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人群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

2020-12-25原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急诊科普及老年人

原晨

(上海市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1499)

0 引言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促进疾病的流行病学模式发生变化,由传染病作为主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到现在更多的慢性疾病如创伤、心脏病作为主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P Ramanujam等人研究评估随着人们健康保健需求的变化,院前急救和护理的有效性。数据分析显示创伤和心血管病因的死亡率增加[1]。医院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住院治疗的1/3来自创伤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一半的创伤受害者没有进行正规的院前干预。急诊科的护理标准差别很大,不到一半的急诊科人员携带除颤器,只有三分之一的急诊科人员携带除颤器,三分之一的急诊科人员携带插管设备。结果发现随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城市化和增长,他们的医疗保健需求也在增长[3-4]。目前的制度不能满足因创伤和心血管疾病而死亡人数增加的需要,建议作出必要的改革,以建立紧急医疗服务,以应付不断变化的医疗需要。

1 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

1.1 老年人对急救知识的掌握。SunW等人[2]收集200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2岁),研究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发现紧急呼叫是急救知识普及率最高的(57.3%),其次是现场抢救中毒伤者(37.7%),胸外按压部位(7.3%),CPR时的按压呼气比例(2.7%),如何搬运脊椎损伤患者(5.7%)的普及率比较低。根据年龄分为三组(60-69、70-79、80-94)对急救知识理解最好的是60-69岁组,最低的是80-94岁组(43.1%vs15.9%)。另外发现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理解掌握水平都有所提高。针对“如果你身边有人突然死亡,你该怎么办?”,35.3%的老年人选择向身边的人求救,40.4%的老年人选择拨打120急救电话,13.4%的老年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3.4%老年人选择离开,7.5%的选择现场急救。对于急救知识的普及,调查显示92.6%人认为应该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其中21%的人认为急救知识普及应该从小学开始;43.2%的人认为急救知识普及应该定期在社区中开展。于淑坤等人[5]随机选取了3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急救自救知识及培训方式需求情况,以了解老年人急救自救能力需求现状。结果仅有6.5%老人接受过急救自救培训;该社区老人对急救自救知识的知晓率为31.3%,对急救自救知识的总体需求率为62.9%;老人最感兴趣的急救培训内容前三位是心脏骤停、呼吸道梗塞和火灾逃生;老年人参加自救急救培训的意愿受年龄因素影响(P<0.05)。研究结果认为城市社区老人急救自救能力培训需求强烈,目前急救自救培训率低,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急救自救能力培训方案,提高城市社区老人急救自救能力,挽救生命。

1.2 儿童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儿童期受伤是全世界范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急救是工作、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的有效保护措施。Wagida等人[4]研究本科护理生对儿童实施的急救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对100名在校儿童[(13.2±0.8)岁,41%为一年级,59%为二年级]由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实施的急救项目培训。评估包括即进行测试和两个月后的评估。结果发现干预前学生的普遍表现出较低的急救知识水平和情境实践的不足,没有一个学生对关于窒息和基本生命支持掌握,在另一个极端,略低于一半的学生中(47%)对受伤有掌握。在之后的后续测试显示急救知识水平和情境实践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改善[6]。多元回归分析认为干预和学校类型是独立的学生知识得分变化的预测因子,而干预和急救知识得分是情景实践分数的预测因子。研究发现由护理人员提供的急救干预方案是提高儿童急救知识和实践的有效方法。

1.3 成年人对急救知识的掌握。Eleanor等人对英国成年人的急救行为进行调查,参与调查的13584名成年人中(其中男5463名(40.2%),女8121名(59.8%)),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进行急救(13.4%vs8.9%)。约3/4的男性和女性都认识这个人被救者(78.1%和72.3%),11.6%表示在在过去实施过急救,3/4(76.3%)的人认识被急救者。年龄在26-45岁之间、有2-4个孩子的女性及高收入人群表示曾实施过急救。研究结果发现有2个及2个以上孩子的家庭(2:23.3%,3:28.9%,4:21.6%)比没有孩子的家庭(10.1%)实施急救的可能性大,并且他们大多数知道被救者。与配偶一起生活者实施急救的可能性比单独生活的人大(12.5%vs9.3%),同时知道被救者的概率也高(78.2%vs70.9%)。在职者实施急救的概率比退休者和失业者大(18%vs5.1%vs4.1%)。这些结果对于未来制定急救干预措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1.4 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关于大学生急救培训的相关文献,并根据文献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方式的发展与应用现状,为大学生院前急救培训提供指导[7]。总结发现大学生院前急救培训方式主要包括传统教师授课、传媒与网络、滚雪球、自助式录像观看、仿真人工模拟、重复及简化步骤等,加强大学生院前急救培训方法包括:健全培训体系,规范急救培训课程;将急救知识和技能纳入必修科目;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急救培训;构建自我管理学习方式,强化急救培训效果[8-9]。对于医学生急救训练的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将300名学习外伤急救技术的医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0名学生。A组学生进行同步视频直播互动教学,B组学生采用正常教学。结果表明A组学生取得优秀和良好成绩的总学生人数要好于B组学生,并且A组学生对同步视频直播互动教学法的满意率也高于B组对传统教学法的满意率,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结果发现沟通交流培训对神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提高患者家属及急诊护士对研究生急救能力的满意度,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时也应注重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和急救交流能力的培养[10-11]。

总之,及时和适当的院前急救、住院、病人评估和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不同人群对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有所不同,针对老年人、学生、成年人制定适合该人群的急救知识普及方案,能够使人们对院前急救更加快速、高效、准确的掌握,减少因急救不及时造成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急诊科普及老年人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