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肺清热方辅助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

2020-12-23林菲菲黄建平张世正谢尚任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咽痛宣肺天数

林菲菲 黄建平 杨 军 张世正 谢尚任 周 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南白象院区是温州市收治COVID-19 确诊患者人数最多的定点传染病医院。目前,西医针对该病尚无特效药物[1],因此发挥中医药在COVID-19 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具有较大的意义。从本院患者中医特征来看,温州地区普通型COVID-19 患者的中医证候存在共性,多表现为湿热郁肺证型。针对该类患者特点,本院拟定了宣肺清热方。为进一步明确宣肺清热方辅助治疗COVID-19 普通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故进行该研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新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 月23 日—2020 年2月13 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南白象院区治疗的COVID-19 患者8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 例。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审批号:K2020-01-005(4)],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4]中的诊断标准,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①呼吸道抗体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并按照分类标准,筛选出普通型患者: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2)中医诊断标准:湿热郁肺证标准参考《中医诊断学》[5]《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制定。主症:①咳嗽;②痰白黏或黄稠或少痰;③发热;④喘息胸闷;⑤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舌苔黄腻或腻。兼症:①身热不扬或汗出不解;②咽干咽痛;③头重如裹或肢体困重或倦怠乏力;④脘腹胀闷;⑤口黏、口苦或口干少饮;⑥食少纳呆;⑦便溏或便下不爽;⑧恶心欲呕;⑨脉濡数、滑数或弦滑。主症2 项(舌象必备)加兼症2 项以上,或舌象必备加兼症3项以上即可诊断。(3)年龄18~80 岁,性别不限。

1.3 排除标准 (1)轻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2-4];(2)合并心、肝、肾、脑、造血系统等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3)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正常交流的患者;(4)不按规定服用中药者;(5)妊娠期患者;(6)对宣肺清热方药物组成中任一成分过敏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参照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2]《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3]《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4]予以西医常规治疗:(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等。(2)α-干扰素(商品名:安福隆,规格:500 万U/支,批号S20000020,厂家: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00 万U 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 次,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商品名:克力芝,规格:200mg+50mg,批号1117334,厂家:Abb Vie Deutschland GmbH & Co.KG),每次2 片,每天2 次,口服。在上述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宣肺清热方,组方如下:麻黄9g,杏仁12g,生石膏30g(先煎),甘草6g,桃仁12g,冬瓜仁、芦根、薏苡仁各30g,桔梗9g,姜半夏、薤白各12g,草果6g,藿香10g。每天1 剂,冷水浸泡30min,大火煎沸10min,改用小火缓煎20min,倒出煎液150mL,药渣加水再次小火煎煮20min,倒出煎液150mL,混合两次药液,早晚各服150mL,7 天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根据COVID-19 普通型患者特点设计相关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天后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胸闷、纳差、腹泻症状变化,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9 分(重度)、6 分(中度)、3 分(轻度)和0 分(无),并且计算中医证候总积分,记录两组患者上述所有症状消失所需天数。(2)实验室指标的检测:治疗前、治疗14 天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Y)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LY%)、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降钙素原(PCT)、血沉(ESR)、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记录两组患者上述实验室指标治疗14天后恢复正常例数。(3)入院后每3 天取患者痰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 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记录患者首次痰核酸转阴所需天数。(4)出院标准参照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4],体温恢复正常3 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2 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 天)。记录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5)对比两组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比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 疗效标准 (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肺部病灶吸收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治疗14 天后检查胸部平扫CT,了解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痊愈:肺部炎症病灶完全吸收。显效: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吸收>1/2)。好转:肺部病灶小部分吸收(吸收1/3~1/2)。无效:肺部病灶无明显吸收(病灶吸收<1/3)。进展:肺部病灶较前扩大(病灶扩大≥1/3)。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数据,经球形检验结果,P 均<0.05,不满足球形分布假设,行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数据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组男15 例,女26 例;年龄20~80(46.02±12.09)岁;发病到确诊时间1~14(5.07±3.467)天。对照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26~67(43.80±12.34)岁;发病到确诊时间1~17(6.02±3.698)天。两组性别、年龄、发病确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39,P=0.076;t=0.823,P=0.413;t=-1.202,P=0.233),具有可比性。

3.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消失天数比较治疗前两组发热、乏力、咳嗽、咽痛、胸闷、纳差、腹泻、中医证候总积分具有可比性(P 均>0.05)。治疗14 天后,治疗组患者发热、咳嗽、咽痛、胸闷、纳差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患者发热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乏力、腹泻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乏力、咳嗽、咽痛、胸闷、纳差、腹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4 天后,治疗组咳嗽积分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热、乏力、咽痛、胸闷、纳差、腹泻积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组发热、乏力、咳嗽、咽痛、胸闷、纳差、腹泻所有症状消失所需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CRP、ESR 升高,余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具有可比性(P 均>0.05),见表2。

治疗14 天后,治疗组CRP、ALT、AST、ESR 正常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余实验室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3。

3.4 两组患者首次痰核酸转阴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治疗组首次痰核酸转阴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4。

3.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14 天后,治疗组显效31 例,好转9 例,无效1 例,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显效19 例,好转13 例,无效8 例,加重1 例,总有效率78.05%(32/4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0,P=0.002)。

3.6 两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疗效比较 治疗14 天后,治疗组痊愈5 例,显效28 例,好转7 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6%(40/41);对照组痊愈1 例,显效21 例,好转13 例,无效5 例,进展1 例,总有效率85.37%(35/4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7,P=0.003)。

表1 两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消失天数比较()

表1 两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消失天数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宣肺清热方;症状消失天数为发热、乏力、咳嗽、咽痛、胸闷、纳差、腹泻所有症状消失所需天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7 两组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比例、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无患者发展为重型,对照组有2 例患者发展为重型,两组均无患者发展为危重型,无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4 讨论

根据COVID-19 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该病属中医“疫病”范畴,今年为暖冬,但遇较长时间阴雨,气候潮湿,寒温错杂,疫疠之气侵袭肺卫而致病。因此,COVID-19 的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病位在肺,当属湿邪为主[7]。该病传入温州后,因温州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南方属火,火热炎上,且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长年潮湿,温州居民大多以湿热体质为主,相较其他病区患者的病情,更易化热。笔者前期收集了大部分我院患者的舌象、症状,发现温州地区普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存在明显共性,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湿、热、毒”。湿邪困阻,则症见乏力;湿热侵袭,则症见发热之表证;湿与毒互结,阻塞咽喉,发为咽痛;湿热郁肺则症见咳嗽、胸闷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上焦肺病导致中焦胃肠功能紊乱,故出现纳呆、腹泻等症状。

宣肺清热方以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加桔梗、姜半夏、薤白、草果、藿香组成。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能抗流感病毒、抗炎、止咳和调节免疫功能[8],可以改善内毒素引起的肺间质水肿,有可能在COVID-19 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9]。苇茎汤出自《千金要方》,具有逐瘀排脓,清肺化痰的功效。现代研究指出,千金苇茎汤抑菌功效显著,可将炎症介质清除,对肺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强化纤毛清除功能,加快炎症吸收[10]。蒲辅周先生曾云:“温疫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麻黄开肺闭,宣肺透邪,可起到开宣肺气的作用[11];石膏可起到清泻肺热之功,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降肺气的作用,宣降结合的方式有利于祛散外邪,清解痰热,恢复肺气宣降。芦根可有效清除肺热,冬瓜子可在清热化痰的基础上利湿排脓,薏苡仁具有清肺热排脓和利肠胃渗湿的作用,配伍桃仁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可实现痰、瘀两化,清除肺热。桔梗味辛而苦,有宣肺止咳,祛痰排脓之功,文献报道,桔梗对清热解毒中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引经增效作用[12]。半夏可消除老痰瘀堵,和胃健脾,配伍薤白开胸理气,化痰通脉。吴鞠通指出“疠气流行,多兼秽浊”,故配伍草果辛香化浊,藿香芳香化浊,以除秽浊之湿。全方共奏宣肺清热,化湿解毒、逐瘀排脓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宣肺清热方可促进COVID-19普通型患者症状改善,尤其是咳嗽症状改善明显,可加速患者肺部病灶吸收,且对炎性指标CRP、ESR 以及肝功能指标ALT、AST 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肝功能。另外,加用宣肺清热方可促进COVID-19 普通型患者核酸转阴,改善临床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无不良反应。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数据。

表2 两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宣肺清热方;WBC 计数为白细胞计数;LY 计数为淋巴细胞计数;LY%为淋巴细胞百分比;CRP 为C-反应蛋白;ALT 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UN 为血尿素氮;CR 为肌酐;LDH 为乳酸脱氢酶;CK-MB 为肌酸激酶同工酶;PCT 为降钙素原;ESR 为血沉;PT 为凝血酶原时间;D-Dimer 为D-二聚体

表3 两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14 天后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比较[例(%)]

表4 两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痰核酸转阴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表4 两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痰核酸转阴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宣肺清热方

猜你喜欢

咽痛宣肺天数
宣肺止咳合剂对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AQP1 蛋白表达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生日谜题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