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0-12-23范帆侯子峰

时代经贸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范帆 侯子峰

【摘 要】绿色审计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目前绿色审计活动存在国家与区域审计标准不统一、绿色审计法律不完善和生态文明促进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影响了绿色审计活动价值。研究以绿色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为前提,结合绿色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绿色审计;促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指引下,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并且对生态文明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绿色审计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独立监督工具,通过对生态环保领域政策、专项资金使用状况和生态文明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计,进而形成相关审计意见和具体建议,为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一、绿色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绿色审计是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发挥绿色审计的生态监管职能,对经济主体生态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分析,从而推动生态文明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有效规范资源利用行为,实现了生态良治的发展目标。

(一)意识培养,引导社会重视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绿色审计是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重要补充,对维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完善的绿色审计宣教机制,引导大众重视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工作,形成了全社会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将绿色审计融入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环节,有效指引了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引导全社会积极维护生态。

(二)规范资源应用,及时有效修复生态

绿色生态经济是当前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将绿色审计引入经济活动,有效评价经济行为,规范资源应用过程。绿色审计主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生态环保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生态环境项目建设状况进行审计监督,对生态环境资源消耗状况形成完善认知,优化生态产品供给,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实现了生态资源的最佳应用。最后,通过将绿色审计发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传递给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实时出台相关干预政策和解决方案,有效发挥了绿色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免疫功能”,及时有效修复生态环境。

(三)融合升级,推动生态文明与产业经济协同发展

现阶段,开展绿色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已成为践行国家生态战略的重要保障。绿色审计是生态环境控制的重要工具,依据法律法规对经济主体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审计监督,有力发挥绿色审计在产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与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建立绿色审计体系,全面核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与环境消耗,便于实时调整和优化传统核算、评估方式,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持,有力推动了产业经济向绿色、生态升级转型。

(四)优化治理,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通过开展绿色审计,充分履行政府在审计、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的职责,为生态文明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持。首先,改善了生态环境审计体系,实现生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传统审计片面关注经济效益,对生态文明建设缺少关注。通过借鉴欧美国家绿色审计经验,创新审计方法、完善审计理念,将生态资源消耗状况、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纳入绿色审计体系,进而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等多个视角对生态资源的使用状况、资源存量进行全面审查,提高了审计活动的客观性。其次,审计机关通过开展绿色审计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融合的综合审计报告,实现了生态文明的科学审计、精准监督和及时反馈。最后,通过开展绿色审计,有效收集、披露生态环境信息,实时、全面反映生态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审计建议,为政府制定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相关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约束和科学监督,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从而达到生态良治目标。

二、绿色审计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背景下,对经济活动进行绿色审计已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需求和新内涵,由于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绿色审计的周期较长,加上绿色审计内容较为复杂,影响了审计效果的客观性。面对经济利益与生态环保需求的复杂博弈,开展绿色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绿色审计缺少有效实施方法和科学评估标准

绿色审计是在传统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审计体系,由于绿色审计对象的独特性,影响了绿色审计的应用范围。目前我国绿色审计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发展相对滞缓,缺乏良好的评估标准与方法,增加了有效开展绿色审计的难度。此外,从事绿色审计工作的人员大多仅有财务会计知识背景,审计方法、流程仍停留在传统财务审计思维,缺少对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审计,影响了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在审计方法上,仍使用审阅法、分析性复核等传统手段,缺少与本地区生态文明实际相关的审计指标和标准,增加了绿色审计的成本和时间支出,很难获取全面、完善的绿色审计结论,影响了绿色审计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有效监督等各个方面的有效应用。

(二)绿色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善

綠色审计是推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完善的绿色审计法律作为支撑。首先,目前绿色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协调,出现了审计内容重叠、矛盾突出等问题。现阶段绿色审计政策、法律多从国家视角出发,缺少与区域特点的有效融合,绿色审计存在盲目性,影响了绿色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部分地方政府仍以经济发展理念为主,对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缺乏充分重视,缺少针对性绿色审计政策。其次,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中缺少专门针对绿色生态的审计法律,现行审计法规与生态环保法之间未能形成完善的衔接制度和配合机制。最后,绿色审计的基础是对绿色会计信息进行完善披露。但目前审计法规、准则体系缺少对绿色审计、绿色会计方法的有效关注,绿色会计计量方法不完善,会计准则缺少绿色会计规定,影响了绿色审计效果。因此,要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尽快完善绿色审计法规、绿色审计准则和绿色会计方法,确保绿色审计有序开展。

(三)绿色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目前绿色审计缺少对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未能有效发挥绿色审计的应用价值。与一般生态环境监管活动相比,绿色审计具有内容针对性、目标预防性等特点。由于对绿色审计与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认识不足,影响了绿色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一,审计内容不全面,绿色审计监督成效不佳。目前绿色审计主要对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的应用状况、对生态环保领域的法律法规应用效果等内容进行审计,绿色审计多属于事后审计监督,未能从绿色经济视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必要的社会效益审计、生态环境政策的审核评价,影响了绿色审计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效。第二,审计结论未能及时揭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问题、隐患,无法及时、预防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绿色审计的价值应用。

三、开展绿色审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路径

绿色审计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生态保护相互博弈的结果,在生态经济理念下,绿色审计已成为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为充分发挥绿色审计的促进作用,要注重整合绿色审计资源,完善绿色审计法律规范,推动生态文明绿色审计常态化开展,发挥绿色审计的监督职能和促进作用。

(一)整合审计制度,完善绿色审计领域的法律规范

要积极填补绿色审计领域的立法空白,统一法律标准和规范,为开展绿色审计活动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完善立法机制,对参与绿色审计工作的机构、主体进行明确的职责权限划分。要构建国家制度、绿色审计制度与多元审计机构相结合的绿色审计机制。目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绿色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要针对绿色审计对象与内容的复杂性特征,优化审计制度,制定与生态环境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审计制度。要针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等各类组织特点,出台完善的绿色审计规范、权限职责,使各方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另一方面,要对绿色审计领域的法律规范进行整合,及时弥补空白区域的审计法规。要积极学习、借鉴欧美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细化绿色审计法律规范,提高绿色审计的可操作性,推动绿色审计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凝聚审计合力,构建政府主导、全面参与的绿色审计新格局

要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绿色审计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等特点,积极推进绿色审计与其他相关专业审计活动相融合,集聚绿色审计合力。第一,注重建立由审计部门主导、生态环保、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协同、市场机构与公民广泛参与的联合审计机制。通过将各部门的经济数据、环境治理数据和自然资源数据相融合,提高绿色审计效果的全面性。第二,要注重引导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绿色内部审计机制,提高企事业单位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要加大专项审计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引入第三方智库、市场化外包企业或专业审计机构来参与绿色审计,有效弥补绿色审计主体相对单一问题,切实发挥绿色审计作用。第三,要注重调动大众参与绿色审计监督的职责意识。通过开展绿色审计宣教工作,增强大众对生态文明的内生保护动力,引导大众参与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积极意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三)发挥利用审计结论,促进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

在开展绿色审计时,不仅要精准分析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也要提出专业审计建议,为有效开展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要完善绿色审计理论研究,在总结传统审计理论、方法经验基础上,注重适时补充、及时完善绿色审计规范和准则,探索有关生态文明领域的绿色会计计量方法,要构建符合生态文明领域的审计业务矩阵和审计工具箱。通过将文件审查、案例研究等基本审计工具与专家小组、国际基准等特殊审计工具相结合,直观、有效反映生态文明实际,全面实施绿色审计。要将审计、环保和会计等多领域技术标准相融合,探索适合绿色会计的全新方法和技术规范。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特征和审计要求,构建完善的绿色审计评价体系。通过对绿色审计评价体系进行全面覆盖,明确审计指标细则,优化绿色审计结论。通过充分履行绿色审计监督职责,全力推进绿色生态审计,为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依托。

四、结语

绿色审计是生态环境领域极为重要的监督手段,对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应重视发挥绿色审计的应用价值,将绿色审计全面应用于生态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对经济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绿色审计,分析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因素,并根据绿色审计结果推动社会发展转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理想成效。

(湖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参考文献:

[1]王广立,戴晓红.企业绿色竞争力构建研究——基于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協调发展视角[J].财会通讯,2017,(16).

[2]邱吉福,高绍福,常莹莹.构建绿色审计应用框架: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J].东南学术,2018,(6).

[3]韩志勇.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绿色审计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9,(9).

[4]王爱国.环境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与体系重构——兼论生态文明审计的本质内涵[J].理论学刊,2019,(3).

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7BKS077)。

作者简介:范帆,(1986—)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方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侯子峰,(1980—)男,汉族,河北邯郸人,讲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生态哲学。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