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初探

2020-12-23王俊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识统编教材文言文

王俊峰

[摘 要]针对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陌生感、难读、难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师可以从以读为本、方法指导、语言实践、深度学习、适度拓展等方面进行教学,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初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49-02

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文言文感到比较陌生,觉得文言文很难读,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个明确的目标定位。

基于语文教材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初识”。这里的初识主要是指以下方面:一是指见个面,认识一下。通过阅读文言文使学生明白文言文是另一种文体,它有别于白话文。二是指文言文教学应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并不是很难读,相反还很有意思。三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四是指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那么,基于“初识”目标引领下的文言文教学该怎样实施呢?

一、以读为本,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读熟、读通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与基础。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朗读有哪些要求呢?

首先是要读正确。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和课下注释把课文读正确,读出句子中的节奏、停顿,朗读时要做到声断气连。如在《司马光》一文中,“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个句子,如果学生不能把其中“声断气连”的感觉读出来,只是机械地停顿,那么这样的朗读就会少了许多文言文特有的韵味。其次是要读通顺。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文从字顺,断句合理,通畅自然。最后是要读出韵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象文章所描述的画面,把文章特有的深意和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之中。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这句话的朗读指导上,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一边读一边想象:树上的李子怎样多?孩子们看到这些李子会说些什么?他们又是怎样“竞走取之”的?在想象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读出画面感,读出文章的韵味。

二、教给方法,在方法指导中理解内容

提到文言文,许多人想到的就是需不需要翻译。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置之不理,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把文言文读懂;另一种是字字落实,即对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放过。那么,文言文到底该怎么教呢?对文言文中字词的教学不要走极端,要适度而为,防止囫囵吞枣、不加理解地让学生朗读与背诵,教师不必强求逐字逐词地翻译,而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统编教材其实在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已经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司马光》一课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話讲一讲这个故事;《精卫填海》一课要求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少年中国说》一课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再回答问题……从这些课后练习的要求可以看出,理解课文和字词是需要一些方法的,这些方法就是借助注释、结合资料、讲述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等等,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进行处理。

三、强化语用,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语言实践应作为每一节语文课的任务和要求。因此,不管是平常的课文教学还是文言文的教学,教师都应始终把关注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不断提升语用能力。

如在《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一说;然后让学生再次用心读课文,与文中的文字直接对话,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这个故事讲一讲;最后教师进行示范,以使学生明白“适当增加内容和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形象生动。教师紧扣课后练习,让学生从“基于经验说故事—读通读懂讲故事—学着把故事讲好”三个板块展开学习,层层递进,学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走向表达。

四、比较发现,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思维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文言文的教学,不光要让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还要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文本的内容和主旨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比较、质疑、发现中,在“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辨中深入学习课文,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时候,教师在板书的词语(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中间特意加上了“——”把它们隔开,并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些词语是反义词。教师再让学生具体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有学生在思考之后回答:“车盖”和“盘盂”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样子大,一个样子小;“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一个感觉冷,一个感觉很热。还有的学生发现这两组词语一组写的是太阳的样子,一组写的是太阳给人的感觉。就这样,从引导学生发现“车盖、盘盂”和“沧沧凉凉、探汤”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适度拓展,在拓展中感受传统文化

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学习文言文重要的是感受、浸润、影响、滋养。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虽然较以往版本的教材增加了不少,但实际上一个学期一两篇的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不够的,因此采取“1+X”的教学模式就很有必要。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种拓展是教师根据所学文言文的特点为学生拓展相应的阅读篇目。

这样的拓展可以深化学生对同一特点文言文的理解与认识,开拓学生的眼界。

另一种拓展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讲故事、表演读、排演课本剧以及制作人物标签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丰富学生的学习。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样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统编教材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准确把握文言文的目标定位,深入思考,积极大胆地展开实践,以切实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让经典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开花,成长!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初识统编教材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初识地球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初识“一线三直角”
初识海湾女神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