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LISA法对孕前、孕中妇女及新生儿维普创免疫水平研究

2020-12-22王朝元尹玉莹魏天河曾强王鸣王博

关键词:维普麻疹阳性率

王朝元,尹玉莹,魏天河,曾强,王鸣 ,王博

(1 中南民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4;2 武汉武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武汉 430073;3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0004)

“Vptrmm”为水痘(varicella)、百日咳 (pertussis)、破伤风 (tetanus)、风疹(rubella)、麻疹(measles)和腮腺炎(mumps)六种传染病的英文缩写. Vptrmm简称“维普创”. 六种疾病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发病急、传染性强,主要累及儿童,部分累及孕产妇,会造成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出生缺陷、早产、流产、死亡以及孕产妇死亡等严重后果. 目前,疫苗接种是控制上述传染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而抗体水平调查是评价预防接种效果最为科学、客观、真实的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免疫实施策略是否有效的评价指标[1]. 与接种率相比,接种疫苗后产生的血清学抗体水平调查更能客观反映疫苗实际的保护能力[2].

我国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初引进麻疹疫苗至今,已建立了完善的预防接种制度,除了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外,还建立了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以满足成人的接种需求. 为保护自身健康及胎儿健康,部分育龄期妇女会选择在生育前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 为了解孕前及孕期妇女“维普创”抗体水平及免疫屏障建立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疫苗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本研究对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孕前检查和孕中产前检查的妇女人群及新生儿进行了“维普创”六项IgG抗体水平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血液采自到沈阳盛京医院进行孕前、产前育龄(19~46周岁)检查的妇女及新生儿(1~30 d).

1.2 采样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抽取待检对象3~5 mL静脉血,分离血清,置-20 ℃冻存备用.

1.3 血清学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统一送至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武汉武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检测. 采用武汉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gG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维普创”六项IgG抗体水平定量检测结果的判定按照表1标准进行[3].

表1 维普创”六项IgG抗体水平定量检测结果判定标准Tab.1 Standar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gG level of Vptrmm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10软件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待检人群“维普创”抗体总阳性率和抗体滴度

共检测血清样本610人份,其中孕前妇女标本138人份,孕中妇女标本300人份,新生儿标本172人份. VZV、PT、TT、RV、MV和MuV 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75.08%(458/610)、57.38%(350/610)、43.28%(264/610)、79.51%(485/610)、90.66(553/610)和76.72%(468/610),以上IgG抗体中位数和GMC(几何平均浓度)见表2.

表2 孕前、孕中妇女及新生儿“维普创”六项IgG抗体检测结果Tab. 2 Detection results of IgG antibodies in pre-pregnant, 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2.2 不同人群“维普创”IgG抗体阳性率比较

138人份孕前妇女标本中,VZV、PT、TT、RV、MV、Mu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83.33%、70.29%、44.20%、86.23%、97.10%和77.54%;300人份孕中妇女标本中,VZV、PT、TT、RV、MV和Mu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83.67%、59.00%、47.33%、91.33%、95.67%和82.67%;172人份新生儿标本中,VZV、PT、TT、RV、MV和MuV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53.49%、44.19%、35.47%、53.49%、76.74%和65.70%.

如表3所示,孕前妇女与孕中妇女PT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性差异(P<0.05),VZV、TT、RV、MV和MuV Ig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4显示,孕前妇女与新生儿VZV、PT、RV、MV和MuV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性差异(P<0.05),TT IgG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孕中妇女与新生儿VZV、PT、TT、RV、MV和MuV IgG抗体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5).

表3 孕前与孕中妇女“维普创”六项IgG抗体阳性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s of IgG antibodies between pre-pregnant and pregnant women

表4 孕前妇女与新生儿“维普创”六项IgG抗体阳性率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 of IgG antibodies between pre-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表5 孕中妇女与新生儿“维普创”六项IgG抗体阳性率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 of IgG antibodies between 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2.3 不同人群“维普创”IgG抗体水平比较

根据上述IgG抗体检测项判定标准,此次检测人群“维普创”六项抗体除VZV IgG抗体以中、高水平分布为主外,其他均以低、中抗体水平分布. 且TT IgG抗体在本研究检测人群中未检测到高水平,RV IgG抗体在孕中妇女和新生儿中未检测到高水平,MuV IgG抗体在孕前妇女未检测到高水平(表6).

表6 孕前妇女、孕中妇女和新生儿“维普创”六项IgG抗体水平比较Tab.6 Comparison of IgG antibody level for"Vptrmm" in pre-pregnant,pregnant women and newborns

3 讨论

水痘是由VZ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病毒能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发病以2~10岁儿童多见. 但近几年,成人水痘患者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4],随着成年人水痘发病率的增高,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被检人群育龄期妇女(孕前妇女及孕中妇女共检查438人,366人为阳性)VZV抗体阳性率为83.56%(低于长春孕妇的88.52%的阳性率[5]),即16.44%的育龄期妇女为易感人群. 建议育龄期妇女在妊娠前进行水痘病毒VZV抗体水平的检测,发现抗体阴性后,及时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以保护自身及新生儿免于发病,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0世纪80年代,我国百日咳发病水平控制在低点后,陆续出现百日咳发病反弹的报道,研究学者将该现象称为“百日咳再现”(pertussis re-emerge)[6-7]. 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百日咳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010年高达27000例,是1976年的26倍[8]. 本研究显示,被检人群中育龄期妇女PT IgG抗体阳性率仅为62.56%(274/438),且多以低水平抗体为主,难以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对孕前和孕中妇女PT抗体阳性率对比分析发现,孕期妇女PT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孕前妇女,提示孕期妇女不能通过高水平的母传抗体为婴儿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 因此,建议对育龄期妇女进行百日咳疫苗接种,以预防婴儿和成人发病.

人群中TT抗体水平达到保护水平的人数若超过总人数的70%,可以有效控制该疾病流行[9]. 本次研究的438例育龄妇女中,203人为阳性,TT抗体的阳性率为46.35%(203/438),高于河北省报道的30.72%[10],但育龄期妇女中仍有53.65%存在发病风险. 而且在被检人群中,没有检测到TT高水平抗体,抗体阳性者中大部分人抗体水平都在低水平. 有研究表明,接种破伤风类毒素是预防破伤风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11],因此,给育龄妇女接种破伤风疫苗势在必行,因为加强孕期妇女预防接种是提高自身抗体及胎儿母传抗体水平的根本措施. 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育龄期妇女TT抗体水平的监测,制定育龄期妇女可行性免疫程序,从而使健康人群总体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降低发病率.

风疹本身的危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孕期妇女感染风疹后所带来的危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CRS). 因此在育龄期妇女中开展风疹病毒的血清学监测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中,438名育龄人群RV IgG 抗体阳性率为 89.73%(393/438),基本达到相关文献报道的80%~100%的阳转率水平[12],但仍有10.22% 的易感者. 同时,必须注意到在被检人群中,RV IgG抗体阳性者中大部分人抗体水平较低. 目前风疹及CRS的预防主要以预防接种为主. 因此,为降低风疹及CRS 发病带来的危害,建议在育龄期妇女中开展RV抗体水平监测,提早对RV抗体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积极开展孕产妇及新生儿的RV IgG的检测,对可疑母婴进行连续追踪监测,提早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研究中438名育龄人群中,血清MV IgG抗体阳性率96.12%(421/438),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已达到全国消除麻疹>95%的抗体保护率水平[13],但抗体滴度以中低水平为主. 麻疹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持续时间并不固定,与自然感染麻疹病毒产生的免疫力相比,持续时间较短. 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此过程不易被察觉. 母传抗体的保护力主要和母亲体内麻疹抗体水平、胎盘的运输效率以及新生儿体内麻疹抗体的衰减速度有关[14],这种抗体一般在婴儿6~9月龄的时候消失. 耿胜竞等[15]对孕产妇和其所生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相关性进行调查发现,孕妇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及其所娩新生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含量高度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提示,加强育龄期人群的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从而控制这一人群本身发病,还能使新生儿的麻疹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可以维持免疫保护作用至初免月龄,从而有效降低8月龄以下婴儿发病.

全国2008~2010年腮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显示,腮腺炎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 岁,腮腺炎的发病年龄有后延的趋势,直接威胁到育龄期妇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育龄期妇女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81.05%(355/438),明显高于湖北省(61.80%)和深圳市(75.1%)的抗体阳性率水平,但低于长春市(82.1%)[16]. 令人担忧的是,虽然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均以中、低抗体水平为主. 因此,为控制腮腺炎的爆发流行,保护孕期妇女及新生儿健康,加强对育龄期妇女的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阴性者进行孕前腮腺炎疫苗接种尤其重要.

猜你喜欢

维普麻疹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基于数据挖掘的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中药应用规律研究❋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Vaccination
东营市麻疹流行现状及控制措施
基于“维普”的我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文献计量研究
Trouble in Disneyland
中文数据库检索机制的对比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