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2-25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457000卢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胃镜息肉内镜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457000)卢静

上消化道息肉是临床消化内科多发疾病,随病情进展可引发消化道出血、穿孔等情况,甚至存在癌变可能性,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1]。目前,手术疗法是临床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主要手段,常规内镜下电凝电切术虽可切除息肉,但彻底清除率较低,且手术创伤较大。近年来,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因其微创优势成为临床关注热点。本研究选取我院上消化道息肉患者88例,旨在明确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上消化道息肉患者88例(2017年2月~2019年4月),简单随机化分组,各44例。对照组女17例,男27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6.91±5.62)岁,发病类型:单发29例,多发15例。观察组女18例,男26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7.41±6.20)岁,发病类型:单发30例,多发14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均证实为上消化道息肉;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承诺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及其他重要脏器严重功能异常者;出现癌变者;无法耐受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者;凝血机制障碍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术中可根据患者息肉实际情况变换合理体位,于电极板上采用纱布(0.9%氯化钠浸润)覆盖,固定于大腿外侧,麻醉成功后插入无痛胃镜,探查息肉情况,对其表面黏液进行反复冲洗、吸尽,于视野下充分显现息肉,选择合适电切圈套器经内镜活检管道置入胃肠腔,套住息肉,拉紧后行电凝电切,取出息肉,确认完成后取出内镜。对照组采取常规内镜下电凝电切术,除麻醉成功后插入常规内镜外,其他步骤与观察组操作方法相同。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预防处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胃镜复查,确认息肉彻底、完全切除为临床治愈;术后经胃镜复查显示存在残留息肉为未治愈。临床治愈率=临床治愈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临床治愈42例,未治愈2例,临床治愈率为95.45%(42/44)。对照组临床治愈36例,未治愈8例,临床治愈率为81.82%(36/44)。两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腹痛2例,腹胀1例,总发生率为6.82%(3/44)。对照组腹痛4例,腹胀3例,出血2例,穿孔1例,总发生率为22.73%(10/44)。两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6)。

3 讨论

上消化道息肉属于胃黏膜局部良性隆起病变,通常是因黏膜上皮增生而致,早期无明显症状,易被患者及医生忽略,导致病情进展[2]。但鉴于本病具有一定癌变倾向,应及早进行有效治疗。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成为临床重点难题。

常规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是既往临床常用术式,虽具有良好疗效,但术中、术后极易引发出血、穿孔等多种并发症,延缓术后康复,影响预后改善。本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临床治愈率高达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疗效显著。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属于微创术式,不仅具有微创优势,还可整体切除息肉,且术中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有利于达到根治息肉的目的[3]。同时,该术式利用无痛胃镜进行手术操作,对胃肠蠕动功能影响较小,可大幅度降低出血、穿孔风险,从而保障手术视野清晰,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有助于强化手术效果。本研究数据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可知,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应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胃镜息肉内镜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