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元县食用菌全产业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效果及建议

2020-12-25黄卫华朱星考叶晓星叶长文

食药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鲜菇菇农香菇

黄卫华 朱星考 叶晓星 叶长文

(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浙江 庆元323800)

庆元是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并已形成食用菌全产业链模式。2019年全县食用菌栽培规模1.2 亿袋,其中香菇7 900 万袋、灰树花1 800 万袋、黑木耳1 200 万袋、其他食用菌1 100 万袋;有食用菌种植户4 250 户,食用菌企业377 家。春季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时期,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庆元县食用菌全产业链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破解全产业链难题,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尽快恢复生产,保障食用菌稳定运输,县委县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并产生了一定的效应。

1 现有的举措与效应

1.1 迅速复工复市,破解销售难题

(1)专班专人派驻指导。深入香菇生产大户、生产基地、交易市场调研复工复产情况;成立助企指导专班,选派行业关联部门驻企指导员一对一联系8 家食用菌规模以上企业、8 个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香菇生产基地,协助研判影响,及时解决复工复产难题,督促企业落实复工复产防疫措施。驻企指导员为防控物资不足的企业联系协调口罩、消杀等防控物资2 万余份。

(2)恢复香菇交易。着力破解县城主城区鲜菇交易难题,解决加工企业原料短缺。2020年2月17日香菇市场鲜菇交易区开放交易,2月20日干菇恢复交易,交易量已恢复到春节前的60%以上。同时,合理设置鲜菇交易点,在大济、淤上、竹山等村镇重点区域设立鲜菇交易点,方便郊区大户、散户交易。如江根乡1月27日起推出“定点通行、隔离交易”办法,每逢双数日上午,让菇农定时把香菇运到庆寿隧道,用视频现场上称、线上转账,买卖双方不直接接触。

(3)推动线上线下产销对接。鼓励企业在美团、叮咚买菜等线上平台销售,庆元县斯大食品有限公司每天可为县里菇农销售鲜菇10 吨以上。小强热线、浙江教科、浙江新闻频道联合淘宝共同推出“不让瓜果烂在地里”春天行动,通过“盒马鲜生”帮助庆元菇农打开销路。日前,“盒马鲜生”已与斯大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每天可为庆元菇农销售鲜菇3~4 吨。在庆元农商银行丰收互联APP 上架菇农滞销的鲜香菇和干香菇,帮助生产大户解决销售问题。浙江庆元墨泉斋农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疫情期间居民居家收看电视的契机,将庆元香菇通过天津电视台电视购物频道推送,2月13日开播以来,香菇礼盒成交量已达300 箱,成交额约12 万元。此外,利用庆元菇乡师傅群、微信朋友圈等为菇农寻找销售商、销售途径,共销售鲜菇40 余吨。

1.2 多方组织用工,破解用工难题

(1)组织专车,实名制召回员工。通过组织专车实名召回省际周边寿宁、政和等疫情低风险县的熟练工、技术人员,至今已召回400 余名。为县内本地员工发放农事生产通行证6 000 余张。

(2)发动干部,帮助大户采摘香菇。如屏都街道、食用菌管理局、供电局、信用联社等连续多日专门组织100 多名党员干部职工为宏鹏家庭农场等生产大户采摘香菇,共助采香菇5 万余千克。自恢复鲜菇销售以来,县宏鹏家庭农场已向江西省抚州市和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等地销售鲜香菇1 万多千克。

1.3 盘活冷库资源,破解储藏难题

(1)摸排盘活冷库资源。全面摸排县内冷库资源,将用于锥栗、茭白等农产品冷藏的季节性冷库,就近向菇农开放用于鲜菇存储。至今已盘活冷库资源2 000 余立方米。(2)鼓励农户烘干销售。采用烘干技术处理剩余香菇,储藏待售。春节以来,全县共有4 000 多吨鲜菇烘成干菇。(3)牵线助农干菇加工。对缺乏烘干设备的菇农,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协调有燃料、烘干设备的企业帮助其解决干菇加工问题。如高川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热泵烘干机每天为自身及周边农户烘干鲜菇3 500 多千克。

1.4 畅通绿色通道,破解运输难题

农产品开通运输绿色通道,加速运输车辆审批,保障其正常顺畅流通。为方便鲜菇收购大户与菇农交易,设立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转运交易点供外来农产品运输车辆停靠,农户将采摘的香菇分拣包装,由专人运送到交易点转运。在交通管制期间,为金新跃、毛大荣等生产大户转运交易鲜菇30 余吨。

2 存在问题

2.1 流通限制,菌菇销售困难

2月份是香菇、黑木耳、羊肚菌等食用菌的盛产期,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相应采取了限制人员流动和限制车辆进出等措施。食用菌是大宗商品且多以鲜品销售,物流受阻和市场关闭必然导致滞销,造成较大损失。疫情期间,庆元县斯大食用菌有限公司取消了日本、韩国、美国订单,仅日本订单损失约达10 万美元;浙江华御食品有限公司取消荷兰、澳大利亚约40 万美元的订单。

集贸市场和餐饮业关停,传统线下销售批发渠道关闭,大量的食用菌无法出售,库存积压。如宏鹏家庭农场鲜菇产品主要销往杭州、上海、江西等地,受疫情影响,鲜菇需求量急剧下降。销售渠道不畅,还导致收购价和批发价大幅度降低,近期香菇市场鲜香菇价格每千克下跌0.25~1 元。

2.2 物资短缺,企业货源紧张

食用菌企业遭遇疫情管控导致从业人员难以到位、上游物料供应短缺、物流运输跟不上。疫情加剧,造成相关企业在资金、管理、人才,以及出口订单履约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如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已覆盖东南沿海省份各主要城市,并在20 多个发达国家销售,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有战略合作。疫情期间,来自温州、福州的包装材料不能供应,云南的野生菌货源供不进来,加上庆元香菇市场暂停交易导致干香菇等材料供应短缺,该公司受影响的货值达3 000 万元。斯大食品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原材料供应不上,导致缺少食用菌货源而无法出货,出口鲜香菇减少100 多吨,货值约35 万美元。墨泉斋农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虽然在电视购物中产品卖得火爆,但由于产品包装店还处于关门状态,包装盒不能及时印制,致使菌菇供货困难。

2.3 资金紧张,菇农生产多忧心

2020年的香菇菌棒生产马上就要开始,由于疫情的原因使各种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而菌棒生产厂、生产大户、菇农资金又处于紧缺状态。如每袋麦麸价格比春节前上涨7%。另受限于部分地区交通封堵等原因,售卖原辅材料的厂家大多处于关门闭市之中。受交通运输不畅影响,很多原辅材料运不进来,而无法生产菌棒。如多产于湖北的石膏,现基本无货供应。

2.4 “百业”休整,文化旅游停息

由于餐饮、住宿、交通、批发零售以及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瞬间进入“休克”状态,致使食用菌文化旅游业也跌入低俗。庆元县于2020年1月23日紧急发出临时关停全县景区、影院等文化娱乐场所,暂停全县所有文体活动的通知。春节期间,庆元县旅游人数仅0.42 万人次,同比减少96.8%;旅游收入为664.68万元,同比减少92.06%。菌菇农场也受到冲击。

3 应对措施

3.1 支持复工复产,变忧心为信心

食用菌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用工荒”,特别是春节前后,行业“跳槽”情况较普遍。而此次疫情期间用工荒尤其严重,一些企业无法按时复工。为了应对疫情,建议省、市继续出台政策对小微企业、菇农开展信贷服务,促进复工复产,确保这些业主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另谋出路。

3.2 推进生产管理,变消极为积极

建议浙江省组建党员志愿者、科技专家等服务小分队服务基层,真正发挥有责任、有担当的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激情,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疫情防控期间,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协作组、省食用菌创新团队联合推出《疫情防控期间香菇生产管理技术及应对措施》,菇农、生产企业应按照应对措施抓好香菇生产管理[1]。为降低密切接触引起疫情扩散的潜在风险,要加速由“集中培训”向“线上培训”方式的转变,建议省、市积极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和种植能手编制技术教程及视频讲座,通过钉钉、微信、QQ、科技在线等平台发送给企业、农户学习,强化其主动通过网络学习的意识。

3.3 助推“机器换人”,变被动为主动

机器不怕病毒,人不怕机器,可以密切接触。建议食用菌产业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助推企业、基地实现“机器换人”, 真正实现食用菌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强抗风险能力,也给防疫工作提供良好条件。建议浙江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机器换人”、智能化、工厂化等相关科研课题,并对具备烘干设备的企业、基地给予特定的资金补助。加大对食用菌装备制造企业的补助力度,在自动化机器拌料、装料、扎袋等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建议省里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一二三产中都实现“机器换人”,助力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菇业增效、菇农增收,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3.4 修改产品目录,变少数为多数

根据交公路发〔2009〕784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新鲜食用菌归入新鲜蔬菜的仅有“平菇、原菇、金针菇、滑菇、蘑菇、木耳(不含干木耳)”6 个品种,与产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建议修订“菜篮子”工程等产品目录,重新定义和界定“菜篮子”工程、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及时制定新产品目录和实施细则[2]。将市场上常见的新鲜食用菌包括香菇、灰树花、杏鲍菇、蟹味菇、草菇、鸡腿菇等一并列入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

3.5 转变销售模式,变线下为线上

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下采购大幅下降,线上消费明显增加,建议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与淘宝、盒马鲜生、京东生鲜、丽水山耕、农商银行等网络平台对接,确保农产品及时进城入店。大力发挥当地农产品溯源体系作用,在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简化食用菌运输过程的检测程序,为食用菌产品和生产物资运输开启绿色通道,确保食用菌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建议加大对食用菌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线上销售引导,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规范食用菌线上销售,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解决产品滞销问题。

3.6 转危机为机遇,变滞销为畅销

食用菌产业是21世纪朝阳产业,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对食用菌产业提出四个新定位,认为它是“产业结构调整新的选择,大健康产业新的抓手,精准扶贫新的路径,‘一带一路’新的机遇”[3]。这次疫情对于各行各业包括食用菌行业都是一次危机,但我们需要转危机为机遇。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选择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食用菌产品,这是促进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契机。

3.7 创新餐饮美食,变危机为商机

疫情过后,人们将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届时餐饮行业或将迎来一波消费机遇。消费者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与卫生,食材可追溯、食材品牌化可能将成为新一轮餐饮行业生存和竞争的焦点,餐饮业也将朝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升级发展。丰富的食用菌营养菜谱或将成为评价餐饮行业的新标准。建议加强食用菌食疗配方的研发,通过食疗固本、增加营养、发挥食用菌的有效成分,提高人体免疫力。食用菌企业、菇农应更加注重食用菌品牌建设,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多样化的优质食用菌产品,让消费者体验食用菌不一样的“舌尖上的美味”。

猜你喜欢

鲜菇菇农香菇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菇农装袋忙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资源禀赋、技术认知与农户技术选择偏好
——基于10省700份菇农的调查数据
绿色发展战略视野下菇农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探索*
香菇接种三招
不同规模菇农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