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居家健身发展路径分析

2020-12-23张禹李航

锦绣·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

张禹 李航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休闲健身产业、冰雪产业、体育制造业等造成较大影响。研究认为,疫情中居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居家健身被迫成为许多民众的选择。疫情后整个体育产业出现数字化技术运用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不断加速,产业红利不断释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各级相关部门加大体育产业优惠扶持力度,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体育企业自身明确自身定位,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避免居家健身人群流失,推动居家健身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关键词:新冠疫情;居家健身;健身热

前言

2019 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进而席卷全国。2019 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却为全民健身的发展系统地去除了不利因素,此外还引发外部大量优质体育锻炼信息有效触达国民,为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展,教育以及发展机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分类有序开放公共场所。[1] 随着中国抗疫情取得巨大战略性胜利,各种公共健身设施陆续开放,人员密集的社交娱乐活动会受到限制,谨防部分地区疫情反弹。疫情期间人民被迫待在家中进行训练,随着疫情的趋缓,居家健身因其具有安全性更高,经济花费较低,可操作性强,时间成本花费少等特点,仍会受到不少健身人群的追捧。

1.0疫情对整个体育产业造成巨大危机

1.1疫情对休闲健身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基本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学者沈克印指出从健身休闲行业的每年业绩规律来看,2月和3月两个月份是营业旺季,但是因为疫情以户外运动和大众健身为主体的健身休闲俱乐部被迫关门歇业,营业额大幅减少,其中部分俱乐部还要面对较高的租金、专业人才流失,基本器械维护,客户黏性降低等问题,处于破产的边缘[2]。疫情导致体育休闲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人民的锻炼意识日益强烈,居家健身适时成为满足群众运动需求的重要方式。疫情期间的人际隔离,限制了体育线下的体验,参与以及聚集性的活动,但在群民居家隔离情景之下线上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欲望被极大限度地激发。

1.疫情对冰雪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受2022年北京冬奥会影响,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 建 设 规 划 (2016—2022年)》等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到2022年滑冰馆的数量将多于650座,滑雪场的数量将达到800座,到2025年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疫情影响下本该是冰雪旅游旺季的一二三月份,游客数量呈断崖式下降,据 2019 年度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估算,2020 年我国营业的滑雪场总数会从 770 家降低至 720 家左右,滑雪人次则会降低至1100万左右,同比下跌 47.37%,,按 2019 年滑雪人次年增长率估计,行业短期内收入损失约为 81.5 亿元左右[3]。学者鲍明晓指出冰雪产业,特别是各类冰雪度假胜地和大中型滑雪场,即使按乐观估计,3月中旬疫情基本结束,2020年可运营的雪季也基本结束。很难挽回损失。 [4]

1.3疫情对体育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

据艾媒网《2019全球及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指出以安踏、李宁等中国本土运动品牌营收业绩看,得益于线上线下业务发展,2018安踏营业收入达到241.0亿元,相较2017增长44.4%;李宁集团电商业务收入营收占比约为21.0%,同时虎扑识货、KEEP等内容电商也逐渐崛起。艾媒北极星互联网产品分析系统数据显示,2019年3月KEEP APP月活用户数量超过1500万人,环比增幅4.9%;中国体育消费新型业态发展迅猛。[5]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国产品牌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暂停了疫情高发地区的所有门店,其他地区的门店也选择了关闭或者调整了营业时间;安踏体育用品公司发布了公告,截至2020年2月14日,国内地区有超六成门店仍处于停业状态,并预计至下半年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据新华网报道,受疫情影响,体育用品行业整体处于低谷,2020年1月最后两周交易日,李宁、安踏、特步等体育用品股集体走弱,累计市值蒸发300亿元人民币。体育制造业亏损严重,如何转亏为赢,是企业亟需处理的问题。

2.0疫情危机下蕴藏着转机

2.1国家政策给予各类体育企业优惠政策,给与群众积极引导。

对于疫情造成的體育产业暂时性危机,各省市体育机关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抗疫情稳发展的补救措施,如促进体育企业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社保缴费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减免企业场馆房屋租金,鼓励以数字技术为媒介的体育新业态、新消费,支持体育彩票销售和优化企业服务机制等[6] 上海市出台《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2条措施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北京出台了滑冰滑雪场的用水用电补贴政策;浙江省体育局为帮助体育企业共克时艰发布了《致全省体育企业的公开信》等等。

2.2 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大众广泛认同,夯实运动健身在我国发展的社会基础

2.21普通民众的观念转变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如今中国人的健身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前那些机械的、单调的、比较枯燥的整齐一律的健身手段,更多倾向于参与融入时代气息的瑜伽、体育舞蹈、街舞、攀岩等时尚运动。大众喜欢的这些运动项目,是构建我国全民健身文化的重要主体之一。最新发表在《柳叶刀 -全球健康》[7]的研究显示: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 390万人通过充分的身体活动而避免了过早死亡。疫情之下,社会公众越来越意识到强身健体和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性,特别是钟南山院士的健身视频被广泛传播之后,更多群众患者不但提高了自身防范意识,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主动追求健康与主动健身的重要性。

2.22对相关企业的经营方式产生影响

疫情之下,体育企业除享受体育产业扶持政策红利,应把握商机,通过线上服务,找寻体育消费热点,实施“自救”措施。譬如:线上运动平台Keep、超级猩猩、乐刻等知名健身俱乐部纷纷推出线上直播课程;李宁、安踏等多家体育用品公司纷纷通过微商城、拼多多、朋友圈等多个新兴渠道推动线上销售。

2.23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成为主流

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业态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经济模式。疫情过后,体育产业政策红利会得到充分释放,体育企业也会进一步提高线上办公或经营能力,线下和线上融合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消费者购买居家健身器材的人数持续高涨,京东平台大数据显示羽、乒乓球拍、哑铃和跳绳等运动器材的成交额同比增长70%,拉力器、划船机等健身器械的成交额同比增长110%和160%。疫情的影响阻断了传统的线下销售,各体育用品企业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的消费模式,以固定的时间开始在网络直播间、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中进行销售,虽然网络经济很早就已经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但此次疫情更是滋生出新的体育产业消费模式,随着复工复产的陆续进行,“线上+线下”的体育销售模式或将成为体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8]

3.0居家健身优势体现

1.低门槛,参与性强。学者孙湛宁,胡博然在一份民众居家健身意愿与参与情况调研报告中指出30.3%的调查对象主要采用徒手健身的方式,使用健身器械和日常用品占比分别为4. 6%和 12. 4%。这一方面体现了居家健身低门槛、易参与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器械在普通家庭中普及程度较低。[9]

2.指导简便,可操作性强。国家体育总局也及时推广健身的科学方法,动员知名运动员、教练员制作健康科普知识短视频以促进居家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倡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众多群众因疫情被迫待在家里,突然出现大量空闲时间,会触发有健身倾向性强和健身习惯的部分民众的锻炼行为,即便在家庭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也难以阻止体育爱好者的锻炼热情,爱好者通过各类健身APP、各种健身微信群,朋友圈等相互鼓励锻炼,利用各种社交类APP上传在家锻炼视频,都推动个体投入到锻炼中去。

3.内容多样,可实施性强。

疫情之下,人们“宅”在家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运用,促使体育产业供给方式发生变化,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体育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在短期内体育消费需求被迫从线下转移到線上,直播健身、线上培训、等线上销售模式快速发展,催生了“宅经济”,满足了个性化的体育消费需求。譬如:线上知名运动平台keep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推出“科学健身18法”和“7天健身计划”,同时整合课程资源,为人们提供更有趣和更丰富的体育体验。截至2月26日,在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上组织的三个居家健身活动和赛事,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26亿次;此举为居家健身提供了广大的受众。如何将这些短期的流散型的客户转变为长期稳定客户是居家健身发展的根本。

3.1居家健身项目选择

1.对于居家的健身项目可以选择广场舞,太极拳,健美操,跳绳,慢跑,体能练习,慢跑等一些以有氧训练和功能性训练为主的活动,对于没有一点训练基础的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游戏以及一些呼吸训练,如果空间限制,可以跟着网上做做简单的有氧运动,另外也可以做一些自重深蹲,仰卧起坐,波比跳等运动,空间允许可以做一些能够提升心肺功能,减脂的运动如HIIT,变速跑等一些运动幅度较大,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项目,刺激到心血管系统,让血液循环进一步加快。

2.加入中国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中国传统体育中的八段锦、五禽戏、导引养身功、太极拳、气功等健身功法,是人类调动自身机能提升免疫力,对抗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是中华文明千年传承积淀而成的瑰宝,中国抗“疫”经验之一即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这些传统健身功法的功能。[10]

3.学者黄海燕,徐开娟指出智能化引领健身产业新趋势,其中以VR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产品,以线下体验+线上交互的社交方式形成“VR健身经济圈”“VR健身交际圈” “VR健身娱乐圈”三大圈层,为用户带来超越现实的趣味健身体验。[11] 此外学者朱永皓指出随着VR技术的发展,VR智能健身单车因其自身的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的关注,此外(2018年美国拉斯维加斯CES世界消费电子展览上,VR健身器材成了一大热门。从长久来看VR技术的体育设备因其科学性,趣味性无疑会成为休闲健身新的消费热点。 [12].

4.根据个人能力购买一些力量训练器械,如哑铃,杠铃,跑步机,划船机等训练器械,进行慢跑以及一些力量训练,保持乃至增强自身的肌肉力量,肌肉爆发力,减少脂肪囤积,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没有训练经验的人群可跟随健身APP做训练,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强化自身的安全观念,防止运动损伤以及意外的发生。

3.2居家健身目标人群目标消化与利用

疫情期间健身软件悦动圈,每日瑜伽和KEEP等都在疫情隔离期间实现了用户的爆发性增长。这些新的用户通过健身APP所提供的技术以及服务,将实现训练与APP的更紧密结合。疫情期间健身APP用户的剧增多半是由于隔离期间的“宅刚需”,健身软件的体验效果因人而异,因此疫情结束后如何有效减少新增客户流失成为健身APP营销的核心。为此,健身民众对健身APP的关注点也会加强不同软件之间的竞争,后疫情时代不同的健身APP之间对于研发特色产品,确立自身定位,增加附加值,避免同质化现象将成为健身APP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疫情期间所激发的运动受众不稳定,疾疫过后的局部健身潮的兴起是基于“宅刚需”之后的应急性锻炼。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疫情所引发的健身热潮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后消退。[13]原因主要是新增的健身人群没有长期的健身习惯,其在疫情期间形成的短期的身体认知会在疫情解封后由于各种工作生活琐事而逐步怠慢,甚至慢慢消失。虽然疫情期间爆发的健身潮给健身知识,身体生理知识地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契机,但是怎样促使应急健身运动参与者的转变为长期的稳定的健身人群?怎样才能促使在疫情期间所购置的体育用品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3.3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新态势。

新冠疫情结束后体育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紧密融合,此外之前主要依靠线下进行发展的体育休闲健身产业也迎来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其特点会表现为为一,随着居家健身的火爆,运动健美类APP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身体训练与科学技术的会联系更加紧密。二,线上的体育休闲健身和健身指导课程将更加火爆。健身产业的训练视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其中加强课程的开发和增大产品的影响是其发展的关键。三,注重健身企业内部团队的培训,产业的发展模式,营销策略创新都将是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科学训练是新时代健身行为追求的目标,如何将身体行为与数字化有效结合,更好的实现供给内容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健身APP的立身之本。

4.0建议

1.找准居家健身人群定位,激发体育热情,寻找体育热点。

首先需要相关体育部门结合实际在顶层设计上给出方案并合理引导。其次找准定位,新冠疫情之后爆发的健身潮以及体育需求的人群以中青年群体为主,这个群体的人口会有较强的健身锻炼和体育参与的诉求,但需要考虑到其生活压力已经快节奏生活对其健身实施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疫情结束后其之前养成的训练习惯很可能会应为工作生活压力逐步改变甚至放弃。针对这部分人群给与合理的引导尤为重要。完全可结合健身APP完善奖励机制,激励参与者自己设计居家健身项目,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练习,激发其兴趣,丰富居家健身内容,促进居家健身活动可持续发展。

2.促进体育产业升级换代,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推进合作式共享共治。

重视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体育经营新模式。通过智能化引导健身产业新趋势,激发广大居民体育消费潜力,推进体育产业消费提质扩容,在体育产业细分市场中,找准市场定位,树立自身特色,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加大科技创新,走出一条体育发展科技创新之路,此举不但需要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指导政策政策,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利用好专业体育院校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推动体育企业的创新驱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的高精尖科技人才。

5.0结语

疫情虽然短期内对我国的整个体育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对我国体育产业来说说是危机中带着机遇,它带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多元参与机制的建立。但不会改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更不会阻碍“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前进步伐。疫情过后体育产业消费会迎来一个新的爆发,体育企业要沉着思考,抓住机遇,寻找促进自身发挥的未来之策。

参考文献

[1]必应.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们该如何生活?[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5/13/content_5511348.htm,2020-05-13.

[2].      沈克印,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应对.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0. 36(02): 第14-19页.

[3] 中 国 滑 雪 产 业 白 皮 书 : 国 内 滑 雪 市 場 增 速 放 缓出 现 分 化[EB/OL].[2020022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937115800025831&wfr=spider&for=pc)

[4]鲍明晓.体育产业如何应对“炎症风暴”?疫情无法改变14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底层逻辑![EB/OL].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215132,2020-02-23.

[5]艾媒网.艾媒报告 |2019全球及中国体育消费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EB/OL].https://www.iimedia.cn/c400/64188.html,2019-04-25.)

[6] [1]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EB/OL].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2344/u26aw63478.html,2020-2-7.

[7] STRAIN T,BRAGES,SHARPSJ,et al. Use of the prevented fraction for the population to determine deaths averted by existing preval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a descriptive study[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2020,8: e920 - 930. DOI: http: / / doi. org /10.1016 / S2214 - 109X( 20) 30211 - 4.

[8] 樊轶侠.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数字治理能力[N].中国经济时报,2020-03-05(4)

[9]孙湛宁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民众居家健身意愿与参与情况调研报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0. 43(03): 第46-56页.

[10]鲍明晓.“新冠疫情”引发的国际政治变动对全球体育的影响与中国体育的应对之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3):1-5.

[11]江小涓等著.体育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国际经验及中国案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12]朱永皓与吴磊, VR技术在体育领域内的应用与展望.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10(06): 第245-246+248页.)可以看出VR智能化健身装备未来必有巨大的发展。

[13]云南日报.非典过后健身泡沫在消退[EB/OL].http://sports.sina.com.cn/s/2003-07-02/1207485465.sht-ml)

作者简介:张禹,1993年4月出生,男,汉族,籍贯:河南周口,现就读于成都体育学院外语学院2018级体育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赛事翻译。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
扩张与限缩: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构成要件辨析
新冠疫情下中职护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
疫情期间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浅谈疫情下城商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新冠疫情下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新冠疫情下的网络媒介动员:视角、反思与展望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