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途径探析

2020-12-28李晓晓李树静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职业

李晓晓,李树静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身上肩负着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的责任和使命。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来,随着《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实施,关于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明显增多, 辅导员队伍规模和人员素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1]。 但在工作实践中,这支队伍依然存在缺乏稳定性、职业认同感需要加强、职业素养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学生主体已经从90 后、95 后逐步过渡到00 后,教育对象的新特点和社会时代的新转变对辅导员的责任和使命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催生的新问题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我们仍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在心理学范畴, 职业能力定义为从业者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一种稳定的且对效率有很大影响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职业能力并非是单一的某种能力, 而是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技能的综合,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随着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内涵。现阶段,所谓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辅导员在从事实际工作中逐渐获取、不断积累学习并提升的一种综合能力,由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这三者逐层推进,缺一不可[2]。 具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

2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

2.1 工作方式方法单一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阶段,所以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必定会碰到个性突出、 难以管理的学生。 目前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辅导员缺乏科学地分析学生年龄特点、 心理行为特征的意识和能力,还在因循守旧地采用强制的管理方式。由于这种强势管理,使得学生即便有不同意见,也不敢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单一的工作方法使学生逐渐成为了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其天性被压制,综合能力的发展被限制,更有甚者,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对学校和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2.2 理论学习时间投入不足

学习是一个人能够不断提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是一个人不被时代淘汰的保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学生的知识量也在成倍地增长,辅导员不仅要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还需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辨别各种社会思潮, 做学生的引路人、指明灯。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力保证[3]。 但在实际工作中,繁琐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使辅导员陷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虽然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疲于应付的状态,往往使理论学习的精力不足。调查显示,有81%的辅导员没有阅读学生工作相关文献的习惯, 每天平均花在理论学习上的时间不足1 h。

2.3 专业不对口科研经验缺乏

多数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都有自己的优秀经验,在工作中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能及时解决。但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专业理论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在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总结提炼等科研工作时,很多辅导员对研究问题表现出不够敏感,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明显不足[4]。 这导致工作仅仅是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离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目标相差甚远。

3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 对于加快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3.1 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各类新媒体涌现速度不断加快,意识形态多元化日趋显著,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5]。 除此之外,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各种思想障碍、心理危机日益突出,这些不仅需要辅导员更贴心的关爱,更需要辅导员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要培养新时代专业技能人才, 教育引导大学生始终保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必然要求辅导员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2 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较之专职教师,存在整体素质不高、职业发展通道不明、流动性强、队伍不够稳定的现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能力结构的优化,可以加快辅导员从事务工作者向理论工作者的转变,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6]。 与此同时,伴随着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辅导员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得以不断提高, 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工作信念,增强工作认同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4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途径

4.1 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获得感

一名好老师不但要有理想信念,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和仁爱之心。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辅导员要率先垂范,保持热情、阳光、积极的心态,要树立真诚、守信的榜样,以责任之心管理学生,以仁爱之心教育学生,给学生正能量;要有全局观,不以“权”谋私,在开展奖助学金等各项先优评比、 就业推荐等涉及学生个人利益的工作时,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换心,才能收获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桃李满天下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辅导员提高职业情感的最好源泉。

4.2 加强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

正如矛盾论中指出内因才是决定成败的主要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外部条件如何完备,个人主动适应环境和创造新条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7]。 辅导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能只依赖于外部工作条件的改变, 要主动出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职业素养,让自身由内而外地“硬”起来,才能锻造出“精铁”来。

4.3 健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机制

宽领域、 多层次的培训所提供的新知识、 新理论,如同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都至关重要。 要兼顾专家授课等传统培训方式和团队素质拓展、 主题训练营、辅导员沙龙等现代培训方式;要积极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兼顾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 要鼓励辅导员进行相关专业的深造,参加国内、国外的重要学术会议、论坛,参与兄弟高校的访问进修和合作研究项目。

4.4 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影响工作动机的“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感,并不能带给员工满意感,真正能够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提升职业自信、增强员工职业归属感,使员工感到满意的是激励因素[8]。好的激励措施能够减少人员流失,提高团队竞争力,是鼓励和稳定一个工作团队的有效办法。 稳步推进辅导员职级评定、职称晋升工作,按照专职辅导员的队伍整体规划, 将辅导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系列,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辅导员技术资格评审条件。鼓励辅导员主动提升学历层次,把学历提升与职称提升关联起来, 加大学历学位要素在职称评审和职级评聘中的比重, 以此充分挖掘辅导员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5 结语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 跟学生联系最紧密,一个好的辅导员也许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新时期下,只有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 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水平,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职业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还剩多少人?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