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研究综述:2005-2019

2020-12-24朱鹏飞

化学教与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实施建议面临问题

朱鹏飞

摘要:对2005年到2019年国内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研究的35篇文献进行综述,归纳出4个方面的研究,分别是: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特点和功能、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实施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对高中化学课程结构改进的建议、国际化学课程结构对国内化学课程结构实施的启示,对四个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梳理。针对17版课标课程结构中的三类课程,指出了相关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建议化学教育研究者加大对课程结构研究的力度。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结构;面临问题;实施建议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0-002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20.10.005

一、引言

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1](以下简称“新课标”)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与以往的高中化学课程相比,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课程结构的变化成为化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课程结构是课程系统中的核心要素[2],也是课程内容选取与组织的前提,同时与考试评价相互制约和影响,对于课程改革的成败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3]。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4](以下简称“旧课标”)提出的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组成的课程结构相比,新课标设置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等三类课程,同时课程组织的形式也从单一的模块转变为主题、模块和系列。如何科学合理地开设三类课程是新课程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化学教育研究者在课程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探讨相关研究成果对新课程结构实施的启示。

为了解国内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研究进展,笔者于2019年12月以“高中化学”和“课程结构”作为关键词,反复查询中国知网等国内主要的网络学术文献数据库,共得到相关主题的期刊论文30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最早的论文在2005年发表。通读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对论文进行内容归类,从目前文献中提炼出四个研究视角:(1)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特点和功能;(2)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实施现状和出现的问题;(3)对高中化学课程结构改进的建议;(4)国际化学课程结构对我国课程结构实施的启示。部分文献同时涉及到多个研究视角,结构特点和功能角度有5篇次,占14.3%,课程结构实施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有20篇次,占57.1%,对模块课程结构的建议有10篇次,占28.6%,国际化学课程结构有3篇次,占8.6%。

二、研究进展

1.课程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研究

旧课标提出的课程结构(以下简称“模块课程结构”)由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的螺旋式课程组成,共设置了8个不同领域取向的模块,这是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第一次设立模块这一课程组织形式。旧课标指出学生在学完化学l、化学2两个必修课程模块后,再从选修课程中选学1个模块,获得6学分,从而达到高中化学学习的毕业要求,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而有志于化学及相关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课标研制组组长王磊指出模块课程结构具有多样化、可选择性等特点,其丰富了化学课程的多样性,体现“每一位学生学习化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化学”的理念,同时希望实现学生基于自己潜能和学习性向进行课程选择[5]。另一位课标研制组组长王祖浩也持相同的观点,其认为除了多样化和可选择性外,基础性也是模块课程结构的特点,必修课程是每一位学生完成规定学业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是学习其他知识和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职业倾向等设置的课程,由学生自主决定是否选择[6]。可以看出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是模块课程结构的特点。

在课程功能方面,何永红指出过去化学课程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化学基本知识的增加、基本能力水平的增长和化学科学方法的掌握,模块化学课程结构不仅具备同样的功能,而且通过“化学与生活”“实验化学”等模块的设置以及构建模块间的新型关系促进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关爱自然世界、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7]。王磊认为模块课程结构的重要功能在于能够展现出现代化学的学科发展趋势、21世纪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的个性之间的有机结合,化学课程内容更加注重支持科学素养发展的多元化内容线索,更加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内容組织编排从线形化到螺旋上升、分流处理等[8]。

2.模块课程结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模块课程结构在全国各地区实施的现状如何,这是一些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吴俊明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十多个省(市)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开设和选择情况,发现各模块的开设与选择意愿冷热不均、一些模块设计对实际情况估计不足、个别模块难度偏大、模块选择受高考左右阳[9]。蒲云霞对全国不同省市出台的“选学指导意见”“高考考试说明”等进行研究,发现选学模块在政策层面中存在必选模式和非必选模式,在学校实践过程中出现“选修课程必修化、选修模块选学不均、高考较大程度影响模块选学”等现状[10]。宋玲敏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大多数学校在面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修模块时,几乎都选择《有机化学基础》模块[11]。陆军、任雪明分别阐述了模块课程结构在江苏、浙江等地的实施现状。陆军指出江苏地区参加选修学业水平测试学生需要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而实施过程中全省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选择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其进一步分析了弃选的原因,介绍了省内不同地区在实施三个选修模块教学时教学顺序的不同[12]。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浙江省在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对模块课程结构调整的力度较大,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先后颁布了三个不同的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任雪明对上述方案特点、实施效果、调整模块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13]。张立伟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出台的考试说明进行研究发现“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几乎是所有省份高考化学规定必选或限选的模块[14]。

对上述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旧课标的模块课程结构在学校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学生乃至学校较少具有模块选择的权利,较多是由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其次选择选修模块的模式基本以文科和理科两分法,理科方面比较难将理工类专业方向和化学相关专业方向的学生区分选择,由此就会导致理科生学习的模块偏少或偏多[15],最后高考方案对模块课程结构的实施影响较大,尤其是选考模块。近十年来各地高考普遍按“必考+选考”的形式框定考试范围,将必修、一个或两个选修模块作为必考内容,其他若干个选修模块作为选考内容,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作答[16],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由于各个模块的容量、难度并不一样甚至差异较大,学校就会跟风式地去选择难度较小或实施较为便利的模块如“化学与生活”等,而像“实验化学”这样实施难度较大的模块较少人进行选择,除非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必选模块。

3.对模块课程结构改进的建议

基于模块课程结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①必修模块应体现共同基础性,全体学生应该学习一样的内容,将化学l和化学2作为一个整体打通安排,不应安排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样会导致毕业考试的标准不一致[17]。②限制选修模块的数量,将一些选修人数较少的模块与其他模块进行整合。有研究者指出如果直接任选,仅就测试试卷而言,化学方向理科考生的试卷需要15种[18],在实践层面难以操作,因此应该精简和重组课程模块,适当减少选修模块的数量,将“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这样的模块进行有机融合[19]。③增强模块选择的限制性,选择化学作为高考科目的考生应学习“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三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刘宝剑认为从有利于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彰显模块特色的角度考虑,安排这三个模块是比较合适的[20],龚正元也提出相似的建议[21];④各地出台的《高考考试说明》与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两者应相统一。实验版课标规定报考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选择不超过6个模块,对于选修模块选择的数量阐述较为模糊,这就给各地出台的《高考考试说明》的制定带来了较大的弹性处理空间,有的省份规定选择4个模块,还有的省份規定选择5个模块;再如从分值比例和可选择模块数量的角度看,一些省份出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给予选修模块的选择空间都比课程标准规定的要低,具有象征性走过场的特点[22],可见两者之间出现较多不一致的地方。而由于高考的特殊地位,当前一线教师更加关注的是《高考考试说明》,较少关注课程标准,因此两者的不一致应该得到改进。

4.国际化学课程结构的介绍研究

除了上述方面的研究外,也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对国际化学课程结构的研究反思我国模块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姜言霞等对多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的高中化学课程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国际高中化学课程设置比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基础,高中化学分科课程多属于选修课程,且以轨道式选择为主流,其进一步对对我国化学课程结构进行了反思,认为模块课程结构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然而化学模块的数量较多,对学校管理制度、教学资源等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同时不同模块之间的价值和水平并非完全等值,因此通过学生选择学习的模块数量确定学生的学习水平显得不太合理[23]。王磊等通过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中化学课程结构得出如下结论:我国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必修和选修层级是合理的,选修课程进行了横向类别划分,但在纵向水平层次划分上略显不足,在实验化学部分,我国的模块选择方式值得商榷[24]。

三、研究建议与展望

新课标设置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必修课程依据主题组织课程内容,全体学生都需要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学生如果选择化学作为选考科目,就需要学习这三个模块,选修课程设置“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三个系列,学生可根据兴趣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可以发现新课标中课程结构的变化与相关文献中提出的关于模块课程结构的调整建议是大体一致的,这充分说明了化学教育研究者关于课程结构的研究成果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反思过去十五年关于化学课程的研究,可以发现: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相比,有关化学课程结构研究的成果还较少,且研究者大多为课标研制者、大学教师和各地化学教研员等,一线教师对课程结构研究的成果很匮乏,这或许是因为一线教师在诸如选修模块的选择等方面没有话语权进而影响其从事课程结构研究的积极性,然而课程结构的实施情况对于课程改革的成效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对课程结构研究的力度。

展望未来,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化学课程结构的研究:首先,17版课标在必修课程方面,取消了个性化选择必修课程,全部为共同必修,同时不再分模块,因此可以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整体安排,而在新高考方案下,较多的学校可能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根据学生的选科方向重新进行分班,因此如何安排必修课程的教学以及对于化学班而言如何适当考虑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进行整体教学是值得探索的话题;其次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方面,由于所有的学生均需要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三个模块,而三个模块的教学顺序没有一定之规,可以多种多样[25],因此教师可以探索不同的模块教学顺序对本校本班学生及其学习某一课程内容的影响,进而探索适合本班、本校学生的模块教学顺序,如有研究者研究模块课程结构下不同模块教学顺序对学生学习“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采取先“物质结构与性质”后“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顺序,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26];最后在选修课程方面,由于其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目前尚缺少严格正常的课程监管机制的大环境下有可能会面临较少学校开设的尴尬境地,然而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认真对待、科学合理地设置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主题、开课模式、学分设置等都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磊.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的变化[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天津,2008

[3][15][22]王磊.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下)[J]化学教育,2010(5):20-2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8]王磊.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恩(上)[J].化学教育,2010(4):15-21

[6]王祖浩.对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和修订的审视[J].基础教育课程,2010(4):56-66

[7]何永红,王祖浩,从课程结构变革看高中化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境[J].中国教育学刊,2006(9):56-58

[9]吴俊明.对高中化学课程模块的调查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2(5):6-9

[10]蒲云霞.普通高中化學选修模块开设现状及影响因素[D].重庆:西南大学,2014:49-50

[11]宋玲敏.高中化学选修3、选修5选择情况分析——以呼伦贝尔地区高中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7-9

[12]陆军.江苏高中化学新课程实践的回顾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8):3-7

[13]任雪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实施方案解读[J].化学教育,2013(6):19-21

[14]张立伟,我国高中理科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19-22

[16]王磊,宋万琚,陈颖,化学新课程高考方案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1):55-59

[17][20]刘宝剑、任雪明,高中化学课程模块设置的反思及建议[J].化学教育,2009(10):15-17

[18]丛立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4):11-17

[19]陆军,姚天勇.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J].化学教育,2009(9):20-25

[21]龚正元.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4):25-28

[23]姜言霞,王磊,苏伶俐,国际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2):87-93

[24]王磊,黄呜春,王维臻等.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稳定性和趋势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3(11):98-107

[25]房喻,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6]王素珍.《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教学时序对“有机物分子结构与性质”学习影响的研究[J].化学教学,2014(6):16-19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实施建议面临问题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漳州市对台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
关于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课程改革及实施的建议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营改增的新形式下施工企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油气开发专业定员工作分析及建议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