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背景下《孝经》中的德育思想研究

2020-12-22刘梓祎

福建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孝经博爱天子

刘梓祎

(中国计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

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增强社会意识形态底蕴的内在动力,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优良传统的弘扬都具有重要有意义。而《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总计有一千八百余字,在儒家经典中字数固然最少,但是字数虽少,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问世两千多年来,《孝经》的思想主张已经渗透到社会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茶文化背景下,研究这一部铸就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性格特点的著作,并借助茶文化弘扬其中的德育思想,教人以博爱、德义、礼让。

1 茶文化的孝德意蕴与《孝经》

1.1 茶文化的孝德意蕴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德育中的精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核心内容。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相互结合,也形成了一系列的“茶礼仪”,如鞠躬礼、奉茶礼等。挖掘在茶文化背景下的孝德意蕴,是对于茶文化以及孝德传统的弘扬,能够引导大众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规范自身行为并充分了解儒家孝德文化的内在价值,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1.2 《孝经》

《孝经》共有十八章,《开宗明义章》是孝经的第一章,说明了“孝”的根本和宗旨,是全书的总纲,具有统领其余诸章的作用。在《开宗明义章第一》中首先提到的三个核心思想:“孝为至德要道”、“孝为德本”、“孝之目标”,其余诸章均围绕着三个核心思想展开。论证“孝为至德要道”通过第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六共六章来论述的;“孝为德本”通过第二、三、四、五、六、十、十一、十五共八章来论述的;其余的第十四、十七、十八共三章来论述“孝之目标”。对于《孝经》的作者的考究,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但在一般读者心中,仍然把《孝经》看做孔子之书,现在大多数人的说法认为,传世《孝经》应当是后人根据回忆、记录整理而成,并加以系统化的改编,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

2 《孝经》中的德育思想

2.1 《孝经》中德育的目标

《孝经》中认为孝道就是要引导人们达到至德至善的人生,在《开宗明义章第一》中讲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认为孝是古代圣王所拥有最高的道德,用来治理天下,民众之间也因此和睦,君臣之间没有怨恨。所以孝为至德要道,至德就是人之所以为人要拥有的最高道德,要道就是重要的道理,“至德要道”就是说人安身立命所需要的最重要或最根本的道理。孝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认为孝不仅是要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需要与神灵之间交相呼应,在《感应章第十六》中提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孔子认为,过去睿智圣明的君王,侍奉父亲尽孝道,祭祀上天时也极尽诚敬,所以上天也能察觉到他的孝心和诚意。天子尽孝达到尽善尽美,这样就能与神明互通,四海之内都有充满道德的光辉,凡是有人的地方就都能受到孝道的感化了。使人的天性与天道相结合,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引导人们从孝开始,尊天法地以事父母,这样就能使社会祥和,到处充满道德的光辉,从而最后达到真善美的人生。

2.2 《孝经》中德育的内容

2.2.1 教人博爱

古代的孝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博爱思想,认为人们必须要有爱心。“博爱者,乃公而无私,纯正无欲之爱。”崇尚仁爱是中华民资的优良传统,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求人们不仅要敬爱自己的长辈,更要敬爱别人的长辈,不仅要疼爱自己的孩子,更要疼爱别人的孩子。儒家也把仁爱与孝结合到一起认为,孝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长辈,更要爱他人、爱万物。孔子在《天子章第二》中讲到“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认为天子不仅爱戴侍奉自己的父母,更要把道德教育施加于百姓,树立榜样在四海之内,这就是天子的孝道。更明确地在《孝治章第八》中讲到:“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认为,治理一个国家的诸侯即使对待失去妻子的男人和守寡的女人,也不会欺辱,更何况是他的下属臣民了,所以就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所以会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从以上的两个引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所认为的孝道,不仅仅要爱自己的父母,更要爱他人;不仅仅要爱自己的家,更加爱社会爱国家,认为即使是身为天子也必须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天下的子民。

2.2.2 教人德义

德义,道德信义。孔子在《三才章第七》中写道“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认为向人民讲述德义,于是人民就会主动起来去实行德义。在《圣治章第九》中所提到的“德义可尊,作事可法。”认为君子的道德品行,要考虑能受到人民的尊敬;他们做事,要考虑能够成为人民的典范。所以《孝经》中认为,人们必须自己心有德,才能行义,心中有道德信念,能够明辨是非,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今社会中会出现大学生价值体系混乱的现象,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的出现,都是心中缺少德义的表现。

2.2.3 教人礼让

恭敬谦让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在《三才章第七》中讲到:“先之已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认为君王亲自带头,尊敬别人,谦恭让人,于是人民就不会互相争斗抢夺了;制定了礼仪和音乐,引导和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够和睦相处。所以说人们之间能够相互谦让,并教之以礼乐,就能够共同走向和谐,但是人类只知相互争夺,不知礼乐,就更动物无异,会导致互相残杀,灾祸不断。

3 《孝经》中德育的方法

3.1 循序渐进

孔子所认为的孝,则应该有小到大,由近到远。道德的修养,也应该由近到远、由易到难。先从最基本的孝经自己的父母开始,最后再到“博爱”的境界。孔子在《开宗明义章第一》中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认为人的身体、四肢等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有所损伤这是孝的开始;一个人建功立业,扬名后世,这是孝的终了。孝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从侍奉父母开始,中间则是报效君王,最后则是需要建功立业,这样才是达到了真正的孝道。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最后才能形成的“博爱之心”,达到真正的孝。

3.2 因材施教

孔子虽然在《庶人章第六》中提到“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也,未之有也。”认为从天子到庶人,孝道是无始无终,始终存在的且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孔子也认为每个人的孝道是不一样的,对于天子而言“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天子的孝就是要以孝敬之心侍奉父母,以道德教化人民,成为天下人民的典范,天子行孝就要作天下人之表率,天子的孝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更要爱天下人。而诸侯的孝则是要“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认为诸侯,身居高位但不能骄傲,财富充裕但不能僭越奢侈,戒骄戒躁,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庶人的孝则是“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自己行为举止小心谨慎,用度花费,俭省节约,用此来供养父母这就是庶人的孝道了。所以,孔子将孝从天子至诸侯再到庶人分为了不同的三个层次,三种不用的孝更有针对性的使每个人都能够量力而行,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孝道。

4 茶文化背景下《孝经》中德育思想的弘扬

4.1 强化茶文化背景下博爱之心的培养

《孝经》认为的孝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孝经天下的父母,不仅要爱惜自己的生命,更要爱惜别人的生命,但在大学生德育的过程中,缺少对大学生的“博爱”之心培养。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将其引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茶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以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为载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孝和悌,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能够真正拥有博爱之心,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2 强化茶文化背景下德义的培养

德义就是道德信义,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一部分学生,不分善恶、不辨是非,甚至出现了道德冷漠、拜金主义乃至极端享乐主义的出现。孔子认为只有心中有德义,以德修身,以义行事,才能够真正的成为榜样。因此在茶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借助茶叶的生长、制作过程,以及品茶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体会学习茶中所蕴含的的清廉品性,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当代道德冷漠、极端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4.3 强化茶文化背景下孝和礼的培养

在当今对大学生的德育来说,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需要把这种孝推演开来,就是要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礼是指人生行为的规范,人们生活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邓小平也曾经提到,要培养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因此在茶文化背景下,要深入学习”茶礼仪”,挖掘“茶礼仪”的深刻内涵,并将茶礼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及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知礼懂礼行礼。

5 小结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茶叶的种植、成熟到品茶都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且与儒家传统文化礼仪相互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礼。而《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论述“孝道”的集大成者,一直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生活各个方面。《孝经》中关于孝的论述,启示我们必须要树立“博爱之心”,要有“徳义”,要懂“礼让”。因此,以茶文化为背景,来研究《孝经》中的德育思想,能够使孝礼更加深入大众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孝经博爱天子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立天子以为天下”——周代“立君为民”学说的现代性观照
《孝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讨论中心
天子当屏而立
无字碑随想
“蒙以养正”
《孝经》: 以“孝”为中心的儒家经典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
博爱之歌
理雅各《孝经》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