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丘陵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探讨

2020-12-21何三渠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四川建设发展

何三渠

摘 要:四川丘陵地区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包括68个区县,2018年居住人口超过5000万人,占四川总人口的60%,是四川承载人口最多的重点地理区域。四川广大丘区如何尽快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四川当务之急的中心任务。

关键词:四川丘区;小康社会

一、四川丘区实现全面小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四川丘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成绩显著,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但同时,在实现向全面小康冲刺的目標进程中,发展欠缓、发展不足、发展水平及层级不高,依然是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产业结构不优

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失衡。201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0.9:37.7:51.4,而丘区典型地区资阳市的产业结构比例为15.6:47.6:36.8,相比较,第一产业的比重面向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产业发展明显不均衡。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比偏低。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丘区区域服务业仍以传统商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为主,第三产业(如物流、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严重不足,传统服务业领域比重过大,现代服务产业较狭,特别是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丘区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下,仍难以满足百姓生活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差距较大

区域内城镇化水平偏低。2018全省城镇化的52.3%,而丘区典型地区资阳市仅为44.1%。四川广大丘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总量偏小,中小城市首位度偏低,交通、产业、消费联系不强,综合服务能力有限,城市的综合功能不够完善等现象,导致丘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乏力。其中,城乡差距明显。从收入来看,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农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但由于基数过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明显。从设施来看,农村较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创新竞争力不强

四川丘区科技经费支出严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目标值差距较大。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单位、机构依然较少,少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较少,高新产业发展落后,对科研水平要求不高、重视不够、吸引力不强,投入不足。

二、四川丘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考

在四川丘区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将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快于全国、全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高效益为中心,做强优质产业的支撑导向、强化优质项目的投资拉动、突出城镇带动辐射、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着力改善民生,快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坚持“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发展战略,把工业发展作为丘陵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努力形成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三产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体系。

坚持工业主导支撑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区)”战略,狠抓产业落实、园区建设、企业培育三大重点,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做大做强制造业、医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完善园区功能,现代物流园完成建设,重点发展加工制造及汽车配件销售、工业配送、仓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竭力以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用好耕地、林地、坡地、水等四大资源,抓好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四个环节,不断壮大突出高产粮油、生猪养殖、蔬菜发展、果木种植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并结合实际推广丘陵果木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着力抓好丘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产村相融示范带;

建设六类基地,包括经济林木、特色养殖、特色蔬菜、优质粮油、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等基地及示范片区建设,全面提高农业产业综合复合效益,促进丘区农民全面增收持续增收,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真正形成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产村促富足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2、坚持城乡统筹,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城镇带动乡村战略,统筹城乡协调优化发展。以新区建设为龙头,以国、省重点镇建设为重点,以一般城镇、重点集镇和典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为支撑,以点带面推进,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核心推动力,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中小企业园为载体,加快推进产业引进和产业链打造,建成以农产品、食品、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加工集中区和中小企业孵化示范区。

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交通方面,重点改造县乡道、村道、危桥,建设跨河大桥、客运站点、客运招呼站,形成国、省公路干线全部达到二级路以上标准,县、乡道全部硬化或黑化,通村入户联网畅通,“乡镇通村,村通社,社接户”小微通道等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逐步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围绕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和“全域灌溉”目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扎实推进水利事业发展。加强投入水利项目资金,实施各类水利项目建设,全力做好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小河流治理工程及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项目,新建、改扩建水库,新建和维修渠系,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形成较为完整的水利网络体系。

3、强化投资拉动,引领经济全面发展。始终把引进优质项目作为经济工作区域发展的第一抓手,深入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圈国家战略、“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省级发展战略以及、天府新区、成都第二机场建设等重大机遇,挖掘包装推出一批产业、城镇、交通、民生等重点项目。以招大引强为目标,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争取引进投资强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协调服务、督查考核等工作举措,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百姓小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优先推进民生工程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载体,持续增加民生事业投入,不断提高区域百姓生活质量和水平。

着力改善区域社会民生。抓好城乡居民就业,创造更多机遇机会,完善乡村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确保2020年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0%,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线标准。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住房改造。

优化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全面完成全区中小学校食堂、运动场、农村教师宿舍的改造工作,完成学校改扩建工程,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倾斜于乡村,“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同时,引进大专院校,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围绕区内的制造、医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强重点产业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人才保障。健全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成乡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优化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做强本土特色文化。推进文化事业跨越发展,深度挖掘四川丘区特色文化,实现文化品牌对外交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提升旅游小镇、国际会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面覆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建设美丽丘区。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区及生态镇创建,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强化乡村环境实施建设,强化节能减排成效,围绕群众密切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强监管和防治。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乡村稳定秩序。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及社区自治,形成网格管理、信息支撑、全程服务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百姓核心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机制,有效疏导化解,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四川建设发展
A gift I treasure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