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23朱红云

文理导航 2020年28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渗透策略历史教学

朱红云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多样化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及历史思维,以促使学生对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形态的历史事件有清晰认知,并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本文就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红色教育;历史教学;渗透策略

中国现代发展史,就是广大人民在党的坚强带领下历尽艰难险阻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红色教育即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所形成的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发展史,也是新中国历经磨难诞生的一段系统而完整的史实,组成了我国现代史中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需要教师在这段历史教学中,基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红色教育内容不断进行丰富和拓展,以生动呈现那段特殊时期的事件及思想内涵。同时,紅色教育不仅在战争时期发挥出强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在目前国家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同样具有宝贵的教育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铭记这段光辉历史,引导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一、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积累,并对外界事物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对事物及史实形成了一定的辨析判定能力,以及在社会中应当恪守的道德准则,应当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高度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健康价值观的冲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三观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适时融入红色教育,引导其对当今社会的多元化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与判定,有助于巩固学生在以往教育中所形成的德育观,努力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格及健康人格的人。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个更加民主、文明、富强的现代化中国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二、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开展红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优秀人格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期间包含着一段段可歌可泣历史事件及英雄事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感染力强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教材。教师需要充分借助并挖掘教材中的史实资源及人格教育资源,展开红色教育,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完善及爱国主义情怀感召,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达到红色教育目标。中学生因其年龄及心理特点,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发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那一段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史实及英雄事迹,会激发起他们对英雄前辈的崇敬之情,也会激励他们承继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强大动力。如在红军长征时期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和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诗篇,革命烈士江姐、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英雄为革命事业英勇赴死的气节代表着他们的信仰,对中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改教日月换新天,领袖们的革命传奇及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及感人的事迹,都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教育,激发起他们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祖国的内在动力。

(二)使学生借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红色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史上,在华夏大地处处留下红色文化的印迹。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到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从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到红色故都江西瑞金,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取之不尽,是对下一代进行红色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养,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圣地、演唱革命歌曲、朗诵革命诗篇、观看革命电影等活动,以生动感人的故事、铿锵有力、优美抒情的音乐作品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受到真实的红色教育,培养祖国新一代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三)在历史教学结合红色教育中感知历史

中国革命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有着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与品格、他们的精神与信仰感人至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转变传统的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借助多种资源和教学方式进行红色教育,充分挖掘出红色文化中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及其感人事迹,带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与触动。如,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北平无战事》《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烈火中永生》等影视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英雄纪念馆等,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历史,受到生动的教育。如通过观看影片《杨靖宇》,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中全面了解杨靖宇为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奋战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光辉事迹,强烈感受到关于革命的信仰的力量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激发起他们内心对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和努力建设新中国的远大抱负。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革命题材影视作品,还有助于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拓展,使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情境,产生强烈的心灵震动。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我们当今的生活,思考战争时期从领袖到普通百姓的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及感人事迹,使其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来不易,正是源自于革命志士牺牲自我成就民族大义的高尚情操。通过这种红色教育模式,有效激发学生产生承继先烈遗志的爱国之情与报效祖国之行,并直观认识到作为祖国的建设的后辈,应当发奋学习,报效国家,用自己新的奉献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自身所应承担起的历史责任感。而这种教育,将会成为支撑他们在一生中奋发有为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体验红色经典事迹升华学生思想境界

红色教育中,阅读红色文学作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红色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包括城市与乡村广泛的题材,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趣味性。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和推荐,使学生得以阅读更多优秀的红色经典原著,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也会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如在讲授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教师可为学生推荐阅读《赵一曼》《铁道游戏队》《烈火金刚》等著作,在进行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教学中,可为学生推荐阅读《红岩》《林海雪原》等著名作品。在閱读增进学生对革命战争史实了解的同时,教师还可采用作品精彩片段改编成戏剧剧本的方式,通过学生参演其中角色,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历史事件及人物经历和心理特点的体验。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将作品特定的场景投射到自己的体验中,并产生与角色相通的情感、心理活动,将外在环境与学生内在心理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还可组织讲述经典战争故事、知识竞赛及征文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多方式深刻感悟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的传播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使得红色教育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使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得到有效拓展,也为红色教育提供了多种渠道与方式,促进红色教育的质量提升。如,可从网络上下载各类关于红色教育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看完教学视频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教育的内容以及所受到的内心触动展开讨论,使学生从红色教育中接受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与信念的熏陶。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且需要随着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涵,以充分发挥历史教学教书育人的职能。这是对历史学科特点的体现,同样符合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及形式,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

综上所述,红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学生的革命历史及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时事展开红色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铭记这段光辉历史,引导学生在红色教育中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思想内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小清,龚玉秀,张华荣.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协调社会[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4(03):91-92

[2]安小文,李祖平.试论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方法与价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03):21-24

[3]薄存旭.我们需要怎样的红色文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0(28)

(江苏省泰兴市根思初级中学,江苏 泰州 225433)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渗透策略历史教学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论徐特立思想从“教育救国”到“红色教育”的转变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发挥红色教育阵地优势拓宽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党校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