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POE教学策略,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

2020-12-28梁彦庆

地理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冲突预测土壤

梁彦庆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参与系列地理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实验和调查等方式,让学生走进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进而认识和理解真实的地理现象、过程与特征。POE(Predict Observe Explain)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先前经验,重视概念转变和知识运用,注重情境创设、直接经验和主动建构,在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时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地理实践活动各环节,反思调整地理实践活动过程,从而提升实践活动质量和实施活动的能力。

运用POE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可分为“预测、观察和解释”三个阶段,即学生依次暴露自身的前认知、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解释产生冲突的原因,进而使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第一阶段为问题预测,教师就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由学生对问题做出预测并说明依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实施活动,在进行户外自然环境考察、自然现象模拟实验、人文社会调查、室内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时,学生对过程和现象做好观察和实时记录;第三阶段为体验反思,活动结束后,学生将预测记录与观察结果进行对比,进而产生认知冲突,并在教师引导下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释,最终实现概念转变。

问题预测,充分暴露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是学生在日常观察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在预测环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认知冲突的产生提供依据。但需注意的是,预测不是随意地猜测,在预测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说明预测理由,以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土壤”教学为例,教师提供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景观图片,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土壤样本并提出问题“你是如何认识土壤的?土壤的形成因素有哪些?”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地理实践经验,对地理现象未经深入思考而导致预测答案缺乏科学依据。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情境和师生互动中“唤醒”前概念,激发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实施活动,做好观察与实时记录。地理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必要条件。在实施活动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或演示,认真观察实验结果并做好实时记录,通过将观察结果与预测记录进行对比引发认知冲突。例如,在“土壤”教学中,学生设计实验活动探究不同土壤样本的质地特点,或观察土壤剖面理解成土母质和时间等土壤形成因素。当实验结果与自身的预测有明显差异时,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为体验反思阶段提供依据。学生在设计与体验地理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提高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体验反思,解释和化解认知冲突。体验反思是学生在化解活动中产生认知冲突的有效途径。在该环节,教师可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观察结果与预测记录是否一致,还可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合理解释化解认知冲突。例如,教师提问“土壤为什么会出现颜色差异?土壤的分层与哪些因素有关?森林土壤和耕地土壤的剖面是否有差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查阅成土母质和发育时间对土壤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成土母质和时间因素的初步认识,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其逐渐修正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学生在解释实验原理、化解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感悟和思考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素养。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冲突预测土壤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冲突管理
土壤的平行宇宙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