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金·东亚·瑞蚨祥

2020-12-25张刃

工会信息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东亚股东企业

文/张刃

企业招股募集资金,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运作已经十分规范。但在近百年前的中国,企业招股却是花样百出,而且也不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更别有用意所在。试以上世纪30年代的天津东亚公司为例,看其如何运作。

东亚公司创办人宋棐卿,在创业之初就十分注意股东的构成。他深知股东的身份、地位将给企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在招股过程中,对社会各界名流都千方百计拉来入股,例如,东亚股东中有军政界的孔祥熙(财政部长)、韩复榘(山东省主席);工商界的纪华(天津商会会长)、王文典(天津卷烟同业公会主席);金融界的陈光甫(上海商业银行董事长)、资耀华(上海银行天津分行经理);教育界的张伯苓(南开大学校长)、林济青(齐鲁大学校长)以及司徒雷登的私人顾问、民国总统徐世昌的弟弟等等,意在利用他们的声望、地位,并不计较出资多少。事实证明,这些人确实给东亚公司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例如,华南潮帮股东杜之绅不仅在华南为东亚打开了销路,而且在香港帮助其建立了分公司;与日本渊源甚深的股东王雨生,在日伪时期被宋棐卿推举为东亚公司董事长,多次为东亚解难;东亚创办次年,上海某洋行放出谣言称“抵羊牌”毛线系日货冒充,煽动抵制风潮。宋棐卿闻讯,立即请出在上海的东亚股东,凭借他们的声望及其所控制的社团,聘请知名律师,悬赏万元提出反证,结果不仅胜诉,而且扩大了“抵羊牌”毛线的影响。

重视社会名流,不等于只靠名流。企业站稳市场后,宋棐卿更提出“东亚的股东要遍布全国”,他说不怕股东小,就怕股东少。为了拉拢股东,对股东较集中的地区,公司每年会派专人去送发红利;对分居各地的小股东寄发红利,由公司负担汇费。又如,凡购买东亚毛线200磅者(多为经销商),即发酬劳券一张,凭券可得年终红利;酬劳券积满20张,则可换发百元股票成为股东。这些股东实际上也就成为东亚专门的经销商号了。对于本企业职工,东亚在“劳资合作,劳方即资方”的口号下,凡年终所分红利满百元者,其半数按股票计发,使这部分职工的利益与公司兴衰形成“命运共同体”。通过种种招股手段,很多个人、家庭、企业、团体乃致学校、教会都成了东亚的股东,最多时几达万户,遍及全国各地。

资金的筹集、流动是企业经营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一旦断流、停滞,会置企业于死地。因此,除广泛招股外,东亚还以高额利率、存取方便的条件,吸收私人存款,以利于资金周转。这样,就使东亚公司摆脱了银行的控制和盘剥。

在这个问题上,著名老字号瑞蚨祥的一段经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资金与企业命运的关系。

瑞蚨祥曾经是天津最大的绸布店之一,从创业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都由山东章丘孟氏家族独资经营,闻名华北。

孟家经营瑞蚨祥有个原则:不借外债,现款购货。前者为的是企业没有利息负担,后者比期款购货的价格要便宜。这样做对企业固然有益,但却非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大量的自有资金不可。早年的瑞蚨祥,正是依靠这样的运营,连连得利,年年盈余,业务日趋兴盛。

1945年日本投降时,瑞蚨祥存有的流动资金,估值折合两万多匹白布。孰料,在此后国民党政府统治天津三年多的时间里,因受通货膨胀与官府苛捐杂税、敲诈勒索的损失,瑞蚨祥的资金日趋紧张,业务日渐衰落,到1948年下半年,流动资金已亏损60%,剩下的只折合四、五千匹白布。到1948年底,物价常常一日之间翻涨一倍,瑞蚨祥的货物卖出再也买不回来,库存越来越少,已经处于坐吃山空的险境。

瑞蚨祥步入险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固守传统经营,既不肯举借外债,又坚持现款购货,自认为这样做比较稳妥,与外界没有钱财上的牵连,在经济动荡中可以独善其身。然而,事实证明,这不过只是个幻想。当货币连续贬值,物价扶摇直上,手头的钞票越来越多,可是钱却越来越不值钱时,动辄亿万的账面看似有盈余,实则货物存量却越来越少,已经暗亏了。不借外债,现款购货的老办法已经失灵,瑞蚨祥实际上濒临虚盈实亏的破产局面。

企业经营本来就有风险,更何况经济崩溃,物价飞涨,风险尤甚。1947年底,瑞蚨祥开业以来第一次蚀本。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元券,同时宣布对粮、油、棉、布等实行限价。消息传出后,市面立即出现抢购之风——谁都害怕钞票“毛”在手里。瑞蚨祥更成了抢购对象。每天一开门,顾客蜂拥而入,先抢购白布,再抢购色布,甚至绸缎呢绒也不放过,库存很快告罄。加之当时各大商店都在经济警察监视下营业,瑞蚨祥每天频繁接待检查执行限价情况的“警察老爷”,他们一面勒索财物,一面强制开门营业。瑞蚨祥只好多方应付,请客送礼,同时在门市上摆点人造丝等冷背货,应酬顾客。

雪上加霜的是,对这样朝不保夕的买卖,税务局还派员三天两头来查帐,会计室、仓库都被严密把守,不准出入。印花税、营业税、所得税,名目繁多。查帐的结果是,税款自然要照章缴纳,另外还得付出一笔贿赂税务员的费用。

1949年初,瑞蚨祥的流动资金已近枯竭,但它仍沿袭老办法,坚持不借银行贷款。为了维持营业,迫不得已吸收职工存款和存布,以资周转。办法是,商得全体职工同意,每月工资折成布匹存在店内,到期还布,并按布折实付息,这样既保证职工收入不受物价上涨的损失,又暂时减少了企业开支,解决资金周转困难。职工自有的存布也可以借给本店,将来如数归还,并折实付息。当然,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瑞蚨祥依然在走向衰落,直到国民党政府垮台。

瑞蚨祥的这段历史,如今说起来并不复杂,但个中企业经营之道,或许还能够给今天的商家某种启示。

孟洛川,瑞蚨祥掌门人

猜你喜欢

东亚股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