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新思考

2020-12-23仇正锋

成才之路 2020年34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摘 要: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两张皮”等现象。要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实践,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和模式。文章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完善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关键词:教学改革;内涵建设;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130-02

根据教育部有关会议精神,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丰富高等教育内涵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是检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坚定了新升本科院校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育人的办学自信,为学校端正办学思路指明了方向。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就是要回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职责上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切工作要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办好本科教育。

一、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观念,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新的人才质量观,把学校办学定位尤其是培养目标定位落到实处。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建立现代人才质量观。要以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要进一步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聘请有关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要应对经济转型升级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对准行业、职业需求,制定培养质量标准;建立专业能力培养与课程对应关系,构建模块化课程,强化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强化实践教学, 保证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在30%左右,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承担应用型实践型课程教学,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更加突出。(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突出能力培养,创新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融合联动的合作育人新机制。同时,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统筹协调,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加强专业建设,适应社会需求

(1)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有效适应社会需求。紧紧围绕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对接和服务地方支柱产业,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符合度,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加强专业的应用性建设和专业特色的培育,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相互支撑、优势明显的专业集群。以各专业群龙头和核心骨干专业为重点,支持优势专业建设,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带动全校专业内涵和质量整体提升。(2)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贯彻始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教学内容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以强化实践、开发资源、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为基本原则,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的方式和路径。改革教学方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知识基础、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反思和探究知识。

三、完善教学体系,健全育人机制

(1)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发挥考试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导向功能。要以突出能力、突出应用、注重过程、鼓励多样、强化反馈为基本原则,对课程考试方式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采用笔试、口试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撰写学术论文、读书报告,实验技能考核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多元学习评价机制,综合检测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育人作用和教育效果。要大力推进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3)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施“特色科技竞賽项目培育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科技竞赛平台和特色科技竞赛项目,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成学校的品牌和特色。完善竞赛机制,提升竞赛水平,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及以上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要坚持“合作发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思路,构建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探索建立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联盟,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和科研、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许翠玲,王明东.“三全育人”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高教学刊,2019(05).

[2]杨建.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3]季玉茹,张续赢,王金宏,王德忠.基于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04).

[4]阮晓芳.构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J].陕西教育,2011(03).

作者简介:仇正锋(1973-),男,河南开封人,政工师,创业咨询师,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