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征教授从“络”论治消渴肾衰经验总结

2020-12-23李瑞恩李志浩南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
关键词:络脉肾衰通络

李瑞恩,李志浩,南征*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2.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消渴肾病是由南征教授提出命名的,相当于西医学中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后,肾脏实质多有损害且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持续发展,直至肾衰竭期。南征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临床50 余载,对一些疑难杂症的认识早已不拘泥于现有的理论基础,他研精竭虑,重视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治疗疾病,对于消渴肾衰也形成了独有的辨证体系及治疗方法,经过多次的临床试验,疗效甚佳。南征教授坚守在医学岗位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临床经验和用药指导。作为南征教授众多的学子之一,笔者自觉十分荣幸,也十分感激,希望传承南征教授的学术思想,在精进自己的同时也能帮助同道中渴求上进的追梦者,现将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以期后学者能从中有所收获。

1 络脉学说

经络系统首创于《黄帝内经》,自此,“络”的概念及其属性分类也随之明确起来。“络”即络脉,络脉是从经脉分出,遍布于全身的脉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重要通道,具有津血互渗、灌注气血、沟通表里经络、融通营卫气血、助经环流等功能。明清时期是络脉学说升华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类医家的学术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所熟知的吴鞠通、叶天士、王清任等都曾为络脉学说的发展做出了建设性的贡献,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他认为“由经入络”的传变途径是不同邪气入侵人体后,都必须要经过的主要途径。这一观点的提出,向世人揭示出疾病由浅至深、由经入络、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赢得诸多医家的认同,沿用至今,也为南征教授在对于消渴肾衰的认识和治疗上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临床上其他常见或疑难疾病的认识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2 “毒损肾络”的提出

南征教授首创毒损肾络学说[1],提出本病的形成与散膏、膜原密切相关。“散膏”与“膜原”都是中医学中特有的名词。“散膏”这一组织在经过后世的专家学者在对古籍文献的研究考证基础上,认为其各方面的特征都与现代医学中的胰腺十分匹配,故认为中医学中的“散膏”就是胰腺。“散膏”与脾胃一样位于人体的中焦,是后天之本,与经络相通。“膜原”是位于机体半表半里的一种特殊结构,其范围之广、空间之大足以涵盖体内所有的膜性组织,是抵御外邪、保护机体的一道防御屏障,小络、毛脉、孙络、结络、缠络等都与膜原相通,且通过脂膜相连,基于这种生理结构,南征教授认为若毒邪盘踞膜原,日久必会伤及络脉。“毒邪”是能够与机体相互作用从而对机体造成毒害或损害,且毒害或损害致病的程度较重的一种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南征教授认为可以分为内毒和外毒两种,内毒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气滞、痰凝、血瘀、湿阻等病理产物过多的蓄积于体内,邪气亢盛就会化生各类毒邪,如热毒、浊毒、湿毒等;外毒是指能够直接作用于人体并造成毒害的一类物质,如细菌、病毒等。内毒既是病理产物,但随着积累增多,不能被机体清除,日久又会成为毒害或损害人体的新一轮的致病因素,如此循环往复;外毒不属于病理产物,但一般具有传染性,能够引起流行等。关于“络”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邪闭络结、气机阻滞、血脉瘀阻、津液停聚、络脉损伤等是络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由此可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虽邪气属性、疾病性质各有所异,但疾病发展方向大体上均为病在络脉[2]。众所周知,消渴肾衰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消渴迁延难愈日久而造成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上大多数消渴肾衰的患者都拥有长达10 年及其以上的消渴病史,因此,这就为“久病入络”的观点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消渴根本在于燥热之邪伤及人体的津液,故发病机制多以阴虚燥热为本。基于此,南征教授认为消渴肾衰作为消渴的并发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肾与散膏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失调而生成病理因素,经历漫长的病理因素的蓄积,日久形成毒邪。毒邪久久流连于膜原组织,循经脉循行规律进入肾络,损伤肾络,日久肾之体用都被损伤,进而发病,随着毒邪积累程度的升高,疾病也就更加迁延难治。所以,尽早认识到这一发展规律,尽早实施救治也是减少患者苦痛、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3 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的提出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很多对于络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观点,“络病通之”的观点就是其中之一。这一观点在祖国医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沿用至今,南征教授就是在继承“通络”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病变的病因病机及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消渴肾衰应当以解毒通络益肾导邪之法治之的观点。这一治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向我们诠释了“对症下药”的巧妙运用。南征教授针对毒邪损伤肾络的病因病机,治以解毒通络之法,使毒邪得以化解、经络得以通畅;针对消渴肾衰病位在肾,以补益肾气之法来固本;因毒邪久踞于病位较深且药力不足以到达的膜原和散膏,故以导邪之法导出深踞于膜原和散膏的毒邪,使药物可及以治之,以上的方法辨证施治,共奏驱邪外出之效。并根据这一方法自拟解毒通络导邪汤,本方由白茅根、土茯苓、枳实、大黄、藿香、厚朴、竹茹、牡蛎、姜半夏等组成,临床中结合患者病情进展程度以及自身情况随症加减,效果显著。运用南征教授解毒通络导邪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对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有明显疗效,同时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且无不良反应[3]。

4 结语

纵观络病学说的发展历程,经历萌芽到成熟的漫长阶段,以今日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虽已近似完备,但从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仍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其不足之处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并加以完善。医学是一门永远不会落伍的学科,无论社会进步到哪个阶段,都会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要以身体健康为基础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摒弃医学。“大健康”理念的提出为人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提供了很多便利,也对医务工作者们在医疗水平和技术手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征教授从“络”论治消渴肾衰的经验不但契合了“大健康”理念,也启迪我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应该是多角度、对于疾病的治疗应该是多路径的,而不能拘泥于书本和现有的临床治疗手段,未来对于经典的传承、疑难疾病的攻克以及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问题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创新的思维、锻炼创新的能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做名医,认认真真的做一名既负责,又担当的真中医,才能在医学的领域中更好的诠释一名临床医生的使命。

猜你喜欢

络脉肾衰通络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基于“毒生病络”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
络脉望诊理论探析*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络脉理论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治疗肾衰竭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