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食用菌扶贫产业长效发展调查研究

2020-12-26戴天放徐光耀麻福芳吴海军赖春莲

食药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食用菌江西省贫困户

戴天放 徐光耀 麻福芳 卢 慧 吴海军 赖春莲

江西省食用菌扶贫产业长效发展调查研究

戴天放1徐光耀1麻福芳1卢 慧1吴海军2*赖春莲3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南昌 330200;2. 江西省乐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西 乐平 333300;3. 江西省上犹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上犹 341200)

通过调研,总结国家贫困县江西省上犹县、余干县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的做法与成效,指出其尚存在生产经营粗放,影响产量品质;生产布局分散,影响规模效应;利益机制扭曲,影响各方利益等问题。分析制约“扶贫菇”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发展信心不足、经营机制不活、品种过多过杂、销售渠道较窄、缺乏龙头带动等,需要从增强信心、长期规划,明确主体、创新管理,精选品种、扩展规模,多渠营销、扩大内需,引培龙头、形成产业等方面加以改进。

扶贫菇;成效;长效发展;问题;对策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类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中,占据重要地位[1]。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栽培、加工、贸易与消费国家,在食用菌栽培品种、产量和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均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粮、油、果、蔬、菌五大种植业支柱产业之一[2]。由于食用菌生产“短、平、快”,以及“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等特点,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将其作为产业扶贫的典型予以大力推广。据原国家农业部对全国592个贫困县产业扶贫情况的调研结果,其中有420个县开展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比达72%。但是由于大量资本短期内进入食用菌产业,造成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加上许多扶贫地区食用菌上马仓促,现代食用菌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还不健全,存在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风险。高茂林[3]初步分析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包括产能快速增长造成市场波动大、生产原料价格上涨等。食用菌行业面临加速洗牌、兼并重组,将与亏损倒闭同行[4]。

在上述大背景下,“扶贫菇”能走多远?食用菌产业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后,如何破解扶贫菇发展的困境、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做成当地长效产业?这些正成为各地巩固、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实施区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

1 江西食用菌扶贫产业成效与问题

江西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赣菇是我国四大传统名菇之一,享誉古今中外。江西省2018年食用菌产量为129.5万吨、产值123.97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其中茶树菇产量33.05万吨,占全国的50.36%。江西的食用菌产业具有传统和资源优势,许多地方都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据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调研统计,全省有84个县(市区)开展了食用菌产业扶贫,占比达84%,超过前述之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犹县、余干县在地方政府主导和行政化力量的推动下,全县范围内整体推进扶贫菇基地建设,企业热情高涨,食用菌新合作社和新菇棚如雨后春笋,一大批农户加入新“菇农”队伍,虽取得了快速扶贫成效,但也出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以下以国家贫困县上犹县、余干县的扶贫为案例,分析“扶贫菇”的做法、成效与问题。

1.1 食用菌产业扶贫的做法与成效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是罗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2018年7月上犹县确立了全县食用菌产业扶贫战略与方案,并于8月初正式启动。主要做法:由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引进赣州市兴万家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天和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菌包与技术服务,主要采用“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全县规划建设的所有智能车间和普通大棚等设施产权及食用菌产品产值归所在村集体所有,同时链接全县2 353户以上贫困户参与食用菌采摘、基地管理等工作,获得务工收入;全县总产值按“差异化分红”模式分配给全县无产业收入或产业收入不稳定的贫困户。取得的成效:到2018年11月,全县建成食用菌产业智能扶贫出菇车间75间、普通钢架栽培棚基地84亩(1亩≈667平方米),种植食用菌215万袋,覆盖全县14个乡镇的110个村。据估算,迄今该县8个乡镇(东山、营前、油石、陡水、双溪、梅水、寺下、紫阳)已实现食用菌产业工人工资和贫困户收益分红120万元。

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属国定贫困县。2017年5月余干县正式确立在全县开展食用菌产业扶贫的方案,并于6月全面推行。主要做法:由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引进江西省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本地投资建设分公司,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平台,即由合作公司向贫困户提供出菇菌棒,农业专业化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贫困户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发展产业,合作社按照种植技术标准要求,生产合格菌菇产品,公司负责回购后,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政府为每位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补助5 000元钢架大棚建设和10 000元购置菌棒资金,用于大棚建设和循环购买菌棒,贫困户享有分红收益权,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并对入社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取得的成效:到2018年底,在全县108个村,建成食用菌连栋大棚种植35余万平方米,共有7 015户贫困户参与菌菇种植,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5 000元以上。

1.2 食用菌产业扶贫出现的问题

(1)生产经营粗放,影响产量和品质。由于扶贫菇是短期上马,铺开范围较大,生产经营管理比较粗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劳动力不足,常导致采菇不及时、采菇不规范、采后冷藏不到位等情况,影响食用菌产量、品质和效益,不符合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2)生产布局分散,影响规模效应。由于食用菌扶贫产业在全区域推进,涉及到各个乡村,出发点是方便带动各乡村的贫困户。这种布局短期带动贫困户效果较好,但长期来看不利于管理、运输、储存等,增加经营管理成本,影响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效应。

(3)利益机制扭曲,影响各方利益。各地的扶贫菇一般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以保障贫困户的利益,利益分配过多地体现为政府强制性。贫困户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利益分配机制等原因导致较难胜任扶贫菇基地的生产管理工作,而使得产品产量品质下降,不合乎联结的企业要求,从而影响企业效益。长期下去,企业将会不堪重负,不利于整个产业发展。

2 制约扶贫菇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贫困县食用菌扶贫产业的经营体制机制、技术管理水平、市场销售渠道等现状、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广泛调研,笔者认为影响“扶贫菇”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发展信心不足

一方面,当地干部认为食用菌种植初期投入较大,一旦产出效益低,将使得村级债务增加,负担加重;另一方面,扶贫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少,缺少带头人。另从主观认识因素看,是对食用菌在大健康产业中的价值和在我国种植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种植、加工与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优势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发展信心不足。

2.2 经营机制不活

经营模式及参与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经营体制机制不活,各地主要采用“村集体带动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激励性不强,贫困户与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贫困户有固定扶贫分红、工资性收益等,干多干少一个样,生产管理积极性不高,市场开拓性不强,影响基地食用菌产量、品质。

2.3 品种过多过杂

食用菌品种涉及香菇、茶树菇、木耳、秀珍菇及其他珍稀菇类共20余种,这些品种大多是外来品种,在当地并无资源环境优势,有的还在栽培试验示范阶段,生产技术尚未成熟,致使扶贫区域难以切实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影响生产效益和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格局的形成。

2.4 销售渠道较窄

食用菌销售渠道一般分为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经销模式是生产企业或菇农把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经销商再通过批发市场对外销售,该模式是农产品销售的通用模式;直销模式是生产者直接向终端渠道销售产品。被调查县食用菌市场销售渠道不宽,产品主要靠帮扶合作企业经销,受销售区域性局限和季节性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尚未积极拓展当地及其中心城市周边的消费市场。

2.5 缺乏龙头带动

专业化和标准化是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但目前的小规模经营局面仍难以改变。缺乏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竞争乏力、行业内部集聚度低,“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联结机制扭曲,没有形成种、加、贸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后劲不强,竞争力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与市场的竞争。

3 对策建议

3.1 增强信心、长期规划

首先要提高对食用菌产业的科学认识,增强信心。食用菌扶贫产业是能发挥江西省环境资源优势的适宜产业,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食用菌健康价值正在凸显,建议省市县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在饮食健康、大健康产业、种植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种植、加工与休闲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优势等方面的宣传推广。其次要有长期发展规划,虽然各县市区必会脱贫摘帽,但要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与扶持政策,把扶贫产业做成新兴主导产业。

3.2 明确主体、创新管理

对现行的“村集体带动贫困户”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扶贫基地现有智能出菇车间和普通大棚为基础,推广“租赁承包制”模式或进行股份制改造,明确市场主体,调动生产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探索和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食用菌扶贫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采取新建基地或租赁车间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

3.3 精选品种、扩展规模

在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当地实际与江西省食用菌品种优势,精细选择,防止品种过多过杂,建议以茶树菇、香菇等1~2个大宗品种为主导,像扶持茶叶、地方鸡产业一样出台专门扶持政策,以利于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在确立主导品种后,与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品种的技术创新与培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3.4 多渠营销、扩大内需

打破现有的帮扶合作企业的包销模式,大力宣传食用菌健康饮食知识,开拓餐饮业营销、社区营销、食堂供应等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动食用菌产品进入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与当地旅游业结合,研发食用菌菜谱、食用菌观光、食用菌盆景等产品或服务,发展食用菌旅游经济;在提高食用菌品质、创立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省内外农产品展销会,开拓国内外市场。

3.5 引培龙头、形成产业

加强省内外调研与学习,由省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到全国食用菌产业发达省份如河南、福建等地考察,学习各地整县发展食用菌扶贫产业的经验,借鉴其有关扶持政策与做法。在此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引进食用菌龙头企业,制定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健全优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并鼓励其发展完善食用菌加工、食用菌休闲旅游、食用菌产业服务体系,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提高区域食用菌产业市场竞争力。

[1] 张金霞, 陈强, 黄晨阳, 等. 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趋势[J]. 菌物学报, 2015, 34(4): 524-540.

[2] 刘士旺.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研究动态[J]. 中国食用菌, 2009(1): 60-61.

[3] 高茂林. 全国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情况调查和分析[EB/OL]. 中国食用菌协会, 2017-10-16, 易菇网www.emushroom.net/news/201712/17/28409.html.

[4]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食用菌产业: “百菌争艳”还是“冰河时代”来临?[EB/OL]. 中国食用菌协会, 2017-07-31, 搜狐网www. sohu.com/a/160925313_115495.

Investigation on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ushroom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Dai Tianfang1Xu Guangyao1Ma Fufang1Lu hui1Wu Haijun2*Lai Chunlian3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chang 330200, China; 2. Vegetable Science Institute of Leping City, Leping, Jiangxi Province 333300, China; 3.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Shangyou County, Shangyou, Jiangxi Province 341200,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National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such as yugan and Shangyou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extensiv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till exist, affecting the yield and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which affects scale effect, and the distortion of interest mechanism which affects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ushrooms" are lack of confidence in development, in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o many varieties, narrow sales channels, lack of leading enterprises, etc.,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confidence, long-term planning, defining the main body, innovating management, selecting varieties, expanding scale, multi-channel marketing,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introducing and cultivating leading enterprises, forming industries, etc.

poverty alleviation mushrooms; effect; long term develop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S646

B

2095-0934(2020)05-295-05

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项目(JXARS-20-产业经济岗位)

戴天放(1969—),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E-mail:312691630@qq.com。

吴海军(1968—),男,学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产业研究。E-mail:1548631915@qq.com。

猜你喜欢

食用菌江西省贫困户
模拟成真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