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经针灸推拿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发育的影响观察

2020-12-25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467000张婷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督脉脑瘫痉挛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467000)张婷婷

当前西医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主要方式包括:手术治疗、脑循环治疗仪等,但其疗效欠佳。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8例,分组研究循经针灸推拿法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n=49)和参照组(n=49)。试验组女21例,男28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5.16±2.16)岁。参照组女23例,男26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5.22±2.13)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给予小儿捏脊、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仪、运动疗法、脑循环等常规康复治疗,并肌注A型肉毒毒素,注射完毕卧床休息3d。试验组于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循经针灸推拿法治疗,依据经络循行行针,选穴区:①额中线-MSI:头前部,自督脉神庭向下引直线约30mm;②顶中线-MS5:头顶部,自督脉顶穴到百会穴;③顶颞前斜线-MS6:头侧部及头顶部,自颞部胆悬厘至头顶前神聪引斜线;④顶旁1线-MS8:头顶督脉侧开45mm,自膀胱经通天穴后方引直线约45mm;⑤顶旁2线-MS9:头顶督脉侧开67.5mm,自正营穴后方引直线45mm。配伍选穴:平衡障碍者配枕下旁线;感觉障碍者配顶颞后斜线-MS7;智力障碍者配四神聪。针灸操作:取平补平泻法,常规消毒1寸毫针,进针深0.6~0.7寸,留针1.2h。循经推拿:依据经络循行推拿。①头颈部:始枕骨下侧正中,沿颈椎棘突推至胸椎,推拿150次;由枕骨下侧,沿双侧斜方肌向下止于肩部,推拿150次;②躯干部:脊椎棘突线,由上到下推拿150次;沿足太阳经走势由上到下推拿150次;③下肢:胫腓刺激线:腓骨、胫骨中间部位,解溪穴至阳陵泉穴,反复推拿150次;胫内刺激线:位于胫骨内侧后缘,上至阳陵泉穴,下至跟腱内侧;④上肢:尺侧刺激线:始肱骨内侧上髁后侧凹陷处,沿尺骨内侧前方下行至腕部尺侧,由上到下推拿150次;桡侧刺激线:始桡侧腕部至曲池穴,由上至下推拿150次。2次/d,30min/次,6d/周,周日休息1d。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标准 显效:姿势、运动、肌张力中1项以上恢复正常;有效:姿势、运动、肌张力中1项以上明显改善;无效:未达显效、有效标准者。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试验组显效16例、有效29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84%高于参照组73.47%(P<0.05)。

2.2 运动发育、肌肉痉挛评分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肌肉痉挛评分(0.47±0.28)、运动发育评分(3.57±2.06)均低于参照组(0.68±0.39)、(5.68±3.15),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从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来看,脑瘫是儿童残疾重要致病因素,其中痉挛型脑瘫占比60%~70%[1],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干细胞移植、手术等方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但疗效有限。痉挛型脑瘫属于中医“五硬”范畴,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经窍不畅,痰瘀阻滞,治疗关键在于改善运动、矫姿正形、通经活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循经针灸推拿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显著。痉挛型脑瘫病灶主要位于颅脑,而循经针灸推拿法中静脉均过颅脑,故其可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运动发育评分、肌肉痉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循经针灸推拿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改善患儿运动发育、肌肉痉挛状况。循经针灸推拿法可有效缓解肌张力,减轻肌肉痉挛;且循经针灸推拿法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可改善脏腑功能,起内外兼治效果;且循经针灸推拿法可舒经活络,促进患儿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改善患儿异常姿势[2]。

综上所述,循经针灸推拿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可缓解其肌肉痉挛情况,促进运动发育,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督脉脑瘫痉挛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最方便的健身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