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2020-12-24王晓静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管理

王晓静

2014年,财政部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发展的重点,强调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由此,管理会计发展迎来春天。学术界与实务界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管理会计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当前,伴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已经步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与各行各业之间不断进行深度融合,数据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环境下,也对管理会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也要及时进行创新,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其经济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大数据概述

基于快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互联网、大数据获得了飞跃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在各个生产与生活领域的深度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将互联网、大数据视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将其快速落实实施。互联网、大数据可快速、便捷地应用常规软件工具,来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具有海量、数据类型多样化、处理速度快、价值大密度低及复杂度高等特点。在互联网、在大数据环境下,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合,不同的海量数据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将互联网、大数据视为一种产业,对本企业和行业大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加工”,以达到数据“增值”、企业盈利的目的。同时,通过数据挖掘,还能准确地了解行业动向,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参考,推动企业实现持续的创新与成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倡导跨界融合、开放创新、多元协同等理念,其触发了新的价值增长。

二、管理会计的内涵与功能价值

(一)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又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与传统财务会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也是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其采用一系列专门技术方法,来对财务资料等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和报告,为企业决策与日常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管理会计其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战略规划方案制定的科学性,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传统财务会计对于历史财务信息的记录与反映比较重视,同时,其还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报表。但管理会计则能将财务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较好地结合起来,并具有监督与管理的功能。管理会计可对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合及延伸,并能通过指标分析,来及时发现并调整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能稳定、有序地经营发展。此外,管理会计还能定量分析信息,分析结果能提高企业管理者经济预测与决策的准确性,全面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管理会计具有“会计”的属性,对于“业务的视角”与“衡量的能力”比较重视,同时,管理会计也具有“管理”的属性,对于“价值的视角”与“溯源的能力”突出强调,因此,其实现了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可以最大化地挖掘企业的潜力,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传统财务会计以企业财务收入和支出管理为重点,而管理会计则是重视企业管理与效益。因此,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逐渐使用管理会计系统,并将其取代传统会计管理模式。实践也表明,管理会计能较好地评价、控制、决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创造更加价值,而并非只是忠实记录、计量和确认不同经济活动的价值。

(二)互联网、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的积极作用

第一,互联网、大数据强化了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的保存、传递和生成,都变得非常快速和便捷。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就进一步提升了会计信息的集成性和时效性。管理会计重视全过程控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了企业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并能应用绩效评价、投融资管理与分析、成本管理与控制、价值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多种方法,来为企业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价值。可见,互联网、大数据强化了管理会计的职能,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相关活动的联系,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了管理会计技术创新。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技术与以前相比,实现了创新发展,管理效率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浪费程度降低。此外,开放式的共享协作服务,也能增加企业各部门的协作,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也会相应地不断更新,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及时的数据与决策、分析和预测支持。

三、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一)理论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引进和推广“管理会计”,实践领域也逐渐开始应用,出现了实际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控制,责任成本管理等,21世纪后又出现了作业成本法/作业管理、经济附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等。不过,与国际学术界相比,我国管理会计起步相对较晚,理论研究水平较低,从20世纪70年代,中国会计学界才大量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余绪缨(1981年)、杨时展(1982)的研究,其对西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了介绍。一批管理会计教材也开始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如余绪缨编著的《管理会计》(1983年)、李天民编著的《管理会计学》(1984年)。随后,其他教材和译著也不断面试。在此阶段,我国已基本完成管理会计引进工作。此后,学术界针对管理会计的对象、职能、目标、原则、方法、理论基础、理论框架、管理会计学科属性及其与相邻学科如财务管理的关系等,进行了理论研究。之后,越来越多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开始进入会计学界与企业界,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在中国的普及、推广与运用、发展。纵观管理会计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完全摆脱向西方借鉴的理论研究影子,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较大,虽然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但却缺乏丰富的学术思想,难以较好地为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

管理会计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支持企业创造和价值分配、决策等。学界研究者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对管理会计提出的挑战和机遇,积极改进观念,尽快终结“模仿式研究”“取经式研究”,树立“研究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式的国际化”的理念,做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管理会计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尽快融入世界知识主流。一是创建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学派”。“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是任何商业行为的基础。研究者要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与资本市场的框架,熟悉商业模式且擅长数据分析,这样才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创建我国高水平且融入世界知识主流的“管理会计理论学派”。

(二)实践应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展新时期,企业必须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便是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也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企业管理层要深刻认知到管理会计的积极价值,借助管理会计推进企业财务转型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也必须要进行观念转变,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技能。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企业要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在目前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更加清楚地看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将其尽快纳入到企业预算中,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领域要加强创新,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提高管理会计研究水平。在实践应用领域,企业要强化管理会计的应用,立足企业实际,将互联网、大数据思维与管理会计应用结合起来,以使管理会计发展与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