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2020-12-23纪维

知识文库 2020年22期
关键词:艺术类跨文化英语课堂

纪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过度的学习西方的文化,从而造成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缺失,近年来的“国学热”、“汉语热”也显示了国人对于本国文化缺失急于解决的心态,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课堂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本文阐述了在艺术类大学英语课堂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实施途径的探究。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精深,资源丰富,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一次受到了重视,尤其是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是当今英语课堂的一次创新而又势在必行的体验。

1 艺术类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艺考的不断升温,各大院校陆续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如舞蹈学、音乐学、艺术设计、体育学等,可以说,艺术专业为一些学生打开了通往高等教育的大门,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高等教育,这些学生已然成为大中专院校的又一新生力量,独具特色,朝气蓬勃。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培养传统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底都深厚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于跨文化的需求。

1.1 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文明的凝练和融合发展而来的,它不仅饱含了中国人们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价值、道德情操、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各个领域内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关注度也逐渐高了起来。高校大学英语的开设不仅为我国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双向通道。

1.2 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跨文化语言学习过程中,大学英语课程更注重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实践交流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更趋向于交流的目的,加强大学生英语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身中正,在学习借鉴外国文化的同时,对中华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3 有利于中西方跨文化的交流

立足于本国文化,基于对外国文化的一定了解,能够利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即音乐学、体育学、美术学的学生,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这类学生更有机会去参与中西方的交流,增加学生的内在文化素养,为跨文化提供坚实的基石。

2 艺术类学生特点及教学现状

2.1 艺术类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

和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录取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分数都要低于其它专业分数,这主要是由于艺术类学生即将面临着自身所学专业课程以及文化内容考试,因此,学生会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都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这就必然会导致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这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发音不够准确,语法知识不牢固,词汇量相对较小。

Jakobovis曾经提出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因素及这些因素所占的比重:“才能占33%,努力占20%,动机占33%,其它因素占14%。”在上述因素中,智力因素不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而其它非智力因素都是可控因素,可以因学习者而改变,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和普通文化课学生不同,艺术类的学生,他们的专业性比较强,就业方向比较有限,学习动力明显缺乏,想要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必须从心里上改变他们的认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2.2 传统文化在艺术类英语课堂的现状

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走进课堂,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实践小学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教学依然认为,重知识,轻文化,英语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目标也是相对单一,即为了应付考试的各种题型,取得高分,在授课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但是不够系统,学生只是单方面的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没有参与其中,更没有亲身实践,很难记忆深刻,另一方面,英语教师没有很强的文化知识背景,在授课时候不能够深入的讲解,所有的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现今的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进展的并不十分顺利,学生学习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 传统文化融入艺术类英语教学的渗透途径

3.1 选择适合的教材,增加传统文化内容

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应选择和他们程度相适应的教材,如果太难,他们的重点都放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面,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传统文化上面,如果太简单,尽管可以多学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但是不能够很好的传授英语基础知识,依然达不到教学效果,其次,在选材时要认识到文化本身的整体性特征,注重选材的系统性。我校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葛宝祥主编的《E英语教程》,每个单元共5个模块,其中包括文化模块,例如,第一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八单元的文化模块分别是National sports和Tea culture in the UK and Japan,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对比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以及中国的茶文化,这样的教材比较基础又系统。

3.2 利用影视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场景再现

视频和图片对于学生是最直接的接受方式,具有很多的特点,能够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的观察对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端午节期间,上课会给学生放映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视频,包括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有关的活动,和端午节有关的人物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场景再现,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把其中一个场景进行描述,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取相关的音乐,自己编排舞蹈,为同学们带来舞蹈盛宴,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网上资源,为同学们讲解赛龙舟的规则,历史等,在他们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已经对传统文化有了自己的领悟,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解过程中,不仅加深了自己的理解,也让其他同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不止局限于表面。

3.3 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加深传统文化的理解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自己的本土文化,有些中西方的文化具有相似性,通过对比中西方的文化,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印象。例如:中国的国粹----京剧,很少有同学听过完整的京剧选段,更谈不上喜欢,西方也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两者均为17世纪的产物,风格却迥然不同的演奏风格,其中的原因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两者的产生时间、特点、表演风格,使得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在课堂上还可以进行西方文化的讲解,让学生去思考我国的文化里面有没有类似的,例如:圣诞节是西方盛大的节日,有着辞旧迎新的意义,学生们马上会联想到中国的春节同样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这样对比的讲解,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3.4 采取传统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传统评价的方式,即期末一张试卷就决定了学生的及格与否,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學生把学习重点还是会放在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在课堂上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所以采取传统评价方式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中间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刚兴趣的主题做PPT展示,要求内容全面,设计精美,可以有图片和视频,更重要的是在进行讲解是小组内的成员均要参与,或者写一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写作,要求有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等,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让课堂活起来,学生们的收获会更多。

4 总结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它的文化精深,资源丰富,让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责任,高校教师应担负起这个神圣的使命,艺术类学生的英语课堂渗透着传统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趣味性,讲解的专业性,也使得艺术类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英语课堂活跃起来的同时,掌握的本土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为我们的文化感到自豪。

课题:本文为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 “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90101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类跨文化英语课堂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