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层次理论的中日马拉松赛事文化比较研究

2020-12-23张晓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牌马拉松赛马拉松

张晓琳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061)

文化,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1]。文化结构是指特定文化系统中各种文化要素根据一定规则构成的相对固定的关系。功能主义学派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文化三结构”学说,将广义的文化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3个层面。庞朴先生在《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中,借鉴了余英时的文化变迁四层次学说、马斯洛需求理论等,针对中国近代开始的中西文化冲突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文化三层次理论,即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观念价值文化层[2]。目前,文化三层次理论在国内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马拉松(本文指马拉松和路跑运动)赛事文化是一种“舶来品”,属于西方体育文化,其文化要素构成与文化层次理论的结构较为吻合,为此本研究以文化层次理论为视角展开研究。外层为物质文化,是马拉松赛事基础,此层由赛事场地、器材等硬件基础设施组成,是开展赛事活动的必要条件。中层为制度文化,是马拉松赛事保障,此层由组织机构、法规制度等构成,对赛事规划、筹备、实施、监控以及收尾等各项活动起着规范、指引以及保障作用。内层为观念文化层,是马拉松赛事核心,由参赛者、志愿者以及观赛者等赛事相关人员的价值观念、认知以及思维方式等构成,赛事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与这一层有着紧密联系,因此也是最难改变的一层。

日本马拉松赛事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对比中日马拉松赛事文化,从文化结构的角度分析日本马拉松文化发展成功要素和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中日马拉松赛事文化的脉络和逻辑,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和分析,一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提出相关的完善方法,另一方面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马拉松赛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日马拉松赛事物质文化层比较

标牌赛事是国际田联(IAAF)认证的世界最高级别马拉松赛事,包括金标、银标以及铜标3个等级,为此国际田联特别制定出马拉松标牌赛事的评定体系。国际田联的评定体系有详细标准和严格要求,包括赛道路面、坡度、宽度、距离、起终点以及折返点标识设置等硬件基础设施。通过评定体系认证的标牌赛事,能够反映出马拉松赛事物质文化层面的综合水平。

国际田联从2008年开始设立马拉松标牌赛事,设立之初只有金标和银标赛事,直到2010年开始增设铜标赛事,形成了金标、银标、铜标3级马拉松标牌赛事[3]。对比中日两国马拉松标牌赛事统计情况(表1),发现两国发展态势截然不同。我国马拉松标牌赛事发展经历3个阶段:1)马拉松标牌赛事平稳发展(2008—2013年),6年间只增加两个金标赛事,即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2)马拉松标牌赛事蓄势待发(2014—2015年),两年间马拉松标牌赛事趋势变化不大。3)马拉松标牌赛事发展呈现井喷状态(2016—2018年),2018年马拉松金标赛事增长了2倍,标牌赛事总量增长了近3倍,一跃成为世界上马拉松金标赛事和标牌赛事总量最多的国家。日本马拉松标牌赛事一直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赛事总量始终维持在10项左右。2008年日本没有金标赛事,但有10项银标赛事。经过11年的发展日本马拉松金标赛事也在不断增多,由最初的无赛事发展到2018年的6项赛事,标牌赛事总量仅少于中国,排在世界第二位。

表1 中国、日本马拉松金、银、铜标赛事统计情况Table 1 Statistics of gold,silver and bronze marathon events in China and Japan

注:根据国际田径联合会官方网站马拉松标牌赛事统计情况整理所得(https://www.iaaf.org/Competitions/iaaf-label-road-races/)

通过对比中日马拉松标牌赛事变化趋势可以总结出两点:一是我国马拉松标牌赛事近3年才开始急速增长,源于我国马拉松利好政策的推动。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国家体育总局逐步放开马拉松赛事审批程序,马拉松赛事对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效益等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致使全国很多城市纷纷举办马拉松赛事。根据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赛事信息统计可知,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2015年134场、2016年328场、2017年256场,共有234个城市举办过马拉松比赛(覆盖全国70.06%的地级市)。由中国田协认证备案的马拉松赛事,必备条件是赛道标准等基础设施必须符合要求,表明我国马拉松物质文化层已经具备较强基础,能够支撑、服务于马拉松赛事需要。

二是日本马拉松赛事变化趋势非常平稳,一直在高位运行已经处于成熟期。日本马拉松运动已经拥有百年历史,早在1911年为备战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日本选手金栗四三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跑出了2 h 32 min 45 s当时世界最好成绩[4]。始于1920年的日本关东地区的“箱根驿传”长跑接力比赛,已经有百年传统,至今仍在举行;世界田联马拉松金标赛事日本福冈国际马拉松设立于1947年,已经举行72届。日本马拉松经过百年的积淀,赛道标准、线路设计等物质文化层面都为参赛者提供良好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物质文化层的对比可知,物质文化层是马拉松赛事发展的基础。日本马拉松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先进完备的设施设备,成就了日本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也为赛事纪录的创造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马拉松赛事及其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马拉松赛事的赛道标准、线路设计等相关的赛事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这为马拉松赛事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借鉴日本马拉松赛事物质文化发展有益经验,将赛事与物质文化有机匹配,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马拉松赛事物质文化。

2 中日马拉松赛事制度文化层比较

马拉松赛事具有赛道距离长、完赛时间久、参赛人多以及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因此赛事保障体系决定着比赛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马拉松赛事的保障体系可以分为赛前、赛中、赛后3个模块,包括管理体制保障、人力资源保障、赛事管理保障、市场营销保障、后勤保障、信息资源保障等6个部分。截止到2018年11月2日,我国田协注册备案马拉松赛事310场,其中A类比赛243场、B类比赛57场,参赛总人次320万,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区[5]。从马拉松赛事体量角度看我国赛事规模已经非常大,但从赛事质量角度讲与日本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体现在马拉松赛事运营管理以及保障体系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马拉松赛事都是由当地政府主办、体育部门承办或与赛事公司联合承办,有的甚至以外包方式交由赛事公司独立承办,政府管理部门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将马拉松赛事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马拉松赛事符合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但由于部分运营方赛事管理操作不规范,出现了诸多问题,造成了一些社会不良影响。例如,2018年11月18日,我国苏州太湖马拉松比赛,在最后冲刺阶段赛事志愿者两次向我国运动员何引丽“递国旗”,致使比赛节奏受到影响,最终以5 s之差屈居亚军。赛后运营方给出的回应是让中国运动员披着国旗冲过终点线是马拉松策划方案的固定安排。2018年12月2日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一名黑人运动员刚刚冲过终点就被工作人员拽住,目的是让他与“奔跑中国”旗帜合影,增强赛事转播的效果。但这名运动员由于刚刚跑完42.195 km,经此一拽立刻坐在地上。众所周知,运动员完成马拉松比赛,身体需要慢慢自我恢复过程,这个时候突然被停止,极有可能出现重力性休克等危险状况。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同为一个马拉松赛事运营方,事后我国田径协会也对这家公司作出了处罚决定。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如厕问题、迷路情况、交通堵塞以及环境污染等,暴露出我国马拉松赛事开展时间不长,很多运营方缺少赛事管理经验,赛事运营模式不成熟以及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日本马拉松赛事一直以来以管理高效、保障有力著称,得益于健全的规章制度以及完善的组织机构。以东京马拉松为例,其组织机构分为3层(图1):最高层为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以及事务局;中间层为经营企划部、管理本部、市场营销部、事业本部以及竞技管理本部;底层为总务部、财务部、市场部、公共关系部、经营部、竞赛管理部、运营企划部以及志愿者本部。主办:一般财团法人东京马拉松财团;共同主办:公益财团法人日本田径联盟、东京都、读卖新闻社、日本电视台、富士电视台、产经新闻社、东京新闻。保障体系由体育厅、国土交通省、观光厅等29家单位构成;主管:公益财团法人东京田径协会;运营合作:公益社团法人东京都残疾人体育协会、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关东帕拉田径协会;特别赞助商:东京地铁株式会社;赞助商:亚瑟士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公司。东京马拉松赛事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成为世界马拉松“六大赛事”之一,不但与其严密的组织机构、高效的管理体系有关,而且赛事服务水平也很高,尤其是志愿者给每一名参赛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志愿者服务分工明确、细致入微,无论是赛前签名确认、领取号码布、佩戴手环、芯片,还是赛后领取奖牌、食物补给以及按摩放松等服务非常贴心。面对如此大的体育盛会,他们真正做到了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资料来源:根据东京马拉松官方网站赛事信息整理所得(https://www.marathon.tokyo/en/),以下各图同此图1 东京马拉松组织架构Figure 1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okyo Marathon

从中日马拉松赛事制度文化层比较可知,以东京马拉松为例,发现赛事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其有着严密的组织机构、高效的管理体系和高水准的赛事服务,说明一项赛事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文化的支撑。随着我国马拉松赛事制度的逐渐完善,其赛事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在赛事管理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方面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为此,总结赛事管理经验,优化赛事运营模式,可以从日本马拉松赛事借鉴些许经验。

3 中日马拉松赛事观念文化层比较

马拉松起源于希腊,彰显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近年来我国马拉松参赛人数持续增加,2017年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人次235万,半程马拉松比赛人次134万;2016年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人次40万,半程马拉松比赛人次80万;2017年全马完赛人次26.89万,2016年全马完赛人次24.31万[6]。完成人次并没有明显增加,参赛人次增加了近6倍,但完赛率下降了近50%。表明增加的近200万人次并不是成熟“参赛者”,或者说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不了解马拉松项目特点,没有掌握项目规律,只是盲目的跟随者。盲目的跟随致使运动风险增高,导致伤害事件频发:2016年广东清远马拉松12 208名参赛者受伤,伤病率61%;同年武汉马拉松2万人参赛,4 300人受伤;马拉松猝死事件时有发生更让人扼腕叹息,2018年昆明晋宁半马猝死1人,2017年上海长宁国际半程马拉松猝死1人,2016年厦门半马猝死2人等。导致参赛者受伤以及猝死的因素很多,其中参赛者自我健康意识淡薄、专业知识匮乏是主要原因。而由厦门马拉松猝死事件牵涉出的“替跑”问题、李文杰等业余马拉松选手服用兴奋剂问题、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46人抄近道违规等问题,都违反了马拉松比赛规则,背离了马拉松运动的本真。规则意识的缺乏,损害和透支着马拉松项目品牌和马拉松核心价值[7]。以上情况的发生,马拉松赛事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等硬性推力已经很难彻底改变,只有参赛者自身观念文化的变革,改变参赛者炫耀、盲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提升参赛者参与马拉松的健康内驱力。

日本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概括马拉松文化为6个字“体力、气力、努力”[8],是他在长期马拉松运动实践中絪缊化育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念,反映出日本民众参与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心理和思维意识。日本马拉松赛事文化经过一百多年历史沉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渐形成。马拉松具有增强体质、锤炼意志以及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迎合了日本政府和民族思想的需要。同时日本民族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也与马拉松项目要求的精神气质吻合,因此马拉松得以在日本蓬勃发展起来。长跑是日本体育教育的一种重要内容,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都有长跑项目,大学阶段设置了“箱根驿传”。“箱根驿传”每年新年过后在东京至箱根之间举办的大学生长跑接力赛,设置10个接力区共217公里。2019年第95届“箱根驿传”刚刚结束,东海大学以破纪录的成绩首次夺得冠军,多个区间纪录被打破。据《日本经济新闻》统计近3年的数据,“箱根驿传”两天时长约12 h,观众的平均收视率高达28%,比我国春晚收视率都要高,早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体育比赛之一,每年的“箱根驿传”都会吸引近百万的观众沿途围观。

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开展公共教育运动,影响了国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教育民众为了国家现代化就必须团结、牺牲和服从,培养日本国民公共美德,即对国家和集体的忠诚,这样的价值观念同样体现在马拉松比赛中。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2018年10月23日福冈县举办一场企业女子接力长跑比赛,有一名女运动员距离接力区约200 m处摔倒受伤,为了完成比赛她爬到了接力区把接力带交给了下一棒队员,感动了现场所有人。日本人特别重视归属感与忠诚度,每一个参赛者都以能够参加驿传接力比赛为荣,为了不拖累团队都会拼尽全力。在《The Way of the Runner》一书中,作者描写日本驿传文化:“驿传诠释了日本人看重的团队和谐概念,你不是一个人在跑,你也不是为自己而跑。”

从中日马拉松赛事观念文化的对比可知,马拉松赛事从深层次的角度体现出观念文化的深刻内涵。日本通过马拉松赛事将本民族的优秀思想得以发扬和传播,将日本民族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与马拉松赛事文化结合,充分发挥出马拉松赛事的社会价值。我国在将观念文化和马拉松赛事结合的过程中,虽然也凸显出马拉松赛事的品牌价值和核心价值,但还存在着一定不到位的地方,参赛者观念定位和赛事文化宣传都需要继续完善。

4 日本马拉松赛事文化对我国的启示

4.1 优化赛事类型结构,丰富赛事组织内容

马拉松赛事不但可以为专业运动员提供竞技平台,更主要是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城市向心力、提升城市名片效应、扩大城市影响以及拉动经济等功能,所以赛事一定要有特色,避免赛事同质化。日本马拉松赛事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每个赛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是赛事主题,还是赛道路线选择都有别致的文化元素。马拉松赛事类型方面,有全马、半马、10公里以及5公里等常规类型,还有女子马拉松、家庭马拉松以及轮椅马拉松项目设置。日本的马拉松金标赛事共6项,其中大阪女子马拉松以及名古屋女子马拉松两项女子马拉松赛事,占日本马拉松金标赛事的三分之一。2018年东京马拉松项目之一家庭马拉松共有1 040个家庭参加,其中男性家长620名、女性家长420名;参赛男性小学生549人、女性小学生491人。各年级小学生参赛人数:一年级234名、二年级217人、三年级203人、四年级171人、五年级117人、六年级98人。这样的参赛群体,不但丰富了马拉松赛事内容,而且对于马拉松观众的培育有极大的益处。

反观我国马拉松赛事,近几年来平均每年的马拉松赛事都在1 000场左右,但真正能让人记住的寥寥无几,同质化办赛现象太严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马拉松赛事硬件条件完全具备比赛要求;但赛道选择没有特色,主办赛事没有主题,为了办赛而办赛的情况很多,这样不仅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反而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借鉴日本马拉松赛事经验,例如马拉松博览会、马拉松文化论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马拉松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

4.2 注重志愿者团队建设,提高赛事服务保障水平

日本马拉松赛事保障体系十分完备,尤其是志愿者团队建设卓有成效。日本东京奥组委与东京马拉松赛事运营团队签订了合作意向,借鉴东京马拉松赛事志愿者管理培训经验共同为东京奥运会服务。东京马拉松的志愿者结构(图2)分为3层,上层人数最多,共有11 000名成员,以组为单位每组约10至20人将在现场为运动员服务;中间层大约700名领导,负责管理志愿者成员(要取得领导资格,必须参加志愿者领导培训计划并通过选拔筛选);底层约90名领导助手,配合协助领导同时与竞赛组织者建立联系(要取得副领导资格也必须参加志愿者领导培训计划并通过甄选)。推出日本志愿者计划,通过志愿者,让任何人都能享受参与体育运动的志愿者活动,发展志愿服务文化。这个项目促进了志愿精神的传播、志愿者活动的推广以及志愿者遗产的传承。东京马拉松赛事总监早野忠昭曾说过:“2017年4月,我们与东京2020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签订了一项协议,充分发挥我们在竞赛和志愿者项目运作方面的模式和经验。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掀起体育热潮,提升我们的体育志愿者文化形象。我们将继续开展新项目,希望保护每个人的体育激情之光,这是我们的宝贵遗产。”

图2 东京马拉松志愿者结构Figure 2 Structure of volunteers in Tokyo Marathon

反观我国马拉松赛事服务,2018年北京马拉松参赛者29 115名、志愿者7 300名。志愿者来自北京19所高校、3家社会团体以及760名社会个人志愿者,志愿者人数刷新全国马拉松赛事之最。志愿者大部分来自北京高校学生,学生志愿者有热情、有朝气,但缺乏专业的运动知识,而且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北京马拉松也经历过“猝死”“尿红墙”等事件,表明我们的赛事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日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也指出:“马拉松赛事结构不优、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要注重志愿者团队建设,打造优秀的志愿者队伍,提高赛事服务保障水平。

4.3 从教育部门开始,培养学生长跑习惯

马拉松是一项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为何有这么多日本民众参与各种形式的马拉松项目,得益于日本教育系统一直开展长跑项目。长跑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还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完善、健全学生人格非常好的体育项目。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开展“裸保育”、冬季耐寒长跑训练,这是冬季日本体育课程的一部分,而且要求穿“体操服”——露着胳膊和小腿的服装。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各个年龄段设置不同距离的长跑项目,对成绩并没有硬性规定,只是要求每一次跑的成绩好于上一次,重视过程,每一圈的成绩都要记录,强调超越自己,从小就培养一种耐力跑的运动习惯以及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这种冬季耐力跑训练得到了日本社会以及家长的理解与认可。

反观我国学校体育,长跑训练被取消、学生运动会不设置长跑项目等,理由是顾虑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出现“意外”。笔者认为,只要运动就会有风险存在,但如果提前做好项目介绍,提示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放松活动,循序渐进地安排训练负荷,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反应等,学生练习长跑一定不会出现大的“意外”。目前我国学生肥胖率持续上升与这样的体育教育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2017年公布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指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9]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发生率较之日本也更高。这样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家长足够重视,我们是否应该“因噎废食”?长跑运动项目有利于提升心脏及心血管功能,提高最大摄氧量,有利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为此教育部门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长跑运动,在保证科学健身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养成长跑的习惯。

4.4 重视发展中国“箱根驿传”,培养马拉松后备人才

“箱根驿传”在日本可谓是家喻户晓、人气颇高,不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为日本马拉松运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后备人才。2019年东京马拉松比赛报名名单中精英选手共有111名来自日本,其中大学时代参加过“箱根驿传”比赛的共有78名,占比达到70.3%,七成运动员是从“箱根驿传”走出来的。由此可见,“箱根驿传”是日本马拉松运动重要人才来源。

在我国高校长跑接力比赛主要有NIKE高校精英挑战赛和中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这两项比赛开展时间较短,规模有限,社会影响较小。目前我国马拉松后备人才培养依然主要依靠体育系统,即运动员三级培养体系,但由于人才匮乏,我国马拉松项目成绩一般。2018年我国运动员最好马拉松成绩为2 h 14 min 16 s,日本运动员最好马拉松成绩为2 h 5 min 50 s,相差近9 min之多。据统计,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3 700万人,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 852所,居世界第二[10]。长跑运动非常适合在高校开展,动作技术简单,对场地设备器材没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我国有这么庞大的基础优势,通过打造品牌高校接力比赛,吸引大学生参与进来,不但可以解决日渐衰弱的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更可以通过高水平比赛选拔优秀马拉松后备人才。

4.5 借助马拉松博览会,打造马拉松品牌文化

马拉松博览会是马拉松跑运动的一个集中展示平台,不但可以为路跑爱好者提供完美的体验,宣传和推广路跑文化、品牌文化,同时实现路跑爱好者、参赛选手以及参展商多方共赢。图3对日本2007—2018年东京马拉松博览会参与者及参展商的数据统计,可知参与人数和参展商规模都呈现持续增加趋势,参与人数从最初的51 970人增加到116 073人,参展商也由47个增加到135个,博览会会期由2007年的2天增加到2008年的3天。2018年东京马拉松博览会通过跑步介绍各种生活方式,其主题是“跑步的生活方式”,以跑步生活方式让生活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图3 2007—2018年日本东京马拉松博览会参与人数及参展商统计Figure 3 2007—2018 Tokyo Marathon Expo participants and exhibitors statistics

图4和图5是对2018年东京马拉松14 434名完赛者参与博览会情况的调查分析,其中包括12 544名日本本土选手和1 890名国外选手。图4中第1项是2018年马拉松博览会的花费情况,呈现两个极端的趋势。首先,日本本土选手在最低的4个消费区间占有绝对优势,而且消费金额越低,优势越明显,没有任何消费的日本选手比例最高,占到24.2%,海外选手占比15.3%;至少消费1 000日元的日本选手占比6.1%,海外选手只占到1.7%;消费1 000~3 000日元的日本选手占到21%,海外选手8.9%;消费3 001~5 000日元的日本选手占到16%,海外选手12.1%。从5 000日元以上高消费区间都是国外选手比例较高,5 001~10 000日元国外选手占比18.7%,日本选手16.3%;10 000~20 000日元的国外选手比例21.4%,日本选手9.7%;20 001日元以上的国外选手比例21.9%,日本选手6.6%。日本选手与国外选手消费趋势刚好相反,日本选手消费越低,比例越大;消费越高,比例越小。国外选手消费越低,比例越小;消费越高,比例越大。这表明参与东京马拉松的国外选手都属于精英阶层,无论是比赛能力和经济实力都是比较好的;同时也表明东京马拉松的品牌影响力,无论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才能够吸引这么多优秀的国外跑者参加。

图4 东京马拉松博览会参赛选手消费情况Figure 4 Participants’ expenses at Tokyo Marathon Expo

由图5可知,日本选手最关注“产品样品的分配”,占比达到58.8%,其次为“比赛有关商品的销售”,占比达到54.2%,“纪念品项目的销售”,占比达到49%。国外选手最关注“比赛有关商品的销售”占比达到77.9%,其次为“博览会独家商品的销售”比例为57%,“产品样品的分发”比例为56.6%,“获取东京马拉松信息”比例为55.7%,“纪念品项目的销售”比例为55%。综合调查数据来看,国外选手更加关注马拉松博览会,对此也有更多的期望,也比较踊跃和积极参加博览会,尤其是有关比赛产品的销售。众所周知,日本著名体育运动品牌ASICS(亚瑟士),专营跑鞋并逐渐发展壮大,品牌来自于拉丁语格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强健的体魄,运动产品以高品质、高科技著称,代表日本专业、精致的大和民族文化,将防止运动伤害与舒适相结合,深受广大马拉松爱好者的喜爱,每年博览会都会发布最新产品。为此,我国马拉松赛事应积极将马拉松运动作为集中展示平台,打造和创新马拉松博览会,通过博览会宣传和推广马拉松赛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打造马拉松品牌文化。

图5 东京马拉松参赛选手对博览会期待Figure 5 Tokyo Marathon participants expect the Expo

猜你喜欢

标牌马拉松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标牌如画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