矛盾十分突出,小麦全生育期也随之被压缩,导致稻茬迟播麦难以高产稳产[1]。因此,前人结合不同播期、播量及稻麦两熟轮作综合效益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淮安市淮北地区稻麦茬口最佳衔接时间和迟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2-5],但围绕不同品种稻茬晚播麦生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的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依托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体系项目,在江苏(淮安)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稻茬晚播小麦不同品种、播种期、播量的生育进程与产量形成的试验,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进行研究,明确淮安市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综合生产潜力,为淮安市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光温资源利用及其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在淮安市淮阴区夏家湖原种场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33°35′N,118°52′E)进行, 该区位于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小麦生长期间(统计时间段为10月中旬至次年6月上旬)年有效积温2 501.7 ℃,降水量357.5 mm,日照时数1 102.9 h。试验田前茬为机插稻南粳9108(产量11 025  kg/hm2),土壤类型属淤泥质土,0~20 cm土层含有机质22.07 g/kg、pH 8.3,全氮1.68 mg/kg,速效磷46.08 mg/kg,速效钾94.15 mg/kg。

1.2 试验设计

采用三裂式裂区设计,以品种(A)为主区,播种期(B)为副区,播量(C)为裂区。选用当地推广面积较大、高产、多抗、优质的中筋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淮麦33(A1处理)和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淮麦40(A2处理)作为试验品种,发芽率均为95%。以淮北地区稻茬小麦常规播种期(10月28日)为基准,每推后10 d为1个播种期,共设4个处理,具体为10月28日(B1处理)、11月8日(B2处理)、11月18日(B3处理)、11月28日(B4处理)(表1)。每个播期设3个播量(225、300、375  kg/hm2)人工撒播,分别记为C1、C2、C3处理。每个小区面积为72 m2,重复3次,共72个小区,随机排列。

1.3 田间管理

肥料运筹为总用纯N 262.5 kg/hm2,K2O和P2O5各90 kg/hm2。其中,基肥尿素75 kg/hm2、45%复合肥(质量分数:N 15%、 K2O 15%、 P2O515%)300 kg/hm2,2月18日施促蘖平衡肥尿素112.5 kg/hm2,3月21日施拔节肥尿素75 kg/hm2、45%复合肥300 kg/hm2,4月12日施孕穗肥尿素112.5 kg/hm2。

病虫草害防治同当地高产田块。3月15日用使它隆(20%氯氟吡氧乙酸)600 mL/hm2+10%苯磺隆150 g/hm2+56%二甲四氯钠粉剂450 g/hm2对水2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3月16日用井冈霉素(5%水剂)3 750 mL/hm2防治纹枯病;4月9日三唑酮1 050 g/hm2防治白粉病;4月23日用多菌灵1 500 g/hm2+25%咪鲜胺1 500 mL/hm2+氰烯戊唑醇750 g/hm2+三唑酮1 050 g/hm2+25%吡蚜酮300 g/hm2防治白粉病、赤霉病、蚜虫;4月28日再防治赤霉病1次。

1.4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苗、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结构、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田间小麦出苗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小麦田间出苗率主要受播种期影响,而品种及播量对其影响较小。10月28日播种小麦属于适期晚播,出苗率最高,淮麦33和淮麦40田间出苗率平均为71.3%和72.2%;11月8日播种比10月28日播种处理的出苗率下降6百分点左右,淮麦33和淮麦40田间出苗率平均为64.5%和64.8%;11月18日播种比11月8日播种出苗率下降9百分点左右,淮麦33和淮麦40田间出苗率平均为55.6%和55.7%;11月28日播种处理的小麦播种期最迟,播后温度过低,出苗率最低,平均为42.4%和42.9%。

2.2 不同处理对小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播种期推迟,小麦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及成熟期均向后推迟,2个品种趋势一致。10月28日、11月8日、11月18日、11月28日播种出苗比适期播种分别迟3~4、4~5、11~12、23~24 d;越冬返青期基本一致,10月28日和11月28日播种拔节、抽穗期差距较大,成熟期差别不大,其中淮麦40比淮麦33出苗期早0~1 d,拔节抽穗期早2~3 d,成熟期早1~2 d。

2.3 不同处理对群体动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同一时期播种,各生育时期的总茎蘖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10月28日播种有效分蘖发生在越冬前,即冬前达到预期穗数,返青以后总茎蘖数上升缓慢,于拔节前出现高峰苗,分蘖成穗率较高,11月18日以后播种小麦冬前分蘖较少,返青后总茎蘖数迅速上升,高峰苗出现在拔节后(3月底),分蘖成穗率较低;在同一播种量情况下,穗数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逐渐减少,每穗粒数随着播种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播种期情况下,穗数随着播种量增加而逐渐增加,每穗粒数随着穗数增加呈下降趋势;千粒重随着穗数增加和播种期推迟而减少。

2.4 不同处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A1处理(淮麦33)与A2处理(淮麦40)间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各播种期处理间的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B1、B2、B3、B4处理。在统一播种期条件下,不同播种量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在10月28日播种情况下,基本苗达到300万~330万/hm2后,产量随着基本苗增加而减少;在11月8日播种情况下,籽粒产量随着基本苗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增加到330万~375万/hm2后,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在11月18日播种情况下,产量随着基本苗增加而增加,基本苗增加到375万~420万/hm2后,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在11月28日播种情况下,产量随着基本苗增加而增加,各处理产量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10月28日—11月8日播种基本苗宜选择330万~375万/hm2,11月8—18日播种基本苗宜选择375万~450万/hm2,11月18日以后播种基本苗宜选择450万~525万/hm2,在此条件下易获得高产。

3 小结与讨论

①该试验中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播种期间与播种量间差异显著,淮麦40属于半冬性弱春性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合稻茬迟播麦种植。②从品种选择上来看,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在淮北地区可以种植高产优质半冬性品种[8-9],11月中下旬以后建议选择半冬性弱春性品种。③10月底(适期晚播)播种小麦时,为减少倒伏和冻害的风险,建议淮安市淮北地区基本苗宜控制在234万~286万/hm2。④11月上旬(迟播小麦)淮北地区播种小麦基本苗宜控制在286万~375万/hm2,11月中旬(迟播小麦)播种基本苗控制在375万~450万/hm2,11月下旬(超迟播小麦[10])播种基本苗控制在6 750万~7 875万/hm2。⑤11月28日播种比10月28日播种小麦产量降低26.3%,减产显著。⑥稻茬迟播小麦墒情适宜田间出苗率和肥料运筹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庾跃东,李必忠.淮安市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59-60.

[2] 李必忠,王兴龙,张永进,等.不同水稻收获期对稻谷和后茬小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3(2):9,11.

[3] 李必忠,张永进.淮北地区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不同共生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3):26-28.

[4] 张军,方书亮,张永进,等.播种期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2):10-13.

[5] 杨步琴,李必忠,石广跃,等.苏北地区稻麦品种周年高产接茬模式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79-84.

[6] 侍瑞高,李必忠,张永进,等.淮麦40品种特点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2):74,76.

[7] 周建平,毛维成.淮麦40小麦高产规律及配套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6):21-24.

[8] 程新.淮麦3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38(16):66-67.

[9] 李必忠.淮麦33在淮安市淮阴区稻茬麦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3):238-239.

[10] 季海军,石广跃.苏北地区超迟播小麦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2):178-180.

基金项目 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JATS〔2019〕187)。

作者簡介 李必忠(1977—), 男,安徽枞阳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稻麦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6-22;修回日期 2020-07-20

猜你喜欢

生产力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苹果元葱高产栽培技术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