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鳠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2020-12-21谭冬初刘庆山徐华建韦学耀何能镇韦祥何兴恒谭德清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工孵化

谭冬初 刘庆山 徐华建 韦学耀 何能镇 韦祥 何兴恒 谭德清

摘要: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对斑蠖(Mystus guttatus)利用DOM、LRH-A,、HCG进行催产。结果表明,采用2针注射的方法,4批次催产均获成功,平均催产率57.5%,平均受精率48.7%,平均孵化率27.6%,繁殖高峰在6月;受精卵孵化受水温影响较为明显,在26-28℃孵化效果较好,出膜时间62-64 h;斑蠖卵子直径3.1-3.8 mm,出膜鱼苗全长5-6 mm,平游鱼苗全长13.5-15.5 mm。

关键词:斑鲮(Mystus guttatus);亲鱼驯化;人工繁殖;人工孵化;鱼苗培育

中图分类号:S9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 2020) 20-0127-03

D01: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20.028

斑鳠(Mystus guttatus)属鲇形目鲿科鳠属,体型似剑,是一种性情较为温和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元江、九龙江、钱塘江等,栖息于江河的底层,白天常躲在岩石孔隙,傍晚或夜间才出来活动或觅食[1.2]。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如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也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3.4]。每年4-6月繁殖,个体大,常见个体为1-2kg,个体大者也有5-15 kg,现有数量稀少。它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5.6]。

本研究于2019年4-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进行了4批次人工繁殖试验,旨在为斑鳠人工繁殖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鱼来源

试验用亲鱼全部来自珠江水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桥巩河段,鱼体健壮,雄鱼体重2-5 kg,雌鱼体重2-7 kg。

1.2亲鱼驯化培育

在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野生亲鱼进场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 min消毒,放室内池暂养7d,亲鱼基本稳定再转入室外池培育。用遮阳网遮盖鱼池面积的30%为宜(斑鳠喜欢在暗处活动、觅食),边缘放置饵料框,每天8:00和18:00适当投放沉性人工配合饲料在饵料框中或者把新鲜的小鱼剪成小段用0.5%食盐水消毒后投喂,7d后斑鳠亲鱼开始逐渐吃人工配合饲料和投喂的新鲜鱼块;同时每次投喂时加以声音刺激锻炼亲鱼条件反射,经过3个月,野生斑鳠亲鱼已全部驯化完成。

1.3 亲鱼选择

斑鳠雌、雄的分辨方法:雄鱼有两孔,即肛门和泌尿孔;雌鱼有三孔,即肛门、泌尿孔和泄殖孔。雌鱼选择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手摸腹部有弹性,泄殖孔红肿的个体,用挖卵器能掏出大小均匀、饱满、有弹性卵粒,卵径大小约3 mm;雄鱼体态不明显,但肛门和泄殖孔前方有一小块黑斑素[7]。

1.4 催产药物及注射

本试验在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进行,水温25-27℃,分两针注射。第一针采用混合催产剂,其中LRH-A,用量为2-5 μg/kg,DOM用量为3 mg/kg,生理盐水用量为1-3mL/kg,雌鱼胸鳍基部注射,雄鱼不注射。第二针也采用混合催产剂,其中LRH-A,用量为10-15 μg/kg,DOM用量为5-8 mg/kg,I-ICG用量为600-1 200 IU/kg,生理盐水1-3 mL/kg,雄鱼剂量是雌鱼的1/2,两针间距时间为10-12 h。

1.5 人工催产

注射催产药剂后,将亲鱼放人催产池中,开启阀门进行冲水,刺激亲鱼性腺进一步发育。水温25-27℃时,效应时间为20-26 h。在第二针注射15 h后,每隔1h检查1次,当用手轻按雌鱼腹部,有卵粒从泄殖孔排出时,方可进行人工授精。

1.6 人工授精

将准备好的雄鱼置于装有水的收纳箱里(水深30 cm),用剪刀剪断腮部,使鱼体内血液排干,方便顺利取出精巢,避免血液污染精巢。把鱼取出用干毛巾抹干体表水分,剖腹取出精巢,用解剖剪將精巢剪成几小段,然后放人匀浆器里轻轻转动,使精液溢出,倒人小量杯中,加入0.9%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溶液各20mL,轻轻摇晃均匀备用。再用干毛巾抹干雌鱼体表的水分,用手按住雌鱼腹部从上而下挤卵,使鱼卵顺利排出、排空,鱼卵用搪瓷盆接住,同时倒人精液,并轻轻晃动搪瓷盆或用羽毛轻轻搅动鱼卵,待鱼卵挤完,加入适量清水激活精子,用羽毛搅拌混匀,然后静置2-3 min,使鱼卵充分授精;再用清水漂洗受精卵3-4次,放人孵化框中采用淋水孵化(孵化密度为6 000-8 000粒/m2),孵化水温25-28℃。

1.7胚胎发育观察

每天上午、下午使用0.5%食盐水将受精卵浸泡10 min消毒,并清除死卵。孵化期间,原肠中期以前,每th随机捞取10-20粒鱼卵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到达原肠中期以后每0.5 h随机捞取10-20粒鱼卵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1.8 鱼苗培育

在鱼苗出膜、平游及平游18 d后随机捞取10-20尾鱼苗测量全长数据并记录。当鱼苗平游40%后开始投喂开口饵料,开口饵料为人工孵化的丰年虫。依据鱼苗摄食情况增加投喂量,投喂次数为4-6次。每天投喂前清理残饵和粪便。

鱼苗投喂1周且完全平游后,仔鱼体长约1.5 cm,从孵化框中转到室外水泥池中喂养,水泥池长7 mx宽3 mx深2 m,用30 mg/L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消毒,7d后开始肥水,进行浮游动物培育。仔鱼下塘时选择晴天上午,用0.1mg/L聚维酮碘溶液消毒10 min,并调节水温,温差不超过2℃。室外培育池水温25-28℃,采用微流水养殖,水深1.5 m。放养密度为400-800尾/m3,池底放置少量的鹅卵石和长度40 cm、直径75 mm的PVC管若干根,以便仔鱼白天游进去避光。水泥池的溶氧量6-8 mg/L,pH6.7-7.9。

随着鱼苗的长大,鱼苗除了摄食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外,还投喂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人工配合饲料如甲鱼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8%),用少量水把甲鱼料调和成团状,然后搓成细条状投喂。日投饵量为仔鱼体重的6%~8%,投喂次数为4-6次,每天投喂前清理完没吃完的残饵和粪便。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工催产与人工授精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先后共进行4次催产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6月为斑鳠繁殖的高峰期,这与陈涛[8]、周路等[9]和朱新平等[10]所观察的结果一致。使用LRH-A2、DOM、HCG两针注射,在6月(水温26-27℃)进行催产,比其他月份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都要高(表2)。

2.2 胚胎发育观察

斑鲮成熟的卵子呈黄色,卵径为3.1-3.8mm,受精10-30 min期间为吸水期,吸水后最大直径可达4.1-4.3mm,受精卵微黏性,在孵化过程中随胚胎发育进行其黏性逐渐减弱,其胚胎发育属于盘状卵裂,1 h 15 min、2 h 30 min和7 h 40 min分别进入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和囊胚期,14 h 5 min进入原肠期,21h20min时胚孔封闭,36 h 10min开始出现心脏搏动和身体抽动,62 h出膜。孵出来的仔鱼通体黄色,全长5-7 mm,卵黄囊大,头部附在卵黄囊上,尾部细长,仔鱼活力较强(图1)。

2.3 鱼苗培育

斑鳠初孵仔鱼体长5-6 mm,身体黄色,呈透明状,经过7d内源营养期和混合营养期后才开始平游进入外源营养期,这时卵黄囊完全吸收,身体颜色由黄色逐步变成灰黑色,体长13.5-15.5 mm。平游18 d后体长平均达到30 mm。

3 小结与讨论

斑鳠受精卵黏性不强,随着发育进程,卵子黏性逐步变弱。这与周路等[9]的观察结果不同,与朱新平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试验发现斑鳠的受精率、孵化率都较低,主要原因是:第一,雄鱼斑鳠的精巢发育较差,用匀浆器匀出精液后,显微镜观察精子的活力不强,从而使得斑鳠的受精率低;第二,由于受精率低,导致死卵较多,在孵化48 h后容易滋生大量水霉,使得孵化率降低。在选择雄性斑鳠亲本时,一定要挑选发育较好的亲鱼作为取精对象;同时在孵化过程中要使用一些效果较好的药物对鱼卵进行浸泡、消毒,防止水霉滋生,并及时剔除死卵保证孵化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72-74

[2]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西淡水鱼类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188-189.

[3]陈涛,于丹.野生斑鳠幼鱼与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 11):120-123

[4]劉亚秋,李新辉,李跃飞,等斑鳠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适应性特征研究[J]淡水渔业,2019,49(2):16-21.

[5]李骏珉,许镇平,陈洁,等斑鳠的人工繁殖试验[J].水产科技

[6]陈焜慈,邹国民,李恒颂,等珠江斑鳠年龄和生长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9,6(4):62-66.

[7]许镇平.斑鳠人工繁殖技术[J].淡水渔业,2001,31(2):21-22.

[8]陈涛.斑鳠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综述[J]江西水产科技,2015(3):43-44.

[9]周路,周涛,杨凯,等.斑蠖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8,28(4):83-84.

[10]朱新平,陈焜慈,谢刚,等.养珠江斑鳠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05,20(4):352-354.

作者简介:谭冬初(1975-),男,湖南益阳人,主要从事淡水鱼类研究,(电话)18173737380(电子信箱)1617523266@qq.com;通信作者,

谭德清(1957-),男,湖南湘阴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生态学研究,(电话)13720134746(电子信箱)1137110016@qq.com。

猜你喜欢

人工孵化
青海湖裸鲤人工繁殖技术
鸽种蛋的人工孵化
人工养殖细鳞鲑孵化及驯化的初步试验
景阳鸡孵化过程中关键技术参数的探索
浅析鸡蛋人工孵化技术要点
鳜鱼繁殖生产的影响因素与养殖管理措施浅析
丹顶鹤的人工孵育技术
绿孔雀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赛鸽人工孵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乳鸽人工孵育技术