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人家的孩子”也有你不知道的忧伤

2020-12-23郝景芳

润·文摘 2020年12期
关键词:薛定谔卡尔维诺时刻

郝景芳

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曾经被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打击过。很“不幸”,我好像就是这样一个不受欢迎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其实我自己知道,我记忆中的成长岁月,失落多于骄傲。

我在学业上一直追求“遥远的光”,就是一种“未来我的人生要像这样”的模糊的感觉。但考试从不是我的主要目标。语文老师鼓励我们自由写作,我于是幽默点评《三国演义》,也写了些讽刺现实的东西,还羞怯地写了几个小说。那个时候的我,野心勃勃地想要在高中的时候出版一本畅销书。

但高一之后,一系列的阅读让我开始无法提笔。先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当时就被惊呆了:怎么还能有人写得这么好!不动声色的讽刺、突如其来的转折、惊人的想象,一切都是更高级的写作手法。然后我读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又被惊呆了:怎么还能有人如此轻灵又深刻!没有任何炫耀学识的大段落,没有厚重的历史渲染,但就是能在每个章节读出哲学的闪光,看出作家的洞见。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写作就谦卑多了。为了贴近心中的光,我从中学到大学一直尝试,一直笨拙而艰苦地尝试。至今我仍活在时时出现的气馁中,又在气馁中继续鼓起勇气前进。

有人问我:你这么喜欢文学,为什么不读中文系?因为还有另一个更远、更强烈的光在吸引我。

小学三年级时,我爱上了看《少年科学画报》,被里面富有趣味的机器人漫画迷住了。后来读《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里说,宇宙里有一种奇特的星星:“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的物质,都需要一万艘万吨巨轮才能推动。”我当时惊呆了。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会有一些晕眩时刻,这些就是让我目瞪口呆的晕眩时刻。

高三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一些有关量子力学的科普作品,被深深吸引住了。后来,顺着这条线,我读了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的著作。我后来了解到,薛定谔三十几岁发表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他写的《生命是什么?——活細胞的物理学观》直接影响到克里克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他对古典哲学和古印度哲学有深入研究。他懂六国语言,他业余时间喜欢写诗,喜欢雕塑,喜欢和朋友一起散步,讨论生命哲学。他低调、内敛、思辨能力强,对经历的“二战”磨难讲得云淡风轻。

他就是我最想成为的那类人:洞悉世界,洗尽铅华。

大学时我最大的失落就是发现我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成就,恐怕永远也赶不上偶像的。

我的成长就是这样,我的努力是因为心中有光,忧伤也是因为心中的光。这样反复失落和忧伤的过程中,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100分,最后哪怕只做到10分,内心虽然会感到失落,但也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很拿不出手的成绩已经比周围人的高一些了。

把梦做大一点没坏处,梦做大了,现实中的挑战就都是小事了。

(林冬冬摘自《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猜你喜欢

薛定谔卡尔维诺时刻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伊塔洛·卡尔维诺
薛定谔方程
读《生命是什么》:从薛定谔的猫到薛定谔的一切生命
喜欢什么就去学什么吧
问:薛定谔之猫是死了还是仍然活着?
一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