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nCoV 密切接触者—新生儿的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

2020-12-23杨亚荣郑华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病区孕产妇传染病

杨亚荣,郑华蓉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0 引言

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EID) 是指近三十年在人群中新认识到的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1]。2019 年12 月以来,我国发生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流行,人群普遍易感[2]。新发传染病因其自身特殊性,患者入院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尤其是孕产妇感染者,但尚没有完善的针对孕产妇感染者的诊疗方案以及密切接触的新生儿的护理防范策略。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但受母亲病情的影响,胎儿窘迫风险增加,新生儿为高危儿,出生后隔离治疗至少14 天,严密监护,产妇痊愈前不建议母乳喂养[3]。在次情况下,需要医护人员的悉心护理,以减轻新生儿感染风险、缓解家属焦虑情绪。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与2019 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的新生儿护理风险与防范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首例确诊感染的孕产妇,于2020 年2 月4 日14 时20 分分娩活男婴。该新生儿属于2019-nCoV 密切接触者,需隔离14 天,经核酸检测为阴性。

1 新生儿的护理风险分析

1.1 新生儿属于密切接触者,存在一定感染风险。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且新生儿除了与儿童及成人感染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外,可能还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途径[4],或因新生儿出生时无防护设备而感染产房环境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一定被感染风险。另外,新生儿出生时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作为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成为传染源,而给医护人员造成感染威胁。

1.2 护理人员实战经验不足。

此次2019 新型冠状病毒发生以来,作为新发传染病,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临床实战经验,以及防护设备的束缚,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时存在不适及体力不支等情况,为护理工作带来挑战。

1.3 新生儿为高危儿,护理人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以应对突发事件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2019-nCoV 对围产儿有无影响及影响的程度,而2019-nCoV 导致的并发症对胎儿影响,可参考与COVID-19 同源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等研究数据来推断其对围产儿可能存在的风险[5],由此,新生儿仍为高危儿。隔离期间,由于新生儿随时可能出现感染症状及其他突发事件,如果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无法良好应对事件发生,将会增加护理风险,甚至给新生儿带来严重健康后果。

另外,新生儿一出生就离开母亲,无法与母亲进行情感交流,缺乏安全感以及感到孤独和无助,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1.4 护理人员与家属沟通不畅,家属焦虑情绪难以得到缓解

新生儿出生即被隔离,家属无法进行探视,且确诊感染的母亲时刻关心孩子健康问题心理容易焦虑、紧张,都促使了家属迫切想要了解新生儿情况。护理人员与家属一定程度上沟通不良,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极容易引起家属不满情绪。

2 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2.1 加强确诊或疑似感染孕产妇的围生期管理及新生儿转运环节的感染防控

对于我院确诊或疑似感染的孕产妇,分娩前应提前至少半小时通知医院新生儿科转运团队,避免在转运中感染他人。分娩尽量安排在负压隔离病房,至少应在感染隔离病房或感染隔离手术间进行分娩。在场所有医务人员应配备全套防护装备,进行三级防护。

对于确诊及疑似感染的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需隔离。(1)疑似感染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经新生儿科医生评估状况良好的,立即转入新生儿隔离观察病区,如果连续2 次 2019-nCoV 核酸检测阴性(至少间隔 24 h),新生儿可转出隔离观察病区,待产妇排除感染后可实施母婴同室或居家护理[6,7]。(2)确诊感染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情况良好的,应当在隔离观察病区观察至少14d[6,7]。(3)有症状的新生儿,由新生儿科医生进行评估,根据新生儿病情和出生医院新生儿科救治条件决定就地治疗或转诊至上级医院。(4)由于尚不确定2019-nCoV是否存在垂直传播,目前不建议进行脐带挤压或脐带延迟结扎,在产妇治愈或确定未感染前不推荐母乳喂养[4]。

新生儿出生后还未进行核酸检测,应将其快速与确诊母亲分开隔离。要求使用婴儿暖箱转运,参与转运的相关医护人员应做好自身三级防护,并提早做好线路规划,专道专用,限制人员出入,转运完毕后对相关物品、通道进行严格消杀工作。

2.2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

2019-nCoV 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作为近距离接触者,首先要加强对新型传染病的认识,了解传播途径、防护方式及护理后的消杀程序,严防职业暴露[8]。另外,新生儿最为特殊群体,应学习小儿传染病相关护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使用优质护理以满足新生儿基本生理护理需求、保证新生儿安全,从心理状态、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平衡,追求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新生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获得进一步提升[9,10],避免新生儿因护理不当而产生的感染风险。

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教育,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并从法律方面着手,让护理人员了解防范护理意外事件的重要性[11]。

新生儿出生即需要与确诊感染的母亲隔离,情感上易出现不安、焦躁等不良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大与婴儿的交流与关注,平缓新生儿情绪,给予其情感支持[12]。

2.3 新生儿入院隔离后的管理

对于疑似2019-nCoV 感染的新生儿隔离观察与治疗,需采取有负压条件的传染病房单间隔离,或者是有独立空气循环系统的、远离普通房的且配有专用通道的房间,病区内应严格划分办公区、缓冲区和隔离观察区。

隔离病区门口应设置醒目的标志,且进入隔离病区的所有人员须经过严格的消毒隔离培训及做好三级防护。严格禁止新生儿家属进入隔离病区探视。

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新生儿的医疗废物处置和病房终末消毒按照传染病管理规定进行规范处置,特别注意将新生儿产生的污物装入包装袋内密封好并注明新冠污染物标识,用消毒剂喷洒包装袋表面后在再进行专人规范处置,定时采用含氯消毒剂对各种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擦拭或喷洒,时间不少于15min[4]。

2.4 新生儿家属的心理疏导与培训

在与新生儿家人进行沟通时,需注意语气与措辞。传染病疫情下,家属急切的想了解到新生儿的现状,但由于不能进行探视,情绪激动着急在所难免。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新生儿家属讲解新生儿的情况变化、护理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缓解家属担心情绪[13],有条件可将新生儿现状用手机录制下来,与家属进行分享,以此也可鼓舞确诊产妇的治疗信心。

3 结论

新发传染病带来的问题是世界性的,绝非局部独立的事件,它将给人类的生命造成重大的威胁[1],且在疫情面前,新生儿作为特殊的密切接触者更应该受到各方关注,不断完善其治疗与护理体系。此次的2019-nCoV 疑似新生儿病例较少,本文仅基于荆州市妇幼保健院1 例疑似新生儿进行分析与梳理,为局限所在,但随着对2019-nCoV 的深入了解及疫情的进一步发展,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还将进一步修正与完善。

猜你喜欢

病区孕产妇传染病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