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2020-12-23施舒

知识文库 2020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专业

施舒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节奏的加快,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然而,对于中职生来说,也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心理上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也极为重要。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到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被赋予特殊的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幼儿教育,影响社会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因此,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也迫在眉睫。世卫组织将“心理健康”的概念定义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能够实现自我,能够应付日常生活压力,在工作中富有成效,并有能力为其社区作出贡献

1 学前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内很多学者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项义清、李长青、董晓云、陈欣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强迫症、人際关系敏感、焦虑、恐惧、抑郁等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其他项目与全国大学生相似,在常模上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症状与其他高校不同。具体原因与专业有关。具体表现为:一是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除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外,《指南》还规定了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大领域课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求学生精通钢琴、手工、舞蹈和绘画等技能。复杂的学习内容往往使学生厌倦应付,缺乏活力。其次,男女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被视为“女童之乡”。男孩作为幼儿园教师常常被认为是“无利可图的”。女孩多男孩少,性别失衡使学生在交际中很难互相补充。尤其是男生在交往中要么刻意回避,要么被女生“同化”,不利于其完整人格的形成。第三,学生处于敏感青年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不断升级。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青春期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从而导致盲目的自大或自卑情结的问题。四是学习、就业压力大,就业后待遇低、社会认同低,家长和社会期望值高的失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毕业后从事一线幼儿教师工作。目前,幼儿教师待遇低、流失率高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然而,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学生对未来的困惑和焦虑。此外,近年来,不断发生的“虐童事件”在幼儿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压力倍增,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目标片面并缺乏系统性

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在校学生的一般心理需求,最终促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完善人格,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然而,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许多师范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他们仍然把重点放在有心理问题或行为障碍的学生身上。教育过程的首要任务是干预学生的消极行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问题,缺乏预防意识。由于学前教育课程的复杂性,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课和技能训练,要求学生熟练地演奏、唱歌、跳舞、绘画和手工。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足,不能按计划安排和实施,难以连贯、系统地实施。

2.2 内容简单,缺乏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突出的心理症状与其他专业不同。例如,受男女生性别差异的影响,女生有明显的强迫症状,而男生的人际关系敏感症状高于常模。如何与许多女学生交流常常使她们陷入困境。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能考虑专业差异和性别差异,内容简单,主要在招生适应、异性关系、生活教育、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不可改变的环节进行等等。

2.3 未来职业情感的模糊性

在笔者工作的学校,很多学生都能通过师范专业的培训,认识到自己未来工作的光荣。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主动要求学习这个专业,他们只是迫于生活压力或家长、老师的劝说而不得不做出选择。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觉得难以忍受顽皮吵闹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种焦虑和恐惧的感觉。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着模糊的认识,他们的职业情感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他们没有从内心承认和接受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这种现象的结果是专业观念不可靠,毕业稳定性差,工作单位频繁变动,刚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职业情感。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开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而且要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节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还应注重积极认知风格的教育,积极情绪、积极情绪等情感体验教育、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职业认同、职业认知教育、适应性训练等,都更符合学前教育学生的需要,而且更多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和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1 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生活德育

要解决传统德育只注重说教、实效性差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首先,由于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他们擅长唱歌跳舞,擅长写作和绘画,并且走在时尚前面。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希望有足够的机会和场合来表达自己。这种热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二是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时间得到释放,进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心理满足,这也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和实施德育的好机会。因此,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实现自己的能力和社会价值,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荣誉,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进而激发自己的进取精神,激发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使命感。

3.2 学校应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要进一步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化,根据该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从而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试技能。其次,心理辅导员和高校辅导员在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在尊重学生权益和人格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筛查,对症状严重的学生要特别关注。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渗透到所有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比如,通过各学科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通过各种讲座,让学生感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教育感受;通过幼儿园的实践和组织各种社区活动,让学生有积极的专业性情感体验。比如江苏第二師范大学学前学院的留守儿童“彩虹伞”工程,很多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边远地区孩子的朴素可爱和对老师关爱的迫切需要。他们经常组织"多彩彩虹伞"工程等影响深远的活动,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高度认同,对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充满了积极的期待。

3.3 创造多种条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应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位应该接触很多人,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上许多人的能力。比如,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幼儿园实习岗位,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并通过与幼儿的真实接触,使幼儿专业学生学会如何与幼儿沟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走出去"活动。比如,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也能增加与更多孩子和其他社会人士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学习主体压力大、对未来职业不完全接受、人际交往能力弱等问题,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只有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4 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

所有的教育教学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含在校园环境和所有课堂教学活动中。亭台楼阁,是我们环境中最重要的功能。我们要美化校园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我们有花木亭台,甚至每一面墙和雕塑的美感。我们可以默默地传递积极的能量和信息,让学生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调整和放松,使他们的情绪和精神受到积极的影响。第二,学前教育各学科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比如设计一个创新的儿童游戏活动,完成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一个优秀的手工艺作品,都要及时鼓励和表扬。愉快自由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热情。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如果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感受到欣赏和认同,就会体验到积极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探究,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

4 结束语

总之,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心理现状、职业定位、学校的实际情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以预防和控制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的因素和合理的方法,可以解决学前教育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部分专业介绍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专业修脚店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